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16-08-02 06:30陈丽贞陆梦娟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安徽省影响因素

陈丽贞,陆梦娟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 233030)



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陈丽贞,陆梦娟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通过定性研究教育经费、农业总产值、农村用电量以及城镇化率对农村居民纯收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构建OLS收入计量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滞缓因子以及作用效果,并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提出加速城镇化进程、完善电力服务机制、优化产业升级等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OLS计量模型;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有所提升,但是安徽省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加剧了内部收入分配不均,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不仅降低了农村居民生产积极性,同时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扩大,削减了农村经济对我国消费的促进作用。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影响了我国经济可持续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如何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速现代化进程成了安徽省经济加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安徽省农村经济遭遇“锅底”效应[1],从2006年增长幅度12.6%到逐渐萎靡,人均纯收入甚至下降了58.5%,收入水平处于中国各省中平均水平之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象日趋明显。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农民收入低、区域经济发展滞缓以及农业规模逐渐减小,严重阻碍了安徽省现代化进程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安徽省城镇化率低,农村居民数量多,同时劳动力转移程度高,土地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严重地制约了农业领域的拓展。研究表明,城镇化滞后将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2],无法带动劳动力以及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优化农村区域资源配置,推动资本积累,创新产业能够有效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农村居民的纯收入水平。张晓春[3]曾就收入与用电量关系进行关联度分析,通过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即用电量来反映收入差距因素,定量揭示用电量在抑制收入扩大的作用,为实际措施提出严谨性依据。

多数文献单独研究了教育经费、农业总产值、农村用电量以及城镇化率对收入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分析多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收集农村居民收入[4]变化1992-2015年阶段的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针对1992-2015年的教育经费X1、农业总产值X2、农村用电量X3以及城镇化率X4指标数据对农村居民收入绘制散点图,实证分析单因素对收入的影响效果,可知当变量增加时,Y也随着增加,表明X1、X2、X3、X4对Y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符合已有文献单因素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变化效果。

二、建立农民收入影响因子模型

(一)农村居民收入模型的初步建立

经过分析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除了农业总产值和农村耗电量以外,还可能与教育经费以及城镇化率有关。每各影响因子与农村居民收入呈现正相关,为此设定了计量经济模型(1):

Y=B0+B1X1+B2X2+B3X3+B4X4+μt(1)

利用EVIEWS软件[5],采用OLS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的回归结果。该模型R2=0.99684,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值为1500.762,明显显著,但是当∂=0.05时,t0.025(23-4)=2.093,X3、X4的系数不显著,并且X3的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模型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二)收入模型的分析与修正

1.模型多重共线性的修正

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如表2。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

表1 1990-2013年农村居民收入及其他指标

表2 相关系数矩阵

将变量Y、X1、X4进行对数变换,预设模型为公式(2):

采用OLS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的收入模型为:

该模型R2=0.98872,R2=0.98635,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值为416.5060,明显显著。当∂=0.05时,t0.025(23-4)= 2.093,所有系数估计值高度显著。在其它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教育经费每增加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0.4247%;如果农业总产值每增加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增加0.0016%;农村用电每增加1亿千瓦小时,农村人均纯收入对数减少0.0239,即收入增加Yt=e-0.0239〉0,表明收入也是增加的;城镇化率增加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0.9612%。所有解释变量所代表的经济意义都与先验预测相一致,即教育经费、农业总产值、农村用电量和城镇化率都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现正相关。

已知经过异方差检验后的模型为:

该回归方程可决系数较高,回归系数均显著,对样本为24、4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的显著性水平。查DW统计表可知,dL=1.013,dU=1.775,无法判断是否存在自相关。利用EVIEWS软件做出残差图6,残差的变动由系统模式,连续为正和连续为负,表明残差项可能存在一阶正自相关。

2.BG检验作自相关检验

其中LM=TR2=0.646646〈χ2=5.9914,p=0.72374,模型不显著,则拒绝原假设自相关模型显著,说明原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最终构建的安徽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为:

