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英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理解课文的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受到文本的熏陶,从而领略到文本中的美感、语感和情感。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对重音,读顺语调,还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结构美、节奏美、情感美,使学生对文中的字词句有整体的感知,从而感受言语之间所蕴含的内容。
一、读准文本,感受语言之美
读准文本尤为关键,这是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可以通过小组读、指名读、领读等方法,让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为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基础,初步感受课文字里行间的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在夏天的美丽遐想。通过“我”对“夏天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回答,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整齐的句式,用“变”的过程,向我们展示了儿童纯真的愿望。通过朗读,学生不但感受了现代儿童诗的语言美,也享受了朗朗上口的音乐美,体会到了意味无穷的意蕴美。
二、品出文味,点破情理之谜
语文阅读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做到悟情和明理的统一,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和育人教学的目的。文本中的情理有时不是浮于表面,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是靠语言文字的表现来表达的,学生只通过自己的朗读往往会难以深入透彻地理解。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启发、引导。只有老师用发自内心的情感,通过情境的渲染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和老师达到共鸣,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更深层次的感受。
为了达到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感情朗读,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感情理解之后,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即使学生对文本有了透彻的理解,但有时读出来仍旧不能达到声情并茂;即使知道了重读的词语和段落,但这也只是朗读技巧的表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感情朗读水平,老师的范读非常重要。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还处于学习的起步时期,处于模仿的阶段,或许对于课文中的短句还能读好,但对于课文中的长句,要流利地读出来就有一定的困难,要有感情地朗读更是难上加难。这时,老师的范读就如涓涓细流,流淌在课堂之中,文中那深邃的道理、高尚的品德,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老师的范读,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有了前进的方向。老师的示范作用越好,学生就会进步得越快。
三、激起情感,悟出文本之理
学生的阅读是一种情感的感悟,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作为课堂的参与者,老师要多方位、多层次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文本阅读的信心。
假如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把文本变成自己内心的语言文字,能够把文本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的画面,把深奥的文字符号变成自己能理解的东西,那这位老师肯定是成功的。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问话: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哪些地方朗读的时候要读重音?这样的朗读指导,即使再多,再深刻,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本意,揣摩到作者的心灵。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生活,感受到文字背后所蕴藏的精彩。
四、珍视内心,表达心中之言
阅读本身就是学生自我理解自我感悟的过程,学生对文本有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老师应该珍视学生的体验,不要一味地用教师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来替代学生的实践。应该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加深对文字的体验,对文本的感悟,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要好好学字》一课时,我一次又一次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毛主席对小八路的爱。学生参与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在情感朗读中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读中明白道理,在读中感悟情感,从而提高了情感朗读水平,也提高了审美水平。
情感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引导,才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的语文阅读焕发光彩。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