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道人和“竹枝词”

2016-08-02 07:53宋红娟
今日民族 2016年6期
关键词:剑川道人竹枝词

□ 文·图 / 宋红娟

梅花道人和“竹枝词”

□ 文·图 / 宋红娟

编者按:对民间文化,今天人们关心的是“保护”“发展”这样一些宏大的概念,能否在这些词汇之外,找到新的词汇、新的角度审视民间文化?人类学者宋红娟做了有益的尝试,通过梅花道人颇有古风的文人世界,我们看到乡村社会十分鲜活的一面。

梅花道人风俗画代表作《古城夜话》

曾经因“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句诗而深深喜爱上刘禹锡,也曾无数次想象过这位诗人的世界,或许常常是一片任凭历史蹉跎的巍峨群山,飘来一股浓墨的味道。今年夏末时节,竟又与刘禹锡相遇,而所遇的却是他的另外一个世界,轻快、明亮、娓娓道来。

到剑川的那天是细雨蒙蒙。所谓“新雨带秋岚”,对云南的气候是最贴切不过的形容了,即便夏日,稍微阴雨,也会凉意逼人。在城南,远远就看到一个人撑着伞走过来,一看就知道是“梅花道人”,疾步、兴奋、充满激情。他跟我说,第二天金华寺里有一个花舞仪式,问我是否同行。我当然求之不得。金华寺乃当地一座白族道教寺庙,位于剑川城南,因坐落金华山而得名。金华寺在剑川人的信仰世界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每年都会举行为全县百姓祈福消灾的南斗胜会和北斗胜会,我们第二天要去看的这个花舞仪式就是北斗胜会的一部分。“梅花道人”从小对白族道教科仪如数家珍,在这些人当中相当有威望,剑川的道士们戏称其为“张天师”。

“梅花道人”原名张旭东,剑川城南人,刚入不惑之年。之所以自号“梅花道人”,一来因他非常喜爱山水画,当年他看李唐的《清溪渔隐图》时,非常向往画中意境,他说那是一种神仙、高士的生活,而他所深爱的元代山水画四大家之一吴镇的笔号就叫“梅花道人”;二来因他喜爱“梅花”的“傲骨寒香”,觉得与自己的品性极为相契,所谓“道人”取“吾道一以贯之”的“道”字,追求一种艺术上的修行。梅花道人自小单爱美术课,早些年浸淫于张大千的工笔画,专攻其人物画,尤其是高士、仕女和佛像。最近两年,他迷上了丰子恺,他觉得子恺先生的风俗画中有一种怀旧的情绪。于是,他开始模仿丰子恺的画风来画剑川的民风民俗,比如《古城夜话》《剑川布扎》《制土陶》《吹柳笛》《做豆腐》《打陀螺》《玩铁环》《岩场沟》等等。今年仲夏时节,他终于在剑川古城南面街道上盘下一个小小的铺面,摆上自己仿丰子恺的风俗画、仿张大千的工笔画,以及其他几位文友的字幅和一些精致的剑川木雕工艺品,小铺取名“竹枝词”。

2015年7月17日,一行人在梅花道人的“竹枝词”内进行田野访谈

竹枝词原本是民间歌谣,经由刘禹锡的改编而成为文人骚客的诗体,比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那些讲述风土人情的俗文化由此踏入文人墨客的雅文化之中。为店铺取名时,梅花道人一下子就想到了刘禹锡,他想“竹枝词”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既是对自己风俗画的最好命名,也是对影响自己一生的舅爷爷王宝镜的纪念,亦是对其情怀的继承。王老先生字“墨陶”,清光绪年间生人,曾受业于剑川贡生张乐天先生,颇为博学。先生尤为喜爱剑川的民风民俗,曾作过六十余首的竹枝词,全部写剑川风情。当梅花道人看到丰子恺的画之时,立刻觉得子恺先生的笔意和墨陶夫子的诗境恍如天作之合。一种将二者融为一体的激情立刻涌动了。

其实,梅花道人也是将自己对剑川传统文化的期许寄情于“竹枝词”。在他的风俗画中,剑川门神画是最特别的一个,确切地说是剑川祈福门神画。剑川文化很开放也很包容,比如剑川门神有从汉人传过来的武门神(“把门将军”“将军门神”),也有剑川本地传统中的祈福门神,现在二者并无十分讲究的区分,同一户人家今年贴将军门神,明年也可以换贴祈福门神。但一般而言,祈福门神还是有讲究的。在传统社会,一般家里有读书人的人家才能用,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且要请老秀才、老举人来作。现今,对剑川人来讲,贴祈福门神画也是有文化、有品位的表现。剑川的祈福门神主要由书和画组成,书为上、画为下。书的内容都是与春节有关的内容,如“竹报平安”“竹报平安福,花开富贵春”;画的内容多以佛手、石头、柿子、菖蒲、水仙花、如意为主,分别寓意福气、家基稳定、事事如意、一年四季常青、家有读书人、如意吉祥。

