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存的新生
——以青岛板桥新城安置区概念规划为例

2016-07-27 03:17梁晓燕张建华袁小棠高增林
四川建筑 2016年2期
关键词:再利用保护

梁晓燕, 张建华, 王 拓, 袁小棠, 高增林, 刘 蕾

(1.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1;2.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政务办理服务中心,山东青岛266001)



工业遗存的新生
——以青岛板桥新城安置区概念规划为例

梁晓燕1, 张建华1, 王拓1, 袁小棠1, 高增林1, 刘蕾2

(1.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1;2.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政务办理服务中心,山东青岛266001)

【摘要】以青岛板桥新城安置区概念规划为例,通过对工业旧址的现场踏勘调研和对周围居民的走访,在确定开发理念的基础上,从历史环境的传承和历史元素的新功能等方面,探讨了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在工业旧址上进行住区开发过程中,对于工业遗存保护与再利用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住区规划;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沿承

相比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来说,中国工业的发展从萌芽、兴盛到逐渐衰退不过短短几百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但工业时期所承载的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量及其影响的人口数,却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要大的多。本文以青岛板桥新城安置区概念规划为例,探讨住区开发项目中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通过规划的手段,兼顾保存工业发展曾经的辉煌记忆与符合地产开发新功能的不同要求,将两者融合、编织成未来美好的、有历史积淀的城市新生活。

1研究背景

1.1项目源起

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背景,青岛市委、市政府做出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决策。在此决策思想的指导下,青岛市西部沿胶济铁路发展的传统工业基地面临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

2009年,新规划的青岛市火车北站工程在沧口李村河北岸正式开工,青岛市新的交通商务区核心区建设全面展开。为了妥善安排好青岛市交通商务区核心区建设工程涉及的约7 000户拆迁居民,在李沧区政府的带领下,青岛板桥新城安置区项目应运而生。

1.2用地概况

项目基地位于李沧区西部,环湾大道以东、后海热电厂以北、现胶济铁路以西区域;南临沧安路,北隔板桥坊河与沔阳路相邻,西到新胶济铁路线东侧的规划路,东到现状胶济铁路西侧的规划路,总占地面积60 hm2。在建火车北站交通枢纽位于基地的南侧,站前交通干道安顺路从基地内部穿过,将基地分为东西两部分。此外,城市主干道四流中路与基地仅隔约80 m宽的公共绿地,基地交通便利(图1)。

图1 基地周边现状交通条件分析图

基地范围内现有6家工业企业,其中,青岛黄海橡胶集团现有职工人数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历史最为悠久,也是地域内社会影响最大的企业。

1.3涉迁人口情感需求分析

该项目涉迁的7 000多户当地居民基本都是附近工厂企业的老职工,几十年的共同工作和生活使他们交往频繁、相互之间熟络程度很高,形成了良好的邻里、同事关系。加之不少老职工都在厂区内服务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对厂区的一砖一瓦都相当有感情,使他们对这里的环境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很深的地缘情结。

2开发理念的确立

规划区内的工厂,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是青岛工业文明的见证。规划工作不应对这些见证过一代又一代工人阶级拼搏、奉献过的舞台的消逝熟视无睹。

但随着城市的向前发展,新控规里对其所定的居住功能的建设基调又需要基地呈现出与工业建筑完全不同的新形势。综合以上这些考虑,确定本次在老工业基地进行住区开发的规划核心设计理念是:拆解、置换、完善、重构(图2)。

图2 开发理念示意图

在这样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将原有的工业要素如道路、建构筑物、工业构件、小品、绿化景观以及工业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进行拆解。将其中不具备保留价值或与新功能冲突较大的部分置换、调整为新的符合住区功能的元素;而将具有较强保留价值的部分加以改造完善,使其更适应新的使用功能。将以上置换和改善过的元素相互协调、补充,使各要素按照新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既能追忆历史,又能见证当今的新住区。

