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跃
阅读是凭借已知去获取未知。与现代文阅读相比,学生对文言文“已知”的了解主要来自于课内的学习。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这是对高中文言文日常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一名合格的高三毕业生的要求,当然也可以看作是高考复习备考须达到的要求。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就是对考生语文素养的检验,考生的语文素养是靠平时日积月累获得的。江苏高中学生的课本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至五,还有配套用《课文读本》五册,除此外还配有《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史记〉选读》《唐诗宋词选读》等读本,古诗文的阅读量已足够大了,扎扎实实学好课本,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大有裨益。假如放下课本不读,却去另找课外文本或是大做特做模拟试题,实在是舍本逐末。
历年的高考试题,它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知识迁移的能力,试题往往紧密联系平时学过的词语、句式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等,可以说历年如此。如2015年高考江苏卷第6题。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中错误的选项为C选项,我们在课本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中学过“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一句,“申”解释为“说明、告诉”,如对课文内容熟悉,就不难作出判断了。
高中同学平时应切实抓好课本的学习,高三总复习时首先应对学过的课内知识加以复习巩固,而不宜在“课外”盲目用力。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说“课外”的拓展就没必要了,而是说要重视课本,在“已知”上多下功夫。有了较好的知识结构做支撑,再向“未知”发展就好办了。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语感。语感是语言文字刺激作用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说一个人语感好,指他能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深层意义。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为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对文言文学习而言,“知”的积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感”的积淀。
文言语感的养成,首先要在古今表达方式有差异的地方多留意,比如在词类活用、固定用法以及句式跟现代汉语不同等现象上,就应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只有对这些地方有了较强的感知和体悟的能力,才能够说是会读文言文了。例如2015年江苏卷的翻译题中“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一句,“所创立”即为“所字结构,就要翻译为“创立的东西”;2015年浙江卷中,翻译“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一句,“孰先于此者”,就是介宾后置的句式要翻译为“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
扎扎实实进行朗读和背诵的训练,这是培养正确的文言语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这样强调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于“做题”,光凭做题是无法培养文言语感的。朗读的过程是眼、口、耳与大脑反复协同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官能得到充分激发,感悟能力才可能形成。熟读成诵实际上是获得感悟的一种重要手段。传统的阅读教学讲究背诵是有它的道理的。背诵不但有利于语言材料的积累,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在反复朗诵中加深理解,而且最直接的益处就是有利于正确的语感的养成。新课程使用的试验修订本教材增加了背诵篇目,教学大纲特别提出对背诵名篇的要求,以及高考重新考查名篇名句默写,显然都跟这个原因有关。因此,语文要认认真真地读,认认真真地背。课本里的文言文读熟了,背好了,良好的文言语感养成了,还会有什么课外的文本读不通的呢?
作者简介:江苏省淮安市清浦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