梅花道人的“竹枝词”

在梅花道人开始尝试融会丰子恺、墨陶夫子二位先生的诗画之后,祈福门神又多了一种选择。其书为墨陶先生的竹枝词,如“东风吹得小莺啼,才过圮桥又转溪;梨白桃红如有约,一年花事在城西”,又如,“新妇新来出好心,终朝忙碌向刀砧。肉丁蛋片黄韭芽,饵丝切得细如针”,“封门红贴两条新,家家爆竹祭门神。开门欲迎新贵客,请到前村新举人。”画则配以梅花道人自创、但又融合了丰、王两位先生神韵的风俗画。

早些年,因为有现成的印刷品武门神,物美价廉,剑川人大多选择贴武门神,剑川城里贴祈福门神的越来越少。梅花道人创作风俗画之后,先是给小城里的文友和亲朋赠送祈福门神,被赠送的人家也未必真正喜爱,但碍于情面,都会贴起。慢慢地,这些祈福门神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甚至受到很多游客的喜爱。去年春节之前,梅花道人尝试着用彩印复制自己的祈福门神画,对外出售,据说生意不错,我也看到剑川小城内随处可见梅花道人的祈福门神画。

梅花道人的风俗画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他说前不久,有人通过微信的方式向他预定一套剑川春节年俗画册;也有大理学院设计专业的学生主动联系他,希望能做他风俗画的代理;北京一家书画店和他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一个问题曾一直困扰着我,却也无从开口询问。梅花道人开“竹枝词”、出售自己的画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在我与剑川地方文人张笑先生的聊天中,这个疑惑被解答了。张笑先生当年提倡重修剑川“文峰塔”、呼吁剑川古城保护,源于他对这座古城,以及古城承载着的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情。以张笑为首的那一拨剑川文人,他们聚在一起谈到剑川传统时的那份激动,总是让我倍感振奋。有一次,谈起这些,梅花道人说,有人购买自己的作品,当然高兴,因为得到了回馈也得到了肯定。但是绝不能光顾着赚钱,还要想着文化的事情,让剑川人认识到自己文化的好,也让外面的人看到剑川文化的好。

梅花道人也是以张笑为首的剑川文人圈中的一员。在剑川文人圈中,梅花道人年纪最小,但他和前辈们相交甚笃,和张笑尤其过往甚密,可以称为“忘年交”。退休前,张笑是剑川县志办主任,退休后则积极从事古城保护工作。2000年前后,张笑将瑞士“世界建筑遗产基金会”引入剑川,想做剑川古城保护。虽然最后基金会选了剑川沙溪古镇而弃剑川古城,但在古城保护的论证过程中,张笑发现剑川的地方文人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非常一致,而平时他们都各忙各的,基本上互无往来。随后,张笑开始有意识地将地方文人聚到一起,共商传统保护之事。在这个过程中,“剑湖三生”脱颖而出。被称为“剑湖三生”,是因为这三人年龄相仿、师出同门、名字里都有个“生”字(张笑原名张寅生),又都生长在剑湖之滨。据说现在又有“小剑湖三生”冒出了尖尖角。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剑湖三生”先后拜在一位老中医门下做学徒,这位老先生遵守“老医少儒”的祖训,先带他们学古文,如《古文观止》《文心雕龙》,再向他们传授医术。有意思的是,“剑湖三生”最后没有一位从医,张笑后来进了县志办,其余两位分别承袭了书法和绘画。从1998年以民间组织的方式带头重修“文峰塔”开始,到剑川古城保护的申请,张笑慢慢成为剑川文人的“主心骨”。以前,大家常约在谁的书房相聚,饮酒、看字、赏画,聊时事、谈传统。

梅花道人代表作《古城春色》

梅花道人的“竹枝词”出现之后,很快成为当地文人茶余饭后的热衷之所。大家喜欢聚在梅花道人的那些风俗画前面,看着《柳笛吹来附附声》《梨白桃红如有约,年年花事在城西》,大家似乎一下子回到了悠远的童年,清明时节的柳条可以做笛子了,老人们又在月光如水的城西夜晚为大家讲述古老的传说了……那些如烟的过往就这样重现眼前。

(责任编辑 刘笑)

猜你喜欢
剑川道人竹枝词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千年繁华后的平淡剑川弥井村
书法《竹枝词》
黄鹤楼的传说
神算
神 算
云南剑川及石钟山石窟的异域信息
《竹枝词两首》其一
part04 剑川木雕的独特之处
极“左”年代剑川民间文人的诗创作——以赵慰苍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