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2016-07-30 05:46黄美凤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西安事变蒋介石板书

黄美凤

摘要:初中历史每周只有两课时,课时少任务重,而一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那么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呢?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历史教师思考和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15-01

什么是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书中为有效教学作出如下解释: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那么如何实施有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努力:

1.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制定具体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初中阶段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对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的解读,然后据此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2.用精彩导入营造课堂活力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理想的境界;是教学活动全过程的序幕,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引领环节。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我先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告诉学生们:"这是一首撕心裂肺,直扎所有中华儿女心窝子的歌曲。知道它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情景吗?"学生响亮地回答:"东北人逃难的情景。""为什么呢,想不想知道?""想!""好,今天让我们回到那弥漫着战争与硝烟,充斥着屠杀与血腥,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岁月。"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带着求知的渴望,兴趣盎然投入到教学中来。

3.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情入境

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利用好课堂每一分钟,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不断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有兴趣的氛围,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如讲授《西安事变》时,通过视频资料《西安事变》让学生身临西安事变的历史情境中,告诉学生: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帮助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归纳事变发生的背景:(1)根本原因:中国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国已成为当务之急。(2)催化原因:受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3)直接原因:蒋介石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事变爆发后,面临着复杂形势。在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上,存在着杀蒋、审蒋、放蒋等不同意见。请根据当时历史环境谈谈你的意见和理由,此问题的提出在于引导学生对本课难点知识的把握,我也深入其中参与分析,适时引导。现在请同学们进行一次课堂讨论,主题是"对蒋介石应该如何处置?",由同学模拟中共领导人议论怎么办?没想到立刻得到学生们的一致响应,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来,很快进入角色。

学生1:何应钦等人力主讨伐张、杨,并想取而代之,是出自权欲;宋子文兄妹想救蒋介石,并紧张活动,是出自私情。双方都不是为了国家利益,我党应对两派都不支持。

学生2:若国民党内亲日派和亲美英派互动干戈,甚至两派的后台日本和美英直接冲突,削弱的是国民党的统治力量和帝国主义的实力,对中共和其他革命力量大为有利,我们可以坐山观虎斗,对事变不要去管。

学生3:蒋介石在十年内战中大力"剿共",并杀害不少革命战士。他被关或者被杀,正好为中共和红军出一口气。

学生4:"杀蒋"可能会激化矛盾,但"放蒋"太便宜了他,因此还是"关蒋"为妥,待以后事态发展再作处理也不迟。

学生5:张学良"捉蒋"是英雄,可敬;"放蒋"太轻率,可惜;"送蒋"更是误了自己一生。

……

最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因为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利地推动了国民党朝着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在你来我往唇枪舌战的辩论中,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角色扮演中去体验感受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坦荡胸怀和抗日救国的坚强决心。

4.精心设计板书

板书,作为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教学手段,它还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资源,板书设计是一门艺术,在很多情况下它还具有多媒体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历史教学中,板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尺,所以,精心设计板书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板书的形式有多种,如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的板书设计如下:一、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二、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具体原因: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3)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三、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四、交战双方:同盟国VS协约国。五、主要战场:欧洲。六、转折性战役:凡尔登战役。七、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八、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九、影响: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我采用的是纲要式的板书形式,按照一战的进程列出了教学内容要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巧妙运用结束语

结束语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好的结束语对整堂课来说无疑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为历史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结束语,从而提高教学的成效。如讲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最后,在情绪高昂的气氛中,我播放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且每周一升国旗必唱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告诉学生:"这是一首传唱了70多年的老歌;这是一首历经岁月风雨和时代磨难的歌;这是一首注入了中华民族灵魂和生命的歌,但在今天唱起来又是如此的汹涌澎湃。那么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唱这首歌又有何意义呢?"学生们顿时陷入了沉思,带着问题离开了课堂。

总之,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学生主体的调动,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更愉快地学习历史。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历史讲座》第2讲如何实施有效历史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西安事变蒋介石板书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纷争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张学良谈『西安事变』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
阎锡山与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