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平越
(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 广东深圳 518000)
梧桐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特色与科普策划研究
崔平越
(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 广东深圳 518000)
本文探讨了梧桐山风景名胜区的科普游赏资源、开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与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
梧桐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特色;科普文化;提升策略
1.1 游赏活动开展现状
梧桐山风景名胜区的游赏组织现状具如下特征:
(1)从整体游赏的空间结构来看,现状游客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征。由于目前各个开放景区为独立管理运营,因此导致游客分布呈现出在各个景区的核心区域聚集的特征,缺乏风景名胜区整体的特色游赏组织;
(2)从游赏项目的类型来看,现状主要的游赏项目包括综合公园娱乐、主题展览、科普活动、宗教朝拜、登山揽胜、健身休闲等,对市场缺乏更为细致的产品策划;
(3)从游赏项目的空间分布来看,西部各区块的定位差异化较为明显,如东湖公园及仙湖植物园,市场形象和产品定位已相对较为成形;而占风景区大部的东部山体则游赏项目较为单一,基本以徒步登山,局部溯溪活动为主,对空间缺乏更为细致的功能区划;
(4)从游赏方式来看,现状主要的游赏方式基本为徒步,局部湖区有小范围的收费划船娱乐项目,游赏方式较为传统和单一,可适当增加特色设施。
1.2 现状科普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1)民间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画眉逗雀(东湖公园)、菊花展(东湖公园)、勒杜鹃市花展(东湖公园)、登山节、门球运动(东湖公园)、滑翔山地自行车运动、宗教朝拜(仙湖植物园弘法寺)、科技文化等。
(2)目前的科普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仙湖植物园。仙湖植物园是展示南亚热地区植物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绿色窗口,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科普文化教育,先后荣获“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深圳市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称号。与多所中小学校、科研院系具有长期合作,主要以青少年、家庭亲子以及专业科学研究者为主要服务对象,配备有专职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科普工作。
1.3 问题与挑战分析
1.3.1 旅游开发主要存在问题
游客空间分布:空间分布不均,造成部分区域过于聚集形成环境压力和管护压力;
游客活动内容:游客活动内容较为单一,以登山、休闲观光为主,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有待完善构建;
旅游产品结构:缺少与国家风景名胜区地位相匹配的可持续的旅游精品项目、旅游品牌项目。
1.3.2 科普文化活动主要存在问题
空间结构方面,目前的科普科研活动主要以仙湖植物园为主,其余区域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空间利用不甚合理;
开展方式方面,目前的科普活动主要以静态的展览馆参观为主,缺乏多样化、趣味化、高科技化的表达,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策略方面,目前的科普活动主要以仙湖植物园定向开展的针对青少年科普活动为主,产品结构单一,缺乏针对细分市场的产品策划;
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各类型科普资源宣传普及和开发利用较少,开发层次较低,人文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现状已不存在或遭破坏。
1.3.3 面临的挑战
梧桐山风景名胜区已经晋升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市场知名度提升,将会迎来更多层次、更大规模的游客,对景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改善自身的游赏环境、游赏方式及游赏内容来达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标准,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将是梧桐山风景区面临的最大挑战。
2.1 空间优化策略
2.1.1 构建网状空间结构
完善地域分布结构,由“点”拓展到“点线面结合”,构建由中心片区、主题展馆、主题游径以及趣味科普点结合的网状空间结构。
2.1.2 科普活动空间分区
在实施科普旅游项目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游客的破坏作用,同时还应重视对自然和人文资源原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适当限制游客数量,避免景点的超负荷接待。根据活动参与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结合景区的分级保护规划,对科普活动的参与方式也必须实行分区策划和安排。
2.2 体系优化策略
2.2.1 科普体系构建
从资源类型、分布区域、开展时间、细分市场、参与方式等方面综合构建完整的科普文化策划体系。
