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16-08-01 11:51:48冯海英张毛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大数据

冯海英,张毛宁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近10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冯海英,张毛宁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对收录在超星发现系统期刊网上的2005年至2014年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86篇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发现以下趋势:一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整体上从宏观迈向微观细化研究;二是研究力量的机构和地区分布不均衡,以经济发达和教育资源雄厚的地区为研究中心;三是理论和实证型研究比例接近,实验干预型仅占总数的8.1%;四是数据描述型以问卷量表测量为主,而使用的量表和问卷又以国外的SCL-90居多;五是获基金资助的研究较少,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仍需提高关注度。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计量法;大数据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个体在内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保持的最佳心理状态。就个体的心理状态而言,心理健康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智慧能力以及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力等方面达到正常或良好水平[1] 65。大学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自我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协调会给个体带来严重的心理冲击,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至关重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逐渐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文章通过文献计量法对近十年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数量和内容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和高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一、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文献计量分析

(一)文献取样

以超星发现系统为研究平台,以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学术期刊网进行交叉搜索,检索年限为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一共搜索到3 024篇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选出核心期刊(包括南大核心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文献共238篇,排除与研究相关度不高、重复发表和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共得到适合研究的文献186篇。

(二)分析项目

在参考国内现有的有代表性的文献计量学专著和论文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2-4],确定了5个分析项目,分别是:第一,研究的整体年代分布;第二,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第三,研究力量的地区分布;第四,研究类型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情况;第五,基金资助情况。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每一项目,其中以频次、百分比统计为主。

二、研究中各项目的计量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数量及整体年代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2005—2014年十年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总体趋势为起伏变化,除2005年、2008年、2011年之外,整体呈下降趋势。2008年论文数量最多,达到顶峰,2011年以后,研究数量骤减,这与以往研究[5]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第一,文章是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宏观研究入手,只对关键词和题名相重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进行计量分析;第二,研究平台和文献选取不同,文章以基于大数据研究的超星发现系统为选取平台,并只对其中贴近主题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分析。

注:n为文献数量;%为当年文献数量占10年文献总数的比例;下同

(二)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

文献研究以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为准,对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进行统计。通过分析,发现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2),其中理工类大学主要包括理科类和工科类学校;其他及普通院校包括其他单位、非全日制高校或职专类学校;研究机构主要包括学校研究中心和独立研究所。学校类型均来源于各学校官网。

表2 2005—201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

就其分布可以看出,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师范和综合类大学中;而理工科、医科类以及医院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机构;值得一提的是其他及普通院校虽然在师资和学校层次上不占优势,但是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有很大贡献。从表2的数据比可以发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并不局限于某一类机构,而且除主导机构(教育师范类和综合类大学)之外,其他机构所占比例比较接近。可以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很受社会各界关注。

(三)研究力量的地区分布

以第一作者所在地区为准,对研究力量的地区分布进行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力量的地区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最多,占46.8%,处于领先地位;西部和中部所占比例接近,共占53.2%。此外,西部地区的陕西、四川等地研究数量较多,主要原因可能是两地均是高校大省。海南、宁夏、内蒙古、新疆等地各仅有1篇,占0.5%,而云南、西藏、青海等地没有入选文章。可以看出,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和教育发达的地区,对薄弱地区还需加大各项投资力度。

(四)研究类型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情况

根据以往经验,我们将对策类和综述类研究归为理论研究,将实验干预型和数据描述性研究归为实证研究。通过对所选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186篇文章中理论研究占47%,实证研究占53%,其中实验干预型占研究总数的8.1%。我们主要对数据描述型研究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只统计最少使用2次或频率大于2%者(部分研究使用了多种问卷或量表)(见表3)。

表3 2005—201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测量工具的使用情况

表3中可以看出,SCL-90心理健康类量表使用最广泛,其中使用SCL-90量表的有55篇,《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使用量为3篇,使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心理健康调查表》和《一般心理健康问卷》的研究各为1篇。人格特征类量表使用最多的是UPI、EPQ、16PF,分别为8篇、5篇、2篇。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的测量工具中,中国学者自己编制的使用较多的只有郑日昌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和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使用频率也仅为3.1%。此外还发现,所选文献中仅有8篇使用了自编量表。说明目前我国心理健康实证研究主要是以现成的、国外的测量工具为主。

(五)研究获得基金资助的情况

从研究的计量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186篇核心期刊论文中获省市级以上基金资助的共有16篇,占总数的8.5%。其中国家级的(教育部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有10篇,占5.3%,省市级的有6篇,占3.2%。基金资助的研究往往代表着一个领域内的新趋势、新动向,也表示研究具有较大的难度与较高的水准[6]。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科研投入仍需加大,各教育部门也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关注度。

