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内旅游流流量的时空演化研究

2016-07-26 10:29张广海袁洪英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张广海,袁洪英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半岛经济研究

山东省国内旅游流流量的时空演化研究

张广海,袁洪英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以2002~2014年山东省国内旅游人数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近13年以来山东省国内旅游流流量的时空变化,其结果表明山东省国内旅游市场正不断发展壮大,呈快速增长态势;再以2005~2014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为基础数据,分析了近10年以来山东省各个地级市国内旅游流流量的时空变化,根据各市旅游流年度变动指数将这17个地级市一共划分为5个梯度,其中青岛属于第一梯度;济南、烟台属于第二梯度;济宁、临沂、泰安、潍坊、淄博、威海属于第三梯度;日照、枣庄属于第四梯度;德州、聊城、滨州、菏泽、东营、莱芜属于第五梯度。

[关键词]国内旅游流;旅游流流量;旅游流信息

一、文献综述

(一)旅游流

旅游流是旅游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进行旅游规划开发研究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国内最早的对旅游流的定义出现在由左大康主编的现代地理学词典里,即旅游流是指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客流,是单向的[1]。1998年唐顺铁、郭来喜发表在旅游学刊上的“旅游流体系研究”一文对旅游流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指出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涵盖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和旅游能流的一个复杂额巨系统[2]。该定义详细的介绍了旅游流具体涵盖的内容。后继的学者在此定义的基础上将旅游流的内容进一步扩展,即广义的旅游流是指以旅游客流为核心及其相伴的衍生流,如信息流、技术流、资本流、文化流的集合。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旅游流,保继刚、唐顺铁、郭来喜、马耀峰、杨国良、张捷等为代表的国内学者是我国进行旅游流研究的奠基人;国外对旅游流的研究比我国早20年,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威廉姆(William)[3]、史密斯[4]、皮尔斯(Pearce)[5-6]等为代表的学者就开始了对旅游流信息的收集方法、旅游者的行为以及旅游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文研究的山东省国内旅游流是指狭义的旅游流,仅指旅游客流。

(二)研究内容

国外对旅游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6个方面:旅游流相关理论及其概念的研究,认为旅游流包括旅游流流向、连接模式及流量密度3个基本要素(Cox,1972;Bowden,2003)[7-8];旅游流的预测(Song and Witt,2006)[9];旅游客源地结构及(Christian and Gustav,2006)[10]旅游流在区域之间的时空分布特征;数理模型运用于研究旅游流的空间距离、空间结构(Wu and Cai,2006)[11]及其分配模型;有关旅游流的经济影响研究(Smith,1989)[12];旅游者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对旅游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六个方面的研究:旅游流时间分布特征[13-14];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15-16];旅游流时空演化特征[17-18];旅游流影响因素[19-20];旅游流驱动机制[21];旅游流规模预测[22]。

(三)研究方法

旅游流的研究方法主要借用其他学科方法,如借用物理学方法中的推拉理论进行旅游流动力机制分析、借用重力模型分析旅游流时间演化、运用空间场效应分析旅游流辐射效应、运用辐射折射原理分析旅游流的流动动力;借用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特征与优化等;借用地理学中的GIS分析旅游流路径。董培海、李伟(2011)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一共总结了16种技术方法,空间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旅游重心用于旅游区的集聚效应;旅游流空间场场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旅游场的位势、Zipf指标差异度分析[23]、标准差变异系数、动态度、转移态指数、旅游流年度变动指数、旅游流转移年际集中指数等。其他的方法如回归分析模型、引力模型、灰色模型、神经网络预测、时间序列模型也较多地运用于对旅游流的研究当中。

二、我国旅游流流量概况

(一)入境旅游流流量概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市场不断完善,旅游经济不断发展,这与我国颁布的一系列旅游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近5年来为了提高我国旅游市场化水平,中国政府相继颁发3大政策,分别是《旅游法》的实施规范了旅游市场、《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境外旅客的入境免税店和离境退税政策的继续完善削弱旅游市场的交易壁垒。这些政策是旅游这个新兴产业朝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不竭动力。我国旅游市场不断发展首先就体现在我国的入境旅游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入境旅游者人数仅为180.9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63亿美元;2002年我国入境游客已达到9 790.8万人次,入境过夜游客为368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03.9亿美元;在2004年我国入境游客首次突破1亿人次到达1.09亿人次,入境过夜游客为4 176.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57.4亿美元;截至2014年我国入境游客已达到1.28亿人次,入境过夜游客为5 56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在2012年突破500亿美元,在2014年达到569亿美元。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入境旅游人次以及旅游外汇收入都翻了7番。

