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也是写作之“材”

2016-07-28 11:50张娜娜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作文课文体教材

张娜娜

在古代,写作被称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今天,写作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能力。而作文在我们的语文试卷中所占的分量不可谓不重,可是身处一线的我,却常常感到同行们和学生们的无奈。他们当然是深知写作的重要,但也颇有些“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无奈感。而我也曾经经历过“内心是深爱的,但效果却是甚微的”这种困惑阶段。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尝试着突出这种重围,对作文到底应该怎么教才有用、学生怎么学才有效,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教材文体意识不强

苏教版教材打乱了传统的单元模式,采取了专题编排,很新颖但文体意识不强。高中必修1—5共5本书,每个专题一次写作训练,均与本专题挂钩,而专题中课文的文体不一,因此,各年级的训练重点只能靠教师自己来把握了。教材上的写作部分都分为“写作观、写作指导、写作实践”等三个部分。较之之前的教材缺乏具体的作文教学案例这一点来看,现行的写作指导部分其实还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的,但写作实践部分的题目似乎又过分地“高大上”了,总体来说不太“接地气”。

二、老师作文指导缺失

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宽严不一,认为既然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部分对考生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像题目都可以自拟,立意也可以自己确定,连文体都可以不用受到限制了,那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就没必要去进行强化训练了。于是有些高中的语文老师不重视作文教学,只是到该写作文的时候自己随便找一个作文题目来让学生去做,而做完之后也并不及时地批改或者干脆就让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一下。改完了只是在班级里稍微地提一下本次作文的审题、立意之类的总体情况,就接着写下一篇了。语文老师在学生写作前既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作文后又没有去认真批阅,自然也就谈不上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了。

三、学生对写作感到乏味

调查下来,大部分学生都是怕写作文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应该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库存”太少,经常捉襟见肘。现在的学生生活面相对来说是较为狭窄的,他们更多的“玩”是手机,与外界沟通多为网络。学习的重压下他们的阅读面又太窄,因而所积累的素材少,在写作中也就当然的无话可说了。二是招数缺失,不会搭桥铺路。没有掌握好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以及方法,因而在写作中就无从下手了。三是语言干瘪,表达佶屈聱牙。不注意语言训练,或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不强,都是无法写好文章的。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方法去适应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呢?

笔者在教学中也是一面摸索一面思考一面前行的,从中获得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阅读点燃创作热情

投入地写一次,与应付地天天写,有天壤之别。教师应通过阅读教学,联系情感实际,诱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唯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学生遇见这种题目,正触着他们胸中所积蓄,发表的欲望被引起了,对于表达的技术自当尽力用功夫;即使发表的欲望还没有到不吐不快的境界,只要按题作去,总之是把积蓄的拿出来,决不用将无作有,强不知以为知”。我们通过“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的学习,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作者的那份赤诚的乡情后,反观自己内心中的那个故乡。小时候曾寄居在外婆或祖母家的学生,或者是现在因为父母在外打工随着在外读书的学生,都能够对这个专题中的乡愁乡情有很好的体会。所以,本专题结束后我让同学写了一篇《我的故乡》,绝大部分学生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都处于一种很轻松很乐于写的状态。由此看来,不是学生不愿意写,而是需要教师抓住契机,适时适“情”地指导写作。学生在这样愉悦的状态下多写几次,或许自信心就会一点点地增强,对写作的兴趣自然也会越来越浓郁,写作能力自然也就会逐步提高。又如,在教学完《金岳霖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后,学生除了能够感受到金岳霖大哲学家的鲜明形象外,还能够知道,原来写人物除了要注意选材的典型性,还要学会透过精彩细节才能够让笔下的人物显得更传神。在教完这篇文章后,我让学生就自己最熟悉的一名老师或同学运用细节描写以及多层次反映人物特点的方法去写作,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题目虽是教师临时出的,而积蓄却是学生原来有的”。这样,学生在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时便会得心应手了。

二、经典担当写作范文

叶圣陶先生说:“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我们不能仅仅是在作文课上教学生作文的章法,还应在教学经典课文的时候,拓展其学习思考的空间,提高其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强化文体意识。比如学习《劝学》,这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我们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注意并模仿《劝学》的论证结构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再比如,我们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可让学生充分领略本文叙事的波澜曲折有致,感受安排伏笔和照应的巧妙以及行文的详略布置,引导学生模仿教材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去写一个事件。还有像教学《陈情表》这样的至情经典文章,除了学习李密的言事技巧外,至真至纯的亲情也足以潮湿有些学生对亲情漠不关注的干涩眼眸,弥补人生支柱瘸腿的遗憾,这也是写好文章不可或缺的元素啊。

三、指导讲求科学高效

针对作文课随意教学、没有确定的教程、知识含量低的情况,丰富作文课堂内容、提高作文指导实效是其出路。从形式上谈,教师可以根据文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型,如片段练习课、材料分享课、读书活动课、作文讨论课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作文学习的重点和要求,丰富作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发动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完善指导过程。从内容上谈,则要提高作文课的指导实效、训练实效。以同步教材为例,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的训练项目和目的、要求。即使是最基本的布置一篇作文练写,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导和作文后的评讲工作。坚持做到讲课有内容、训练有明确目的、评讲有针对性,充分体现作文课的指导意义,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我想,只要我们立足于学生语文学习和作文实际,注意读与写的关系,精研教材,找到阅读教材与作文训练的契合点,适当加强对作文方法的指点,教师作文难导、难改的现状一定会成为历史,学生乐读、善写的明天一定会很快到来!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作文课文体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马老师上作文课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