三、从各项目计量结果分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一)从研究数量及年代分布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根据上述文献取样方式,共得到3 024篇文献,经过核心期刊筛选只剩238篇,符合要求的仅186篇,说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规模很大。但只有数量并不能说明问题,这些浩瀚的论文研究中有很多是重复的,缺乏时效性和原创性,因此,在注重数量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质量。通过分析发现,合作研究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一种趋势,但是这种合作要么是本单位内部、要么是相似单位之间开展的,而单位内文化或者研究思维比较接近,因此,笔者建议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时,要把学术部门和实践单位、不同省份地区因素相结合,形成国内“跨文化”研究,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以进行比较[7]。要实现这种研究,就必须加大基金资助项目投入,包括国家各项基金、省市级以及校级和行政部门的各项资助,这不仅意味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高度关注认可,更能使研究者们放手投入研究,改变当下这种量多质劣的局面[8]。

(二)从研究力量的机构和地区分布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主要原因是高校和研究机构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是,可以发现各类型高校包括普通职业类学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涉猎,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以高校为核心的研究力量。

研究力量的地区分布依据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不同而不同,东部研究数量最多,中西部稍显落后。值得说明的是陕西、四川、河南、湖北等中西部地区的研究数量较多,可能的原因是这些地方高校云集,而大部分高校的研究人员都以自己学校所在地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所以,这些地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力量也就相对比较雄厚。这就出现了很明显的问题,上述这些地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关注较多,就有成型的措施来应对常见的心理问题,而偏远落后的地区则刚好相反,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经济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重视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从研究类型及测量工具的使用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从文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文章兼具理论和实证研究,说明目前的研究方向比较均衡。在选取的文献中有64.5%对2个以上的因素进行研究,即研究某种变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或两者的关系,其中多数学者以自己的研究领域为出发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探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已经细化。

在所选文献中实证研究占总数的53%,而这其中84.7%的研究都以问卷或量表的形式进行,以数据分析的形式描述目前存在的现状,离实际解决问题还有很大的差距[9]。研究工具中仅有不到1/5的测量工具由中国研究者编制,而且使用的测量工具有1/2以上为SCL-90。研究中根据调查对象自己编制问卷的使用率较低。这就出现了以下问题:首先,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验大规模使用国外的“舶来品”,虽然这些问卷量表经过了修订,但本质上还是根据西方人的心理特点设置的,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的研究。其次,很多学者都对SCL-90提出了质疑[10-11],认为这种量表是一种准则参照测验,是用来测查是否有某一种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不适用正常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测试。综合以上所述,虽然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还需根据我国学生的自身特点不断改进,才能有更好的信度、效度[12]。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呈现以下趋势:第一,已经从宏观研究迈向微观细化研究;第二,研究力量的机构和地区分布不均衡,多以经济发达和教育资源雄厚的高校地区为中心;第三,兼具理论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中实验干预型研究数量较少,以数据描述型研究为主;第四,研究中测量工具主要是借鉴国外的SCL-90,我国现有问卷量表使用率偏低,缺少全面适用的测量工具;第五,目前获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较少,需要各阶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加大投资力度。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 罗鸣春,黄希庭 苏丹.中国少数民族心理健康研究30年文献计量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7-20.

[3] 姚本先,芮雪.近十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计量学分析:以《心理学报》等五刊为样本源[C]//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

[4] 王道阳,姚本先.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8):53-55.

[5] 杨静.1983—2012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文献计量学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2):96-99.

[6] 肖宏,杨如华.科技期刊基金资助指数的作用及其意义[J].编辑学报,1994(2):66-70.

[7] 胡金莲,李辉,余江.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996—2004)综述[J].云南电大学报,2005(2):32-33.

[8] 王承清,崔立中.我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浙江教育科学,2013(4):3-5.

[9] 裴学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暴露出的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8):32-33.

[10] 翟宏.我国心理健康本土化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42-46.

[11] 俞国良,董妍.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12(6):97-102.

[12] 吴莹莹.近十年中国大陆心理健康观实证研究述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2):73-75.

(责任编辑:王兰锋)

收稿日期:2015-12-03

作者简介:冯海英(1964— ),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张毛宁(1990— ),女,陕西渭南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2—0111—04

Accounting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 in Recent Ten Years

FENG Haiying, ZHANG Maoning

(School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0, China)

Abstract:From accounting analysis of 186 articles about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during the period 2005-2014 included in the Superstar System Journals Net, five trends are found as follows: (1)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research on the whole from the macro towards refined microstructure research; (2)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is uneven, with developed economy and education resources abundant Regions Research Center; (3)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atio of, 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 only accounted for 8.1%; (4) data description to questionnaire table measurement, and scale and questionnaire and SCL-90 foreign majority;(5)research on the fund subsidy is less, and we still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bibliometrical method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大数据
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未来英才(2016年17期)2017-01-06 18:11:34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探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3:53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0:53:22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36:20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评的结果分析与应对方法
科技视界(2016年2期)2016-03-30 1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