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力若 伍忠礼 梁发亮 何政道
【摘要】 目的 对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5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 根据术前是否应用淋巴示踪剂标记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术前应用淋巴示踪剂, 对照组未使用淋巴示踪剂。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转移枚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淋巴结检出枚数以及微小淋巴结检出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应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结直肠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纳米碳淋巴示踪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20
近年来, 结直肠癌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在逐年提高, 发病率列居恶性肿瘤第五位, 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主要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法。经淋巴转移为结直肠癌转移的一个主要途径, 转移淋巴结残留、微小癌灶为术后患者复发、死亡的重要原因[1]。为防止术后复发, 提高患者生存率, 术中要尽量将转移淋巴结彻底清除。本文对纳米碳淋巴示踪剂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价值进行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本院结直肠外科5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28例、女22例, 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45.1±10.5)岁, 病程1~6年、平均病程(3.0±1.3)年, 平均肿瘤大小(2.12±0.34)cm;肿瘤部位:11例升结肠, 6例降结肠, 10例乙状结肠, 23例直肠;肿瘤分期:16例Ⅰ期, 10例Ⅱ期, 24例Ⅲ期。根据术前是否应用淋巴示踪剂标记将患者分成实验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
1. 2 方法 实验组术前应用淋巴示踪剂, 对照组未使用。
1. 2. 1 染色法 应用纳米碳(重庆莱美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1 ml/支), 含有50 mg纳米碳, 混悬液内碳团粒平均直径为150 nm。术前1~3 d, 实验组患者在结肠镜下对肿瘤周围1~1.5 cm黏膜下4点位置分别注射纳米碳混悬液, 每点注射量为0.15~0.25 ml。
1. 2. 2 手术法 手术严格坚持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治疗原则, 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术前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 对乙状结肠癌与直肠癌患者治疗时, 均取改良截石位;左半结肠与右半结肠手术均取大字位, 操作时应用5孔操作法;为患者建立CO2气腹, 并将其放置到Trocar内对腹腔进行探查, 确定肿瘤部位, 排除远处转移, 行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以及直肠癌前切除术等治疗。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和淋巴结检出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均顺利结束手术, 无一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术中对解剖层次进行观察, 层次清晰, 无纳米碳淋巴示踪剂潴留手术解剖层次的情况。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94.2±25.3)min, 对照组为(190.0±40.5)min,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淋巴结情况对比 实验组检出淋巴结422枚, 平均检出枚数为(16.5±3.3)枚;对照组检出321枚, 平均检出枚数为(12.2±1.6)枚;实验组平均淋巴结检出枚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淋巴结转移82枚(19.4%), 对照组为59枚(18.4%),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微小淋巴结(<5 mm)平均检出数量为(5.4±2.5)枚, 对照组为(2.0±1.1)枚。实验组微小淋巴结检出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目前,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主要术式, 且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标志着结直肠癌治疗进入到微创时代[2]。该术式具备2~3倍的放大效应, 解剖结构、间隙清晰, 对保护神经、清扫淋巴结十分有利。但各级医院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别, 规范、标准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淋巴结清扫、CME、TME等还较难实现。结直肠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为通过淋巴结转移, 还可能发生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为保证D3淋巴结清扫、CME、TME实现, 需要应用淋巴结示踪技术。
纳米碳标记具备切缘标示、肿瘤定位的作用, 可对术中淋巴结清扫进行有效指导。术前通过应用纳米碳标记技术, 可准确定位肿瘤位置, 术中不需要进行肠镜检查, 可加快手术治疗进程, 并缩短治疗时间;另外, 行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时, 应用纳米碳标记, 可明确肿瘤下缘位置, 保证足够切线;此外, 应用纳米碳标记技术可提高淋巴结检出率, 为病理分期和术后辅助治疗提供积极指导。有研究[3]显示, 在转移淋巴结肿, 约有45.4%直径<5 mm的微小淋巴结易漏检, 进而使病理分期偏低, 对治疗、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本次结果显示, 实验组平均淋巴结检出枚数以及微小淋巴结检出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被纳米碳染色的淋巴结易辨认, 可协助病理医师找到更多的微小转移淋巴结。
综上所述, 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应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崔海宏, 黄平, 张鋆歆, 等.结直肠癌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拷贝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中华消化杂志, 2103, 33(3):180-183.
[2] 张相春, 王延磊, 晏伟, 等.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探讨.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32):2612-2615.
[3] 都庆国, 赵洁光, 马钰, 等.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体外定位检测的临床研究.现代肿瘤医学, 2013, 21(12):2765-2767.
[收稿日期:2016-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