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能加什么

2016-07-29 08:07雷方方侯卫栋
2016年25期
关键词:仪式媒介信息

雷方方+侯卫栋

当“三网合一”的概念提出,人们以为“三网合一”无所不能;当“媒介融合”的概念提出,人们认为“媒介融合”能够拯救传统媒体;当“大数据”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认为“大数据”能够刷新世界,现在,该轮到“互联网+”了……

“三网合一”、“媒介融合”、“大数据”并非空谈,它们确实向世人证明了裂变式的传媒变革力,让媒介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质变,让每个活在市场经济下的个体卷入技术先导的信息世界,生活被重新定义。可是,在媒介融合照耀下的世界里,不乏存在机械相加的阴影;在大数据包围着的世界里,也会有我们无处安放的隐私和被遗忘权。“互联网+”,似乎加号后面是不是无穷的符号——∞,逻辑上是否成立呢?农民可以把收割的玉米通过互联网送向城市,大学生创业的古方红糖能够通过互联网送到爱人手里,似乎任何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都可以存在于加号后面。但是,即使是太阳普照着的地球,都会有阴影出现。

一、“互联网+”加不了“去名”

就像冷泉那样,“互联网+”带来利益的途径是让冷泉扬名天下,让更多人知道,在更多的人里做营销。我们先将“互联网+”的概念搁置,先谈谈互联网。互联网可以让很多事物扬名,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媒体,具有大众媒体所有的媒介功能——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以及“聚光灯”效应。互联网让凤姐成名、让《滑板鞋》风行一时、让罗胖拥有650多万双耳朵倾听,即使是早已过去了6年的“猴赛雷”,谁也不会料到会在2016年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里……互联网是一盏聚光灯,是炒作的利器,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谁都有可能成为焦点,一夜成名。

已经扬名互联网世界的人,是否有可能“金盆洗手”,回到默默无闻的时候?这个可能性不能说没有,等所有知道“猴赛雷”的网友们全都去了天堂,或许就回到了默默无闻的那个时刻了。但我们用事实说话,炒作一时的网红还没有哪个又成为默默无闻的一个人,现在能做到的,只有让人们慢慢淡忘,就像张国荣已经离去多年,可是人们还是忘不了那个程蝶衣;就像李小龙沉睡了已经二十多年,醒着的人依然记得他踢碎“东亚病夫”牌匾的身影……这些忘不了的一切,或许在人的大脑里叫记忆,在互联网里叫做数据。所以,如果想要重回匿名,进入“去名”,难度无异于从黑洞中逃亡。

二、“互联网+”加不了被遗忘权

我们继续从“去名”出发,“互联网+”刺激的是信息生产,而非信息删除和消亡。那么,发布到互联网上的信息,是否能够被遗忘?有关被遗忘权的提出也是近年国外热议的焦点,吴飞在《大数据与被遗忘权》一文中阐述有以下几点:

1、被遗忘权目前在立法层面面临阻碍,且欧洲和美国的立法观点不同,欧洲认为:这信息是我发出的,所以我有权收回;美国认为:进入公众领域的信息无法做到再回到私人领域。

2、被遗忘权在提出“互联网+”概念的我国还没有被重视,我国的注意力集中在信息安全方面。

3、被遗忘权与隐私权不同,进入公共领域就不再是隐私。

“互联网+”着重于信息生产,是加法;被遗忘权着重于信息删除,是减法。这两个概念难以水火相容,因此,互联网加不了被遗忘权,保护隐私、保护被遗忘权,也无法指望技术层面的互联网。我们能做的,只有谨慎地在互联网发布信息。

三、“互联网+”加不了宗教仪式

宗教是陪伴人类走过漫长岁月的信仰,经历了1600年奴隶制社会、2400年封建制社会一直延续至今。我们先把“互联网+”的概念搁置,先了解一下宗教的相关信息:宗教的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一个宗教之所以成为宗教,是因为它包括三个层面,其一为宗教的思想观念及感情体验(教义),二为宗教的崇拜行为及礼仪规范(教仪),三为宗教的教职制度及社会组织(教团)。而宗教仪式的作用主要在于,保护神秘力量的神秘性、至高性、唯一性,让信徒完全信仰宗教。

接下来我们回到“互联网+”:首先,互联网的媒介属性之一就是去中心化和去权威性,那么,这中媒介属性与宗教仪式的作用是相左的,一个让人们抵制权威,一个让教徒内心信仰。其次,互联网为网络社区提供平台,那么宗教的第三个层面——教团,理论上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社区,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信徒建立了自己的网络社区。但是即便如此,三步一叩首地去拉萨朝拜的仪式不会搬到互联网上;基督徒信众每周的祷告不会在网络上进行而是在教堂;犹太人也不会把哭墙搬上互联网……所以,“互联网+”加不了宗教仪式。

当然,除了宗教仪式,各种文化仪式也难以搬上互联网,试问,“互联网+”是否能加上婚礼仪式?是否能加上毕业典礼?是否能加上升旗仪式?互联网能加上的仪式,只有互联网有机结合的、在网络上衍生的、符合互联网媒介属性的仪式才能被互联网所“+”,例如苹果的新品发布会、网络节目的周年庆典等等。

“互联网+”并非黑洞,并不能吞噬一切,正如本文一开始那段略长的前奏中所言:即使是太阳普照着的地球,都会有阴影出现。也许,今天互联网加不上的事物会在未来融合进网络,正如一千年前登陆月球是神话,一千年后我们却把神话变为现实,但我认为人的远见难以逾越时间的流动,我们连明天会发生什么都不会知道,何况是遥远的未来?所以,互联网不能加什么,也只是我的眼见所能达到的范围,我期待着互联网不断创造的奇迹。(作者单位:1.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仪式媒介信息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