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看“定篇”

2016-08-02 12:57干雪莹
戏剧之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鲁迅

干雪莹

【摘 要】王荣生教授提出将语文教材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根据教材类型的不同,其承担着不同的作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有的鲁迅作品都应被视为“定篇”,只承担传承民族精神和人类文化的作用,重在对文本本身精神内核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鲁迅;定篇;经典文本;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26-01

一、鲁迅作品的“定篇”地位

长久以来,教材中的鲁迅作品不仅学生反映枯燥难懂,教师也反映难教,有甚者更是要求将鲁迅作品从课本中删除。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虽然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地位大声疾呼,也不乏有人从理论、实践角度提出种种教学策略,但多数并不能被教学一线的老师所接受,被认为是“空中楼阁”。笔者之前也对“鲁迅问题”进行过思考,直到学习了王荣生博士的“定篇”,才算从理论上给予了鲁迅作品正确教授方式的依据。

语文教材中的定篇应该是承载着民族精神和人类文化的经典作品,这类作品是要通过对它们的感悟和理解,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传承人类特有的文化精神。对于定篇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有标准答案的,所谓标准是当前学术界所推崇、认可的解读。这种标准不是唯一的,只要是没有被学术界否定的解读,都应该被当作评价的答案。但名家解读的态度与方式比解读结果更重要,它能内化为良好的阅读态度、阅读习惯和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语文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就需要教师对“定篇”有足够的延伸拓展,至少鲁迅的作品要都能稔熟于心,当代名家对其的理解自己也要消化理解,甚至国外与之相关的作家作品也要掌握,既是更宏观的全面解读课本,又方便给学生做好拓展。

鲁迅的作品,都应该享有“定篇”的待遇,也就是说,在“定篇”的意义上学习初高中教材中的鲁迅作品,都应该只是了解和欣赏。鲁迅作品的意义复杂丰富,描写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立足于宏观可以展现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学生在学习鲁迅作品时产生的抵触情绪大多源于鲁迅作品内涵的艰涩,因此选择怎样的“标准答案”十分重要。如果采用钱理群先生通过研究寻求到鲁迅作品中希望——绝望——寻求希望的模式,将其应用到《药》、《祝福》等课文的分析中,就能很大程度上克服鲁迅文章艰涩难懂的问题。

二、“定篇”教授中文本出发的宏观视角

对于“定篇”,我们无论是自己阅读分析还是教授学生,都应该从文本本身出发,不应因为其他需要而缩小主题。比如《孔乙己》反映的不止是封建社会主题,更是中国知识分子地位和命运的悲剧性和荒谬性,后者的理解显然更具有宏观视角和普遍意义。中学生对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理解水平决定了其对鲁迅经典作品及鲁迅精神的理解。钱理群认为,改造国民性思想是鲁迅对于人性和文化的深层探究,阿Q这一不朽的艺术典型,就展示出以“精神胜利法”为主要性格特征的国民的病态魂灵;祥林嫂的故事中显示的是人性的残忍,咀嚼着别人的痛苦,内心深处对弱者的同情与关怀却丝毫未被唤醒。这种麻木与混沌植根在人们的骨子与灵魂中,也是国民性之可悲处的体现。作为经典作品的“定篇”,不仅是反映某个国家民族的产物,更是反映全人类共同的主题——人性。当然,“定篇”的意义重在对其所表达的精神内涵的理解与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语境下进行体悟,而且在教授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自行体悟,而不是将标准答案快速、盲目地灌输给他们。

三、人教版中学语文中鲁迅作品分析

鲁迅的语言具有色彩感、音乐感、镜头感,讲鲁迅作品时应该紧紧抓住这三大特点。《故乡》其实就是围绕着两幅画来写的,一幅是童年的故乡图,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另一幅是现实的故乡图,苍黄的天底、萧索的荒村。讲《故乡》完全可以从引导学生注意两幅故乡图色彩的变化入手,由此引导学生感悟色彩变化背后鲁迅情感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社会原因。这样具有强烈色彩感的文字,在《药》、《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等篇中都有明显体现。

鲁迅作品人教版初中教材每册都有,高中必修课本1、3、4册中各有1篇,看似所占比例很大,但因为散乱地分布在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诗等单元中,让学生难以形成连贯性的体验与感悟,这使得学生始终是浅尝辄止,难以体会鲁迅作品的经典和不朽。我认为,应该按照文体进行归类的同时,把写作年代相近,反映主题相近的作品按照学生年龄、心理接受程度编排在一起,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较为轻松一致,《药》、《社戏》、《故乡》可以编排在一起,这里所说的分析方法和“样本”作用不同,是说针对“定篇”从文本出发分析精神主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钱理群.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鲁迅
鲁迅《自嘲》句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鲁迅的真诚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早期受控之鲁迅的翻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