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尚旭东
从“强化管理”走向“合作共赢”
■ 文/尚旭东
香菇,素有“山珍之王”、“真菌皇后”之美誉。在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的太和村,已经形成了香菇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化路子,成为村民致富的“金菇”。然而,香菇成为致富产业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都离不开太和香菇养殖专业合作社7年多的规范发展。
滕州市太和香菇养殖专业合作社地处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太和村,成立于2008年12月。历经7年多的发展壮大,合作社已发展成为产、加、销一条龙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组织。截至2015年底,合作社发展成员550余户,大棚700余个,带动农户2400余户,总资产1600万元,年营业额2000余万元,盈利近800万元。2009年,合作社被评为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注册商标“太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进步,离不开合作社一步一个脚印地规范发展。
建社之初,合作社便设立“四项制度、五项统一”强化管理。
所谓“四项制度”:一是出资及股金制度。合作社要求入社农户本人提出申请,经理事会研究同意后交纳8000元股金(2010年10月后入社的,股金升至1万元)成为成员,享受合作社待遇,参与股金分红,承担亏损风险。二是会议制度。每月底定期召开理事会,总结当月产销情况,解决产销问题,制定下月计划。三是奖罚制度。对未完成生产计划的成员,罚款100元—500元;私自出售产品首次受罚500元,第二次受罚1000元,第三次劝退;无故缺席会议的受罚100元/次;迟到早退的受罚50元/次;与客户吵架等严重影响合作社声誉的受罚500元/次。四是培训交流制度。每月例行开展培训交流,邀请专家现场指导。2015年累计聘请专家10余次,组织成员参观学习700人次。
所谓“五项统一”:一是统一购置生产资料。成员提前一周将所需生产资料种类、型号、数量以书面形式报至合作社,合作社汇总后统一联系厂家,成员提前交纳购料款,农资购入后按农户实际购买量多退少补。二是统一销售香菇。合作社每日10时前要求客户和成员报送购销数量,10时后根据购销数量制定分配比例,确定客户购买数量和农户出售数量,保证每位客户能够购入香菇、每位成员能够售完香菇。三是统一质量标准。合作社每日根据天气、温度、环境情况制定并公布出售质量标准,客户和成员依据质量标准进行收购、出售与定价。四是统一制定价格。出售前质量验级员首先根据香菇质量进行基础定价,客户和成员据此商议交易价格,该策略杜绝了成员欺骗客户、客户压级压价等现象。五是统一资金结算。客户将货款交至合作社,10日后合作社按照成员销量结算,结算后根据章程提取3%公积公益金后剩余全部返还成员。为确保“五项统一”规定有效落地,合作社对收取香菇实行标号管理,确保质量安全直接追溯至农户。对质量不安全或品质不达标的农户,合作社不仅退回全部香菇,还额外罚款。如二次收购仍因品质质量问题遭遇退货,合作社停止收购,情节严重者取消其成员资格。通过“标准化运行+奖罚”管理机制,规范了农户种植行为,保障了产品质量、维护了品牌及合作社形象,确保了持久订单。
围绕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合作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做好成员服务工作。一是积极流转农地,扩大经营规模。伴随合作社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户申请入社,原有成员扩大种植规模意愿强烈,土地规模有限掣肘日益突出。为此,合作社集中连片流转农地1100余亩,统一划分基地为拌料蒸菌区、培育菌袋区、种植栽培区三大功能区,以太和村为中心,辐射冯堂、宋庄、葛村等10余村。二是拓展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约束。伴随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成员资金不足、发展受限问题逐年显现。为此,合作社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以担保、成员联保等形式累计在中国农业银行、滕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1500万用于扩大规模。同时,利用货款10天结算、部分成员不需资金的实际,由合作社担保,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资金短缺成员贷款,缓解了部分成员因资金短缺、无力扩大规模的无奈,也盘活了农户闲散资金。三是新建冷库扩容,增大反季销量。为解决香菇季节性供求余缺,合作社从公积公益金中一次拿出20万元,追加投资90万元,贷款40万元,新建储量240吨的恒温库。充足的库存、严格的品质保证了季节性产品供求,增加成员收入的同时,树立了合作社“产量大、供应足、不断货”的铁杆形象。
为保障合作社健康发展,合作社聘请了“懂政策、会管理、熟经营”的原镇经管站长为会计,从理事会会议制度、成员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层面规范管理、层层把关,所有管理全部实行计算机操作、专人负责。为有效解决经营规模较小、利益联结链脆弱等问题,合作社分别同浙江、上海、江苏等多家企业、10余家客户签订了生产资料购置协议,并同济南、南京等多家企业、20余家客户订立了长期购销合同,形成了稳定的订单式“采买—销售”模式。
此外,合作社在“两个提高、两种结合、两项延伸”上做足工夫。“两个提高”即扩大合作社吸纳农民覆盖面,依靠合作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更多农户吸引至合作经济组织中来,提升合作层次、交易地位和市场影响力。“两种结合”即主导产业发展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合作社努力带领农户生产致富同时,不仅形成了“一社一品”专业化发展路子,带动了全村乃至全镇香菇产业发展,也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注入活力。截至2015年底,经合作社领头示范发展起来的香菇种植合作社近20家、相关企业10余家,合作经营示范效应凸显。为有效缓解分散农户与龙头企业“对接难、合作差”的困扰,合作社创办了香菇加工厂,实现产销“零对接、不愁卖”的同时,也壮大了合作社集体资产规模。“两项延伸”即规范合作向利益联结延伸,改变分散农户单纯参与的单一模式,逐步引导成员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由服务型向实体型发展、由产品联合向资本联合发展,促进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了合作社组织能力,扩大了合作社经营规模。
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带动成员收益显著提高。相比非成员,成员增建单个大棚成本降低3000元—5000元,销售一斤农产品增收0.2元—0.5元,单一大棚纯收益高达4万元,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截至2015 年6月,30余户成员购买了14万元以上的高级小轿车,50余户成员在城区添置了新房。2013年8月,合作社还组织成员游览“泰山”,联络成员感情的同时,增强了成员凝聚力和向心力,“一起生产、共享收益、一同致富”的趋同认识与决心空前高涨。下一步,合作社计划增加香菇种植面积200亩,新建大棚60余个,努力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把太和香菇种植基地打造成江北地区规模较大的“高档农产品采购基地”、“特色蔬菜团购基地”。进一步搞好与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的对接与合作,通过其影响与宣传,使“太贺”牌有机香菇“走进千家万户、营养万众世家”。
作者单位:(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