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在广饶的传奇

2016-08-01 05:43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3期
关键词:良才陈望道共产党宣言

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在广饶的传奇

1975年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召开时,周恩来总理见到复旦大学老校长、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的陈望道先生,热切地握住他的手询问:“《共产党宣言》(1920年陈望道版本)最早的译本找到没有?”陈望道遗憾地摇了摇头:“没有。”此后不久,周总理于1976 年1月不幸逝世,译者陈望道也于1977 年10 月与世长辞,此节遂成憾事。

无独有偶。也是在1975 年,山东省广饶县文物管理委员派人到革命老区刘集征集革命文物。84 岁的老人刘世厚献上了“当年大伙儿学过的那本‘大胡子的书 ’”。当时,刘世厚并未意识到,这本他历经风雨、亲手保管40多个春秋的《共产党宣言》,竟是在中国的首版中文译本。

在这本《共产党宣言》的扉页右下角,清晰地盖有一方“葆臣”朱红印记。据考证,此人为共产党员张葆臣。而将《共产党宣言》首译本传播到刘集村的,却是一位名叫刘雨辉的女同志。

刘雨辉,广饶县刘集村人,1925 年夏到济南女子职业学校任教,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经常与张葆臣以及同乡刘俊才、延伯真等一起开会、学习、活动。如是,那本盖有“葆臣”印鉴的《共产党宣言》,便辗转落至刘雨辉手中。1926 年春节,刘雨辉协同刘俊才、延伯真等同乡一起返回故里过年,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连同其他一些马列主义书籍一并赠给刘集村党支部。《共产党宣言》首版本,从此在刘集村扎根落户,经历了不平凡的半个世纪。

1926 年2 月15 日,人们在党员刘良才家的场院里,搭起了松柏门,挂上画有镰刀、斧头的旗帜,并用门板搭起讲演台,举行了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刘俊才、延伯真先后在会上讲话,把《共产党宣言》的朴素道理讲给村民听。春节过后,在外边工作的人员走了,“宝书”留了下来。刘集村党支部的党员们,晚间经常聚集在刘良才家的三间北屋里,学习《共产党宣言》,探讨解放自己的出路。冬闲时节,党支部举办农民夜校,由刘良才或其他党员宣读革命道理和文化知识,《共产党宣言》又成为刘良才等同志备课的好教材。

1928 年12 月,中共广饶县委成立。当时,全县已建立起8 个党支部,共产党员达70 余人,党领导的农协会员达500 余人,周围团结着约6000 名农民群众。同时,还建立了少先队、青年团、工会等组织。县委机关即设于刘集村。随之,党领导了“觅汉增资”“吃坡”“砸木行”“反征派”“掐谷穗”等一系列斗争,严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封建豪绅的嚣张气焰。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逐步控制了山东,广饶革命形势日趋恶化。1930 年11 月,敌人开始在广饶大规模地搜捕共产党人。刘良才和刘集支部的其他同志不得不将党的一些机密文件和学习资料销毁,而这本仅56页的《共产党宣言》,刘良才无论如何也舍不得处理。1931 年2 月,刘良才到潍县担任中心县委书记,临行前,他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刘集党支部委员刘考文。 1932 年8 月,广饶县党组织遭到空前破坏,不少共产党人罹难遇害,刘考文预感到自己有被捕的可能,于是秘密将这本《共产党宣言》移交给忠厚老实、不易引人注意的老党员刘世厚保存。时过不久,刘考文果然被捕入狱,居室被抄,而“大胡子”却早已被转移。

从20世纪30 年代起,国民党反动派在其统治区内疯狂地进行文化“围剿”,他们把《共产党宣言》列为禁书之首。但处心积虑的敌人万万没有想到,在山东广饶刘集村一座破旧的农舍里,却完好地珍藏着一本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刘世厚细心地在自己睡的土炕里角处,挖了一个暗洞,把封装“宝书”的竹筒匿置其间,有时又将“竹筒”藏进山墙的砖瓦雀眼里。这样,这本“宝书”始终未被敌人发现。抗日战争时期,刘集村曾经历过三次大“扫荡”,村内房屋几乎全被烧光,这本被刘世厚用生命保护的《共产党宣言》却一次次躲过劫难。解放战争时期,刘集地区虽已成为解放区,但仍不断遭到国民党军队及“还乡团”的滋扰,形势不安定,于是刘世厚不得不经常变换藏书之处。新中国诞生后,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直到1975年,刘世厚老人才放心地把这本“宝书”献给了国家。

如今,广饶藏本《共产党宣言》已被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猜你喜欢
良才陈望道共产党宣言
军之良才 朱良才
陈望道: 误把墨汁当红糖吃
A NOVEL METHOD FOR NONLINEAR IMPULSIV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BROKEN REPRODUCING KERNEL SPACE*
信仰的味道(连载二)
花开的时候去看你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爱心化春雨 真诚育良才
陈望道退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