图1 科普文化活动策划体系图
2.2.2 按资源利用类型形成科普产品系列
根据资源利用类型形成科普系列产品,如包括植物科普、动物科普、气象科普、地质科普、天象科普、水文科普、民俗科普等。
2.2.3 按细分市场原则扩展科普文化产品的受众
不同细分市场具有不同的科普活动需求,梧桐山风景名胜区的科普活动以青少年学生市场为核心,以家庭及亲子市场为特色,以普通大众游客市场为基础,以专业科考人员市场为辅助,针对不同的科普活动目标策划不同活动,扩展科普文化产品的受众和科普效果。
2.3 活动优化策略
2.3.1 完善丰富科普活动参与方式
静观型:包括科普宣传栏、动植物解说牌示、标本展示、主题展览等;
触摸型:包括植物仿真模型、动物仿真模型、地质矿石标本等;
视听型:包括多媒体播放、全息影像应用等,主动与媒体相关节目制作单位合作,拍摄专业科教宣传片;
场景模拟型:包括地质演变场景、天象场景、动物栖息地场景、群落演替场景等的模拟;
互动体验型:包括亲子互动、友朋互动等,如动手制作标本、根雕、野外考察演练等;
学习竞赛型:包括利用梧桐山自然资源举办的各种赛事,如植物辨识比赛、风光摄影比赛、绘画比赛、标本制作等,优秀作品予以保留展出。
2.3.2 策划品牌节事活动
科普嘉年华(每年1月左右);
“趣味科技活动周”(每年3月左右);
科普动漫节(每年6月左右);
“全国科普日(9月17日)”;
“梧桐山旅游节”之科普系列活动(每年10月左右);
花事节庆:杜鹃节、茶花节、五月雪节(黎蒴)等。
2.3.3 提升创意科普活动方式
全园科普化设计:科普元素贯穿全园的设施设计中。包括展览馆的外型设计、标识牌的造型、垃圾桶的造型、语音广播系统的造型、坐凳等休憩设施的造型、灯具造型等。可以推选出最能代表梧桐山的动物或植物品牌,如桫椤王、穿山甲等,将其进行适当卡通设计处理后贯穿全园设施设计中,让大众在轻松的休闲环境中感受潜移默化的科普影响。
科普旅游电子地图:利用GIS软件设计科普旅游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既可以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帮助选择合适的旅游线路,又能为科普旅游规划提供依据,指导科普旅游建设。
手工制作工艺品:提供显微观察、手工制作等材料,让学生及游客自己动手操作,利用植物的叶、花、果实、种子、根和茎等材料制作小工艺品(粘贴画、叶脉书签等)。
动物仿真模型制作:充分发动大众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己动手制作动物仿真模型,寓教于乐。
拓展研究专利资源:进行最新研究专利展示,与市民及专业人士互动。
拓展科普旅游纪念品资源:科普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吉祥物、珍稀动植物小工艺品、模型等)。可开发的特色科普旅游商品包括矿泉水、奇石、动植物及矿物岩石标本、根雕、地质科普图书及音像制品、动物玩具模型等。
2.4 配套优化策略
完善配套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解说系统、服务人员等方面。
基础设施:完善科普主题游径、游客中心及其他科普配套设施等的建设;
解说系统:解说系统在科普体验中扮演重要作用。可与景区的解说系统结合设置。软件部分包括导游员、解说员、咨询服务等具有能动性的解说;硬件部分包括导游图、导游画册、牌示、录像带、幻灯片、语音解说、资料展示栏柜等。注重科普文化氛围的创造,将自然科学知识的元素普及到景区各个环节和各个可达角落,让旅游者处处感受到生动活泼的自然科普氛围;
编制专门的科普导游词:编写有吸引力的解说词,开展科普讲解,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大自然的种种奇妙现象,讲述森林的价值,植物群落、动植物特征、用途等;
组建科普服务队伍: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科普旅游产品质量的高低。尽量依托风景名胜区中现有的林业背景科技队伍的支撑,建立比较有优势的科普旅游服务人才队伍;
培训专业科普导游: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在具有一定基础的林业科技人员、护林员中选拔和招聘人才进行森林科普旅游专项培训,形成专业科普导游。
2.5 主题游径策划
为满足多样化的细分市场需求,提升景区的品牌吸引力,根据梧桐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特色,可规划数条主题游径。通过沿途设置科普展示长廊、科普橱窗系列、科普展示集中点布置观测仪器、可触摸式解说屏、小型科普解说牌等实现主题科普游径活动。
作为深圳市唯一的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深圳市最重要最大型的自然科普科研基地,梧桐山风景名胜区必须体现出生态文化教育高地的地位,积极应用最新的科普科研管理技术及展示技术,如GIS定位管理系统、电子地图、全息影像、动态场景模拟及其他电子高科技应用于专业展览馆内、主题游径上、专业观测点处以及其他科普展示节点,旨在提高科普知识的普及性、趣味性和体验性,让游客在梧桐山能获得深刻、生动的旅游体验,全方位的了解自然,进而爱护自然,让科普科研成为梧桐山风景区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功能之一。
[1]章建斌,吴彩云.试论城郊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功能的实现[J].世界林业研究,2005,18(1):73~77.
[2]范新宇.自然保护区科普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6):63~66.
[3]刘丽华,何军.沈阳科普旅游资源赋存特征及开发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0,9(5)(总第 104 期):42~46.
[4]任广乾,汪敏达.体验式科普及其行为机理理论综述[J].科普研究,2010,8(5)(总第027期).
F592
A
1005-7897(2016)24-0011-03
2016-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