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自然观视角看现今雾霾问题

2016-08-01 22:49贺茜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1期
关键词:治理

摘 要:柴静用《穹顶之下》这部片子让我们全面的了解了雾霾,知道了现今中国雾霾到底严重到了何种地步,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我们将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20世纪之后,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态问题。人们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从而产生了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现今的雾霾问题,并能给雾霾治理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雾霾问题;生态自然观;治理

作者简介:贺茜(1991-),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伦理学。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1

柴静在100多分钟的时间里向我们讲述了关于雾霾的三个问题。第一,雾霾是什么?第二,它从哪里来?第三,我们怎么办?她不仅从各方搜集有关的资料数据,而且采访了很多相关权威人士,并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讲述现今雾霾的情况。

柴静说PM2.5存在在空气中,它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所以它能折射大量的可见光,留给我们一个能见度很低的世界。我们用肉眼根本就看不到它,它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细颗粒物被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它会影响呼吸系统,增加气道炎性反应,还会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系统。

燃煤、燃油、生物质燃烧、工业生产、养殖、化肥使用、扬尘是雾霾的主要来源,其中60%来自燃煤和燃油等化石能源的燃烧。燃煤和燃油两种污染叠加,各种各样的物质在大气里进行大规模的化学反应,各种污染混合在一起,毒性增加了。

大量的燃煤和燃油造成的污染使我们深受其害,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空气没有墙,我们是真正的同呼吸共命运了。那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生态自然观出发,给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1](191)20世纪之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也出现了危机。由于人口增长快数量多,从而导致对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地球的承受能力,引起资源能源枯竭,还有由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影响,使自然环境的变化远超自然系统的自净能力。由此便出现了很多问题,雾霾问题仅仅是众多问题中的一种。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是生态自然观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理解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认为自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有机的、内在的、动态发展的。”[1](193)因此,人对自然不可能做出完全客观而又绝对准确的描述,人对自然的认识过程只能是一个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自然面前应该保持一种理智的谦卑态度,而不是一味地想要去控制自然,而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科技不应该成为征服自然的工具,而是应该用来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要利用科学技术去不断地开发研究新能源,用更为洁净的能源比如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等代替煤炭和石油等能源。

我们不应该自私的只想到自己,虽然雾霾的出现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也给我们带来其他一些危害,但同时,它也给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各种其他生物带来了灾难,它们所受之害也许不比我们小。它们一天天的数量越来越少,甚至灭绝,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生态自然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认可并维护自然的内在价值。”[1](193)在生态自然观看来,人虽然是大自然进化出来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存在物,但并不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人与自然界的其他存在物都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之链上的环节。“生态自然观还高度重视人在大自然中的独特价值和主体地位。”[1](194)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道德意识的存在物,能够认识到大自然创造、维持和促进众多生命的潜能和趋势,并能够用道德理想来约束自己对待大自然的行为,自觉维护和促进大自然的这种潜能和趋势。所以,我们把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视为实现我们的价值的重要方式,把关心其他物种的命运视为我们的一项道德使命,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视为我们内在的精神需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以下基本观点: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要区分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1](195)从根本上来说,生态危机是由于人类不恰当地使用科学技术造成的。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必须持谨慎态度,必须尊重生态规律。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关注全球价值,注重生态规划,研究生态工程。为解决雾霾问题,我们要以资源承载力为上限,倒逼企业转型,我们要走绿色、低碳、环保的路线。我们要大力建设生态产业,生态产业的建立将大大缓解人工自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最佳选择。

“生态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观念,它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196)重点在于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防止人为地造成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甚至主张不干预自然,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除草剂、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品,提出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自然农业等观点。我们改善生态的目的是为了持久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而发展了的生产与经济又转头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这三者是相辅相成而呈螺旋上升的。为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再见那一片蓝天,为了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我们要从此时、此刻、此地做起,不等待,不推诿。

参考文献:

[1]李世雁.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基础[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治理
水电站机械设备隐患排查治理
道德经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启示
实现“制度+科技+文化”的有机结合
中国各地区主要空气污染物结构的因子分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治理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