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聚焦文本核心价值

2016-07-28 11:42卢建生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关联词宋庆龄樟树

卢建生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这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学生一读就懂,那第一课时教什么才适合学生的阅读需求?学什么更符合文体的言语特点?

一、把脉学生起点,以学定教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对生字词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读、认知能力,对字词在音、形、义等方面有不同的认知需求和疑点。教师主观地将生字词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位教师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字词学习环节设计了如下预习单。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预习单

姓名_____________

1.朗读课文不少于三遍,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顺课文的长句子。

2.你认为比较难读的词,需要提醒同学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比较难写的字,需要提醒同学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自己不理解的词,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预习单的引导,学生便会主动关注课文中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检查预习情况时,学生会的老师就不要讲,共性的问题就重点指导,如“繁衍”的“衍”的读音,“龄、繁、瞻”等字的书写,以及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瞻仰、繁衍、蓬蓬勃勃”等词的意思。这样站在学生已有的起点上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发掘文体特点,学用语言

如何把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例子”来教?一位教师在教学第五自然段——品读樟树生长特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仅仅是因为樟树生命力旺盛吗?樟树还有什么迷人、可贵之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直接写樟树的句子。

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师: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儿呢?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香气永存)

师:哪些词句告诉我们樟树香气永存的特点?你是怎么理解樟树香气永存的特点的?试着用以下句式来说说:“当它___________时候,它的香气_____________;当它______________时候,它的香气______________;当它______________时候,它的香气______________……”

师:家里放衣服的橱柜,最佳木料的选择是哪一种?为什么?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 ;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 ;

只要这木质存在十年, ;

只要这木质存在百年、千年, 。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这段话,要读得教室里香气四溢。

师:我们读到了樟树的可贵之处,还要读出作者对樟树的独特情感。这种情感就藏在这些不为人注意的关联词上,谁来读一读?

师:这些关联词中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谁来把作者蕴含于其中的情感读出来?

师:请记住,课文中的关联词常常关联着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态度,阅读时要特别留意,现在谁有本事根据这些关联词背诵这段话?

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_____________。即使当它_________的时候,当它已经___________________时候,它的香气仍然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_,虫类就_____________。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师:像这样文质兼美的语段我们不但要理解、体会,还要积累。来,一起背一背。

师:上面这段话的开头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第一个字就是关联词“而”。关联词不仅关联着作者的情感,还关联着文章前后的内容,第五自然段的前半部分写的又是什么呢?谁来读一读?

师:作者明明是要写樟树,为什么又要写其他的树呢?不是多此一举吗?(对比、衬托)

师:谁能分别用上“因为……所以……”“……是因为……”“……是因为……,不仅……而且……”说说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

大量关联词语的运用是这段话极具教学价值的原因,教师从语用的角度巧妙地以关联词来“关联”樟树香气永存的特点,“关联”文章前后的内容,“关联”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关联”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可谓一举多得。

三、引领课外探究,拓展阅读

师:学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樟树的特点,那么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是不是就可以到此结束了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中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是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和品味的呢?把你想到的说给你小组内的同学听听,小组讨论后,要形成几个最有价值的问题来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汇报)

生:我们学校里也长了许多樟树,为什么不见有人在树下合影留念?

生:课文到底是写人还是写树?

生:写树为什么要写人呢?

师:同学们的思考很有价值,这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这两棵树,但这个“人”是个怎样的人?课文到底是写人还是写树?树和人之间有什么关联?老师布置一个探究作业:“和家长一起搜集、整理、阅读宋庆龄的生平和故事,想想宋庆龄和樟树有什么关联?”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索。

由于学生对宋庆龄其人知之甚少,“借物喻人”的写法就成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难点。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对樟树品质有了真切认识的基础上,再用一个话题激起儿童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主动地去接触一个伟大的心灵,第二课时的难点就被打开了一个突破的缺口,他们对“借物喻人”的领悟自会水到渠成。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关联词宋庆龄樟树
用关联词造句
宋庆龄,三城记
高中挚友情谊长
Your high school friends are your lifelong friends
香樟树,樟树香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关联词的秘密
困扰宋庆龄一生的疾病
辛亥革命后的宋庆龄与日本
樟树木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