3历史环境的传承

在“拆解、置换、完善、重构”的开发理念指导下,本次规划珍视工业发展遗留下的宝贵痕迹,将能够唤起老工人们年轻时代拼搏记忆的工业遗存选择性的保留下来,并加以整合、利用,使其作为城市工业发展的记忆载体积淀下来。具体做法是在遵从上层次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现已形成的主要工业布局结构、保留有价值的工业遗存以及公共设施和绿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城市新开发。

3.1原有历史格局的沿承

工业布局的特点——方正、规则,所以原有厂区内业已形成的道路基本都是硬线条的格网状道路形式;现状大体量工业建筑基本也都遵从道路而采取行列式布局方式;建筑与建筑之间自然而然围合成一个个较为方正的院落空间,其中很多参天大树,也都具有保留价值。

柴油机烧机油冒蓝烟,除了检查缸套活塞组是否磨损、活塞环弹力是否减弱、油底壳机油是否添加过量、空气滤清器油面是否过高等原因后仍未解决问题,应注意检查气门杆与气门导管的配合间隙是否过大这一潜在的病因。

新住区规划设计时,尊重基地原有的工业历史格局。道路规划过程中,在注入新居住功能的同时,尽可能的保留了现有的多条主、次要道路,如黄海橡胶集团现有的南北向主要道路仍然保留为安置区西地块的主要南北向小区路。此外还保留了多条现有的次要性道路作为新规划中的组团路。

值得一提的是黄海橡胶集团作为对周边居民乃至整个李沧区影响最大的企业,其沧安路上的主要出入口也是成百、上千职工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地,这个大门早已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个职工的记忆里。因此,在新的安置区规划中也将这一能唤起众人记忆的出入口予以保留,作为改造后该区行政管理大厦的单独出入口。同时,对于厂区内院落内形成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古树,在踏勘调研时也予以了着重的标记,住区规划时也将以自然为前提予以了重视与保护,充分利用现有的珍贵绿化资源。

3.2特色空间肌理的保护与利用

建、构筑物之间所形成的尺度适宜的外部围合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逗留的主要场所。好的户外空间不单能吸引人们前来休闲,同时也能承载了许多人们对美好时光的记忆。因此在本次规划中,对优质户外空间以及围合该空间的建筑予以保留并加以新的利用。

黄海橡胶厂区内就有一处这样承载职工无数美好记忆的优质户外空间。在原日建厂房西侧,现状有一处占地约4 400 m2的景观水面,池水碧绿,在四周树木的掩映下很是好看。尤其是池边的3座低层厂房建筑,建筑高度与水面的空间比例很是宜人,恰到好处地为这一独特的水景空间起到了围合与限定的作用。这一独具特色的优美水景给厂区注入了不少新鲜活力,是职工们午休等休闲时间的绝佳选择,也成为了职工们关于黄海橡胶厂不可磨灭的鲜活记忆(图3)。在新的规划中保留了这一具有特色的空间,包括水面以及围合他的周边建筑,将这一饱含职工记忆的滨水空间作为安置区规划中的一处特色开放空间而存在,使这段关于厂区发展的记忆在新的住区生活中继续传承下去。

图3 黄海橡胶集团厂区内的水面景观

4历史元素的新功能

本次板桥新城安置区规划中拟安置的居民在相同的生活背景下,经过几十年的相处形成了其特有的社交网络以及良好的邻里关系。在这一特殊的社交网络中,老厂区在广大职工中有着强烈的环境认同感和归属感,厂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他们的回忆。

这些能够引发当地居民认同感的建、构筑物以及环境小品,若能在保护其真实性的前提下,挖掘其场所文化特性,营造出一种具有地块时代记忆感的生活氛围,并跟未来的一些生活场景、生活方式进行对接,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为城市、为居民留住一段记忆,发挥其物质与精神双重的经济学价值。