其中,R2=0.988724,F=416.5060,收入计量模型显著性较高,通过模型的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同时对其进行修正,农村居民收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以及多重共线性。通过分析可知安徽省城镇化率、农业总产值、教育经费、农村用电量都与农民纯收入有一定的影响。在其它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教育经费每增加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0.4247%;如果农业总产值每增加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增加0.0016%;农村用电每增加1亿千瓦小时,农村人均纯收入对数减少0.0239,即收入增加Yt=e-0.0239,表明收入也是增加的;城镇化率增加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0.9612%。

三、安徽省农村收入协调对策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安徽省在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上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城镇化率以及教育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无法提升农村居民的素质以及科技本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的当地居民的发展以及就业岗位的选择,结合当地实际,笔者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加速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滞后导致了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无法拉动产业升级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当地政府需要对融资以及产业规模扩大进行指导,同时提供贷款以及技术的支持,便于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其次深化改革与推进农村市场经济[6],需要进行深入学习法律知识以及规范城乡企业准则,调整并且整顿乡镇产业趋同带来的恶性竞争与不良行为。居民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成正相关关系,教育程度越高,居民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了当地劳动力就业水平,对剩余劳动力所占比例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善教育水平提升受众范围,使得农村居民能够提升收入水平,减小收入水平差距。

(二)完善电力服务机制

在不同阶段都有对应的电力服务政策,通过研究了解了用电量对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有积极的作用。用电量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体现了技术以及产业的水平,同时带动了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服务对于教育程度以及科技水平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而科技发展程度以及手角度水平又能带动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率的提升,实现收入水平的提升。用电量指标作为一个多项传导因素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7],促进农村居民整体产业规模的扩大。

(三)优化产业升级

安徽省主要以农业为主,需要在优化土地资源以及农产品规模上进行完善与创新。农民对土地的分配不均或是土地失缺使得农业发展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受到破坏。政府实现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提升需要针对不同区域完善土地补偿制度,明确征地前提与要求的合理性,实现真正意义上农村居民在新农村经济上的收益。同时,需要针对特色产业进行升级,贴近终端市场需求。结合农产品的有力条件实现品牌效应带来的产品可持续性发展,保障农村居民收入的稳定性。当地政府需要对此提出合理规划,帮助农村居民在资金引入、产品销售渠道以及规模化生产制定可行性方案。改革农村管理体制,合理规划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产业规模化。针对不同区域实行分区管理,就土地状况、农产品以及产品效益进行整合,实现一体化经营带来的产品附加收益。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有所增加,但城乡收入差距逐渐加大,阻碍了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削弱现代化进程,难以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农村居民就业率以及薪资水平的高低。作为服务性的电力行业,它影响着区域科技发展程度同时体现农村居民消费层次,刺激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多项传导促进着当地居民收入的增加。通过增强教育程度、致力于农产品的区域特色以及提高电力服务来提升农村居民的纯收入水平,从而抑制城乡收入差距,实现新农村经济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孙丽萍.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距及协调研究[D].区域经济学,2013:11.

[2]谢松.贵州农民收入增长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0):213-217.

[3]张晓春,展海艳.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用电量差距的关联关系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4):34-4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EB/OL].http://www.stats.gov.cn/.

[5]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教材[M].上海:上海出版社,2013:11.

[6]陈池波.中国农村市场发展经济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位论文,2002.

[7]刘杨.浅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M].现代经济,2008(4):15-33.

(责任编辑:刘婧)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126(2016)03-0086-04

[收稿日期]2016-04-05

[作者简介]陈丽贞(1993—),女,福建莆田人,研究方向:金融;陆梦娟(1995—),女,安徽亳州人,研究方向:经济。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of Rural Residents in Anhui Province

CHEN Lizhen;LU Mengjuan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Anhui,233030 China)

Abstract:By qualitatively study the influences on the net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of education funding,agricultural output,rur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urbanization rate varying degrees,this paper builds the OLS income model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lagging factors and effects of influencing rural residents’income in Anhui province.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nhui province,it also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accelera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improving the service mecha⁃nism and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upgrade in order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Key words:Anhui province;rural areas;resident income;the OLS regression model;influence factors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安徽省影响因素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成长相册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