(二)国内旅游流流量概况

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2002年我国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已达到8.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 878.4亿元,平均每人每年消费440元;2004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10亿人次达到1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 710.7亿元;2010年国内旅游人次达到2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12 579.8亿元;2013年国内旅游人次突破30亿并于2014年达到36.1亿人次的新高度,较2001年增长了310.22%,年均增长12.6%,2014年国内旅游收入达30 312亿元,是2002年国内旅游总收入的7.8倍。据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WTTC)发布报告,2014年全球旅游产业的生产总值对GDP的直接贡献为2.3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例为3.1%,中国旅游产业的生产总值对GDP的直接贡献相差较大,就2013年我国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05%,是全球比值的两倍。自2002年到2012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都维持在4%左右,到了2013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01%;2014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31%。我国旅游产业多GDP的综合贡献率与全球比率9.8%是持平的。

三、山东省国内旅游流流量的时空演化分析

(一)山东省国内旅游流流量的变化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2002年山东省国内旅游人数为0.96亿人次,到2014年已达到5.95亿人次,经过13年的快速发展,增长了6.2倍,平均每年山东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为2.87亿人次,平均增长率为16.93%,在全国的排名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2003年由于受“非典”疫情影响,旅游业遭受重创,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比2002年下滑了6.8%。2004年山东省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接待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达到1.174 9亿人次,增长率为31.74%,因此在全国的排名也从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此后山东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率有所下滑,但还是保持着17%的增长率,2011年山东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在全国的排名由第三位上升为第二位。

表1 山东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排名、增长率及所占比重大小的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2014)。

由此,以2004年、2011年为分割点,可以将山东省国内旅游接待市场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1)2002~2003年,快速下滑期,由于受到“非典”的影响,接待国内人次减少了0.655亿人次,增长率由18.39%下降到-6.8%,由此2003年已成为了这13年增长最低点,但其在全国排名一直稳居第四位;(2)2004~2010年,快速增长期,在这7年之间其平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呈现快速增长的模式。在2007年山东省国内接待旅游人数也突破的2亿人次达到2.06亿人次,并在2010年突破了3亿人次达到3.54亿人次的新高度,在此期间其在全国的排位一直保持在第三名。(3)2011~2014年,缓慢增长期,在这4年期间,其增长率呈现整体下滑的趋势,但还是保持以10%的增长率,2011年其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突破4亿人次达到4.2亿人次,2013年突破5亿人次达到5.39亿人次,在全国的排名保持着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各地级市国内旅游流流量的变化

式中:Yj代表某年国内客流年度变动指数,即各年度某地区国内客流量相对于山东省国内游客流量平均值的相对量;i代表地区(青岛、济南、烟台…);j代表年度;Nij代表某年度某地区国内客流数值;n代表地区总数;Yj值越大或是越小,说明该年度该地区国内客流越大,地区国内旅游市场越发达,Yj值年变化越小说明该地区旅游市场发展趋于稳定状态。

表2 2005-2014年山东省各地级市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占全省平均值比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中,青岛每年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最多,自2005年到2014年10年内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为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平均值都维持在2倍的状态,青岛平均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为4 362.22万人次,是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中唯一一个年平均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超过4千万人次的城市。同时也可以明显发现青岛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占全省平均值比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即Yj值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其他的16个地级市的旅游业正不断地发展,其他地级市所占比率上升从而导致青岛所占比率的下降,这有利于山东省区域旅游发展向着平衡方面发展;在另一方面也说明青岛国内旅游发展的后继力量不足。济南和烟台也是山东省旅游业较发达的地区,济南以其独特的泉水景观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尤其是“七十二名泉“的美誉更是享誉全国。仙境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东部,山海相拥,风光旖旎,四季分明,一望无垠的金沙碧浪,闻名遐迩的蓬莱仙阁、缥缈朦胧的海市蜃楼更是游客们开启雅致尊贵的休闲度假之旅的上乘选择。由于济南与烟台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其年平均接待量也达到了3千万人次,2个城市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占全省平均值比率达到1.6。济宁、临沂、泰安、潍坊、淄博、威海年平均接待国内旅游人次都达到了2千万人次,其中济宁、临沂、泰安、潍坊、淄博这5个城市的国内旅游年度变化指数呈现上涨的趋势,说明这4个城市的国内旅游市场正处于发展期,而威海国内旅游年度变动指数却呈现小幅度下降的趋势,说明其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次在山东省所占的比重下降了。日照、枣庄的国内旅游年度变化指数在0.5到1.0之间,说明这两个地区的旅游市场的发展速率落后于山东整体的旅游发展水平。而德州、聊城、滨州、菏泽、东营、莱芜其比值小于0.5说明这6个地区的旅游市场是属于落后型的发展状态。

