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研
陕西安康市中心医院 安康 725000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李研
陕西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725000
【摘要】目的观察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5—2014-07收治的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卡马西平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相较单纯西药治疗,能一定程度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神经性耳聋耳鸣;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
神经性耳聋耳鸣是临床常见疾病,又称感音性耳聋,患者的外耳与中耳处声音传导系统无异常,耳蜗或听觉神经系统出现病变,即内耳、听神经等疾病造成听觉异常,无法对声音正确的感知传导,进而导致听力受损或耳鸣。该病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引起该病发展、加重病情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普遍认为是脑组织缺血缺氧、颅内及内耳出现局部微循环障碍所导致[1]。该病患者日常会感觉耳内鸣响,或伴听力减退、丧失以及耳痛、失眠等,严重影响其生活,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甚至会造成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形成严重的身心疾病[2]。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尚未形成标准化治疗方案,虽取得一定疗效,但仍不理想。本文观察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2-05—2014-07我院收治的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166例,共166只耳(双侧发病患者选取其中的一侧记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83例,男46例,女37例,年龄21~65(42.18±9.13)岁,病程(2.16±1.85)a;观察组83例,男44例,女39例,年龄19~65(40.92±9.74)岁,病程(2.05±1.69)a。2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临床检查结果符合神经性耳聋耳鸣诊断标准,颅底及内耳道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外耳/中耳道与鼓膜、咽鼓管等检查结果正常;患者年龄18~65岁,神志、意识正常,具有基本理解、沟通能力,能够配合完成治疗及临床相关检查、评估;实验前患者均了解相关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的患者纳入。排除标准:先天性发育异常、耳聋或耳部畸形患者,既往耳部外伤史或颅底手术史患者,合并其他较严重神经性症状或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等无法正确感知、表达患者,伴无法有效控制的高血压等内科基础疾及主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等,以及妊娠、哺乳期妇女。
1.3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卡马西平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剂量为卡马西平0.1 g/次,3次/d,阿普唑仑0.4 mg/次,1次/d(晚间服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治疗,单侧患病者选用患侧颈神经进行阻滞,双侧患病者进行交替阻滞治疗,1次/d,10 d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间隔1周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呈仰卧位并在肩下垫入薄枕使头部略向后仰,将颈部肌肉充分放松;操作医师并拢食指中指沿环状软骨旁向外侧推压胸锁乳突肌及颈总动脉,使C6横突前结节暴露出来,而后滑动两指指腹分别压在结节上下缘处将结节固定于中间;将注射器由两指中间间隙内垂直方向刺入1.5 cm左右,回抽无脑脊液、血液后缓慢注射1%利多卡因+维生素B 120.5 mg并在注射后压迫该注射点近5 min;出现霍纳综合征表明阻滞完成,观察30 min后可以出院。
1.4观察指标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记录其复发情况,临床疗效评估标准,见表1。显效率=(治愈+显效)/总病例数×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表1 临床疗效评估表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对比 [n(%)]
3讨论
耳鸣是常见的临床病症,有报道显示人群中约17%有过耳鸣感觉,其中约5%会到医院就诊[3]。而耳鸣患者通常首先在耳鼻喉科就诊,在接受耳道检查后发现外耳、中耳正常,颅底显示亦无相关疾病,再由神经科检查可确诊为神经性耳聋耳鸣。目前该病的临床发病率有进一步升高趋势,年轻患者比例逐渐升高。
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临床上通常认为是听觉神经通路或内耳微循环障碍所致,引起的原因可包括颅内的病毒感染、压迫性病变、神经瘤、药物中毒以及老年性或噪声性等,且仍有部分原因无法查明[4]。从电生理角度而言,当听觉皮层接受到听觉通路传来的异常神经活动而错误感知为声音时,则会出现耳鸣现象,因此,耳鸣与听觉皮层中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密切联系。耳鸣耳聋患者常会因症状难以忍受而严重的影响日常生活乃至情绪,甚至会导致失眠,而失眠则会进一步加重神经的异常放电,进而加重病情。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卡马西平等西药治疗,以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镇静催眠,多方面缓解神经症状及患者情绪。卡马西平能够对突触后神经元进行抑制并对突触前钠通道进行阻滞,并通过对兴奋性神经递质抑制释放降低神经的兴奋性,从神经电活动方面抑制病情。阿普唑仑是临床常用镇静药物,具有抗焦虑、抑郁及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使用卡马西平与阿普唑仑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虽能够有效改善病情,但治疗效果并不确切,治疗后易再次复发[5]。
颈交感神经干包含颈上、中、下神经节及节间支,由于在该神经干上进行阻滞能够出现霍纳综合征(阻滞侧面部发热、瞳孔缩小、眼球内陷或上睑下垂),便于临床观察阻滞效果,故治疗主要选择该神经作为阻滞对象,而C6横突前方明显的骨性标志较有利于穿刺送药。通过对颈交感神经的阻滞可以阻断交感神经的电信号传导,改善神经控制区域血管收缩、缓解血管痉挛,进一步扩张管径,以增强局部血流量,从而对耳部微循环产生良好的改善效果。研究显示,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颈总动脉、椎动脉血流量明显降低,尤其听力受损者降低更为明显,而在颈交感神经阻滞后其血流量均有明显回升[6]。通过阻滞颈交感神经,调节血流量以缓解对局部区域及脑部的供血状况,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神经性耳鸣的主要影响因素,抑制病程的进一步发展,与西药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使近远期预后更为稳定、理想[7]。但由于该治疗方式是有创操作,穿刺对患者机体组织形成一定的损伤,易出现咽部不适、声嘶等不良反应,临床操作中应当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并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及时处理所出现的情况,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对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实施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相比单纯西药治疗能一定程度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4参考文献
[1]黄增平,李浩.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8):808-810.
[2]李永福,阮标.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33(2):45-46.
[3]李玲,栗志兵,牛爱清,等.星状神经节阻滞与联合穴位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比较:58例报告[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0,6(1):17-19.
[4]王苹.自拟益气补肾活血通窍汤治疗神经性耳鸣22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2):44.
[5]刘爽,王伟.穴位注射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36例[J].武警医学,2014,25(8):830-831.
[6]翟所强,方耀云,杨伟炎,等.骨参舒耳片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Ⅱ期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2,20(1):18-24;41.
[7]童建平.高压氧治疗对神经性耳鸣患者微循环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1):23-24.
(收稿 2015-08-13)
【中图分类号】R7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5-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