4.1工业遗产片段的保存

4.1.1标志性节点的保护与利用

图4 博信铝业集团厂区内的水塔

图5 黄海橡胶集团高高耸立的烟囱

黄海橡胶集团生产区入口上书“安全牵动你我他”的牌坊(图6),在职工几十年的辛勤劳作中始终像老朋友一样亲切的提醒着大家安全生产。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也将这一牌坊予以保留,将其置组团的主要入口处,让历史与现实重叠。

图6 上书“安全牵动你我他”的牌坊

4.1.2环境小品的保护与利用

黄海橡胶集团的主入口处,现状有一处流线造型的传达室(图7),风格独特,经过多年的积淀,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黄海橡胶集团厂区的代表。在新的规划中结合这一主要出入口的保留而保存了下来,使进出安置区的老职工每每经过这里回家就像是又踏入了自己奋斗了几十年的老厂子一样熟悉、亲切。

图7 黄海橡胶集团入口处流线造型的传达室

此外,正冲入口的广场上,有一个利用黄海橡胶集团自己的产品——轮胎组成的小品和一座象征“汇聚与力量”的雕塑很有纪念意义(图8、图9),在新的规划中也都予以了成片的保留。

图8 以轮胎为元素的小品

图9 象征“汇聚与力量”的雕塑

4.1.3相关设施的保护与利用

黄海橡胶集团厂区内现状有许多利用条石板铺成的石板路,石板与石板之间的铺设缝隙里,有生命力顽强的小草从中钻出,给路面增添了点点绿意(图10)。这些充满生活与时代气息的石板路上记载了职工们每天忙碌的脚步与汗水。在新的规划中将这些条石一块块的完整保留下来,用来铺设住区内的部分宅间小路、景观路等。借着这些已有年岁的石板,让职工们感觉就像还是走在自己工作奉献了几十年的厂子里一样亲切。

图10 黄海橡胶集团厂区内的石板路

4.2工业建筑的新活力

关于现存的工业建筑,经过实地的走访、调研,发现他们大多具有跨度较大、内部空间分隔灵活、可塑性强等特点。在安置区规划中结合实际情况,对部分质量良好、具有特殊意义的厂房予以保留和改造,使其适应新的功能使用要求。

如黄海橡胶集团水塘东侧现有的大体量厂房。为日本占领青岛期间,在青建设的厂房,厂房保存完整、质量较好,不仅一直处于生产使用阶段,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具有较高的历史保留价值(图11)。在本次安置区规划中将此厂房予以完整的保留,并根据其建筑体量特点,改作社区活动中心使用。

图11 黄海橡胶集团水塘东侧的日建厂房

此外,黄海橡胶集团主入口处正对的办公楼,由于建设年代较新、建筑质量较好,且其原有建筑功能也较符合新的使用功能的要求,予以保留(图12)。

图12 黄海橡胶集团入口处的办公楼

5结束语

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些未被界定为文物的工业建、构筑物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正在急速消失。

青岛板桥新城安置区项目,以多个工业老厂区的旧址为基地,将其中的工业遗存全部拆除是最简便的开发方法,但从此切除掉的却是整个城市的曾经,这不是人们想要的规划。因此,笔者采用拆解、置换、完善、重构等方法进行相对科学的规划。

诚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政治、社会、经济等因素,包括政府部门的远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公众参与等,都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以青岛板桥新城安置区规划项目为案例,希望为工业遗址上的住区开发提供一点帮助与思考。

参考文献

[1]沈阳建筑大学中德城市景观与生态研究所.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更新改造设计[R].2007.

[2]刘抚英, 邹涛,栗德祥.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对策考察研究[J].世界建筑, 2007(7): 120-123.

[作者简介]梁晓燕(1983~),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张建华(1979~),男,本科,工程师;王拓(1978~),男,本科,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袁小棠(1985~),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高增林(1980~),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刘蕾(1979~),女,本科,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志码】A

[定稿日期]2015-11-09

猜你喜欢
再利用保护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废旧物”再利用探究
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再利用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浅谈恩阳古镇历史建筑的现状与保护构想
废旧木质家具的改造和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