其中Zi是某城市10年国内旅游年度变动指数的平均值;Yij代表某城市某年度国内旅游年度变动指数。根据公式将17个市的国内旅游发展情况做梯度划分,大于2.0的划分为第一梯度,只有青岛属于高度发达型;介于1.5到2.0的划分为第二梯度,有济南、烟台,二者属于发达型;介于1.0到1.5之间的是第三梯度,分别是济宁、临沂、泰安、潍坊、淄博、威海,属于较发达型地区;介于0.5到1.0之间的划分为第四梯度,有日照、枣庄两个城市,属于欠发达地区;小于0.5的划分为第五梯度,有六个城市分别是德州、聊城、滨州、菏泽、东营、莱芜市,属于落后型。

四、结论

本文运用2002~2014年山东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数据对山东省近13年以来国内旅游流流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国内旅游接待市场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2002~2003年是属于下滑期;2004~2010年山东省国内旅游接待市场属于快速增长期;2011~2014年山东省国内旅游接待市场属于缓慢增长期。

表3 山东省各市国内旅游发展梯度划分

本文运用2005~2014年山东省各个地级市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对各个地级市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梯度划分,结果显示:青岛市是唯一一个旅游流年度变动指数大于2.0的城市,说明青岛是山东省高度发达的一个旅游区域,是山东省国内旅游市场的领头羊,青岛每年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在上升但青岛的旅游流年度变动指数呈现了大幅度下降的趋势,说明山东省其他地区国内旅游市场正不断发展。处于第二梯度和第三梯度的八个地区的旅游流年度年度变动指数都大于1.0说明这些地区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与山东省整体的发展水平相当,这些地区是山东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主力军。处于第四梯度和第五梯度的八个地区的旅游流年度变动制度都小于1.0,说明这些地区国内旅游抵偿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山东省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开发潜力大。

[ 参 考 文 献 ]

[1]左大康.现代地理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唐顺铁,郭来喜. 旅游流体系研究[J]. 旅游学刊,1998,(3):38-41.

[3]William G,John D H.Method to collect detailed tourist flow inform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8,15(1):159-165.

[4]Smith M J.Distancedistributions and trip behavior in defined regions[J].Grographical Analysis,1977,9(4):332-345.

[5]Pearce D G.TourismToday:A Geographical Analysis[M].London:Longma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1987.

[6]Pearce D G.Tourist Dong development,Harlow[M].London:Longman,1989.

[7]Cox A K R.Man,Location,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Geography[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1972.

[8]Bowden J.Across-national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 flows in China[J].Tourism Geographies,2003,5(3):257.

[9] Song H,Witt S F.forecasting international tourist flows to Macau[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17):213-224.

[10]Christina M R,Gustav V.International tourist flows and urban tourism in South Africa[J].Urban Forum,2006,17(2):199-213.

[11]Wu B,CaiLiping.A spatial modeling:suburban leisure in Shanghai[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33(1):179-198.

[12]Smith S.Tourism Analysis——A handbook[M].London:Longman,1989.

[13]颜磊,许学工,章小平. 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旅游流时间特征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71-177.

[14]王奕祺,吴晋峰,任瑞萍,等. 港澳与台湾入境旅游流时间特征对比及成因分析[J]. 资源科学,2012,(2):373-380.

[15]马晓龙,吴必虎. 西安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5):95-97.

[16]刘泽华,李海涛,史春云,等. 短期旅游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响应——以云南省黄金周旅游客流为例[J]. 地理学报,2010,(12):1624-1632.

[17]张佑印,马耀峰,顾静. 北京间接入境聚集旅游流流势时空演化规律研究[J]. 旅游学刊,2011,(10):31-35.

[18]阎友兵,贺文娟. 国内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时空演化分析[J]. 经济地理,2013,(4):179-185.

[19]石张宇,周葆华,沈惊宏. 安徽省入境旅游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旅游论坛,2014,(1):51-58.

[20]张佑印,顾静,马耀峰,等. 北京入境旅游流分级扩散模式及动力机制分析[J]. 人文地理,2012,(5):120-127.

[21]郑鹏.基于社会宏观与个体微观视角的入境旅游流驱动模式[J]. 地理科学进展,2013,(10):1501-1510.

[22]阎友兵,马朋,贺文娟,等. 基于齐夫定律的国内旅游流规模结构分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9):35-40.

[23]杨国良,张捷,艾南山,等. 旅游流齐夫结构及空间差异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J]. 地理学报,2006,(12):1281-1289.

[责任编辑:刘炜]

doi:10.3969/j.issn.1672-5956.2016.03.004

[收稿日期]2015-11-10

[作者简介]张广海,1963年生,男,山东临沂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区域经济研究,(电子信箱)guanghaizh@163.com。

[中图分类号]F59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56(2016)03-0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