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世纪,摄影工具的普及,致使人们对于照片的色彩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全民摄影时代,彩色照片的泛滥,影像出现一种“回归”黑白的趋势。乡村影像是乡愁的再现,对于乡愁的色彩表达,可以是有彩色或者无彩色,摄影者应根据拍摄题材,理性选择有彩色或无彩色。
关键词:乡村影像;色彩;表现
一、乡村影像的色彩概述
乡村作为中国文化的根源,有必要对其加以形象化的纪录。文字的纪录显得太过单薄,图片的纪录更加形象,但图文并茂的纪录则是对乡村的完美再现。乡村影像是用摄影工具,对乡村的事物进行纪录,是乡愁的记忆。对于乡村的色彩,观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大红、大绿的色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的典型的两种颜色。红色代表着热血的革命和生活的激情,绿色代表着永恒的青春和生长的意向。概括来说,乡村影像的颜色可以用“艳俗”一词来表达。在照片的表现中,丰富的色彩信息会干扰影像的主题表现,摄影者通常会采用黑白照片的形式高度提炼作品的主旨。
二、乡村影像的色彩特征
自摄影诞生以后,人们从对黑白摄影的成熟使用,到对彩色摄影的泛滥使用,摄影者开始根据不同摄影题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色彩来表现被摄主体。黑白摄影犹如思想的史诗,彩色摄影明快亮丽,总是用于表现生活情趣,传达愉悦之情。
(一)视觉特征
乡村影像改变了人们观看乡村的方式,为人们留住了乡愁。因乡村文化的差异,所以采用的色彩表现也是有差别的,有冷、暖色之分,有高、中、低调之分。暖调是以红、橙、黄色为主的色彩,其乡村影像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温馨、舒适之感,让人回想到家的温暖。冷调是以蓝色为主要色彩,其乡村影像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陌生、凄凉之感,让人和乡村之间存在一种隔阂,是一种回不去的乡愁。低调的色彩是指低明度的色彩,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沉重、悲痛、以及压抑等之感,多用来反映乡村灰色一面的事物,具有后退之势,使人深陷其中,感觉黑夜即将到来。高调的色彩在视觉上多以给人一种欢快、敞亮之感,是一种具有前进之势的色彩,让人感觉到轻松和光明。高调与低调的照片,往往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中间调是处于高调和低调之间的灰色调,视觉上具有柔和、稳定之感,是摄影者最长用的色调。
(二)心理特征
色彩的心理特征,是指人们通过生活经验的累计,用不同色彩的色相感知不同的心理活动。乡村影像的红色在心理上会让人产生一种激情,同时它也代表一种警告以及危险的信息。乡村影像的橙色在心理上让人具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情。黄色是色相中明度最高的颜色,在乡村影像中的心理表示为一种光明之感。绿色在乡村影像中的视觉心理代表一种健康和生长。蓝色属于冷调,在画面中的心理表达一种冷静、冷漠等。紫色是色彩中名度较低的颜色,在画面中的运用,会产生一种神秘、高贵之感。白色在画面中的大量运用,反映了一种天真、淳朴、明朗以及柔弱之感。灰色在乡村影像中的运用,代表一种平凡、安静、礼让、消极的心理感受。黑色在照片中的大量运用,会产生一种崇高、严明、沉默、罪行、惊骇甚至是死亡的象征。不同的色彩表现不同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的映射也和观者的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三、乡村影像的彩色表现
近年来,全民摄影时代,导致彩色照片的泛滥,摄影似乎出现了一种“回归经典”的趋势,黑白影像画面纯粹,便于聚拢视觉中心,但相比之下,彩色影像能容纳更多的视觉信息,更加客观的忠于乡村影像的纪录。乡村影像的色彩种类丰富多彩,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彩色和无彩色。
(一)有彩色的乡村影像表现
有彩色即指色彩三要素中的色相,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人眼可见的颜色。新事物的诞生总会受到旧事物的抑制,摄影先驱们在不断的努力下,终于可以用彩色影像去表现客观世界。但是,当人们第一眼看见彩色照片时,除了新鲜感并没有对其加以充分的利用,认为全彩色照片是俗气的表现。这是由于摄影在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已经适应了用黑白照片的表示方法观看世界。
乡村彩色影像是真实的还原拍摄瞬间,被摄物的真实色彩,让观者一看便了然于心。乡村的色彩主要是鲜艳的颜色,象征乡村人对生活的赤热的追求。乡村的春季,是五彩缤纷的花色、是万物复苏的活力;乡村的夏季,是绿荫浓密的绿色、是骄阳似火的热情;乡村的秋季,是金灿灿的黄色、是硕果累累的喜悦;乡村的冬季是银装素裹的白色、是寒风萧瑟的凄凉。不同的季节对应不同的色彩,不同的人解读出不同的情感,对于乡村影像的色彩表达,摄影者应根据乡村对应色彩的真实情况来表现。例如,姜健三部曲中的《主人》系列,表现了河南乡村人家庭堂屋的特色和家里主人的合照。
彩色摄影容易产生视觉定势。对生活中物体的颜色加以巩固,看见百合花,第一影像就是白色的,其实不然,还有粉色的,为什么不能出现黄色的呢,彩色影像的色彩定势导致人们缺乏创新和大胆的想象空间。在乡村彩色影像的表现上,通过饱和度及色温等因素选择乡村色彩的独一无二之处,突出画面的形式,增加乡村影像的色彩美。
(二)无彩色的乡村影像表现
无彩色是指黑色、白色以及由黑白色调以不同比例调和而成的不同深浅的灰色,即单色摄影。黑白影像的抽象性,和中国的绘画具有共同之处,具有气韵生动、应物象形的特征,追求神似而非形似的艺术特色。在影像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摄影大师的经典之作多是黑白摄影的形式表现,如桑德的《年轻的庄稼汉》。当时是由于摄影设备的局限,银版时代、火棉胶时代、明胶银盐时代等,在影像的表现上都是黑白色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以单色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在西方还出现了一套完整的和黑白摄影相关的理论,如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精确的把影调分为十个等级的曝光。
数码摄影的进步,对黑白影像的制作变得简单,免去了暗房的复杂冲洗技术。如今,不仅在数码相机上可以直接拍摄单色照片,也可先拍彩色照片,其后再一些图片软件上调成黑白色。但是,部分摄影人仍然在坚持使用莱卡M型等单色相机,享受着暗房冲洗带来的摄影乐趣。褪色的彩色照片是一种乡愁的回忆,黑白照片本不会褪色,其单色调影像自带乡愁的味道,黑白影像具有复古风,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四、结语
乡村影像无论是用黑白还是彩色表现,在艺术语言中并没有高低之分,都是为拍摄主题服务。有彩色的乡村影像,可以通过色温、饱和度、色相等去表现;无彩色的乡村影像,可以通过细腻的影调去表现画面丰富的层次。一幅经久不衰的影像作品更不是以照片的色彩来判断的。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而摄影更要结合自己的题材、能力、表现手段来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宋黎.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的比较[J].大众文艺2010(08):116-116.
[2]杨小军.彩色摄影的历程[J].中国摄影家,2011(04):122-125.
[3]朱晓红.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南都学坛,2000,20(01):107-108.
作者简介:郁从蕾(1990.02-),女,汉,江苏淮安人,硕士,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