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涛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校服的三要素与中国校服设计思维模式变革
孙涛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在国内服装时尚理念与国际前沿日益融合的今天,国内校服设计的理念及实践的滞后备受关注。文章从概念内涵分析入手,提出了校服的“三要素”是青春、美丽、智慧。在此基础上,运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校服百年历程中的思维模式。研究发现,中国校服设计思维模式表现为对校服三要素的偶然符合和必然偏离,这是由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心理模式所决定的。通过国内外校服的对比,提出国内校服设计思维变革的途径,即从深化问题到厘清概念,再到优良设计,最终实现服装文化心理模式更新,从而为校服设计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校服;要素;设计;思维模式;服装史;服装文化心理
与服装设计的其他类别相比,如今国内的校服设计的处境尤为艰难。众所周知,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2014年3月21日访问北京一所中学,学生们身着松垮肥大的运动款校服,这个新闻画面引发了许多关于“丑校服”的话题。据报道,当下国内“近八成学生不爱穿自己的校服”[1]。可是,如果回顾中国近现代服装史,就会发现,1912年的学生装还深受学生的喜爱,是社会服装变革的风向标,一百年后的今天,校服的社会美誉度却空前低落。原因何在?
目前,校服设计的危机作为一个社会热点,国内对校服设计的研究和讨论相当多。根据中国知网的数据,近三年研究校服的文献多达400余篇。这些研究,集中在服装历史文化[2]、人体工学[3]、安全性[4]、回收[5]等方面,也试图分析校服不受喜爱的原因,但偏重于现象描述层面,缺乏从校服的内涵及设计思维模式上进行分析。本文针对这种现象,探索校服的内涵,发掘中国百年校服设计历程中的思维模式,旨在为破解现在国内校服文化困惑之谜,推进国内校服设计思维变革,提升校服设计水平提供一些思考。
顾名思义,校服是学生穿的服装。这就决定了校服需要同时表达三方面的基本内涵:青春、美丽、智慧,这可以称为校服的“三要素”。首先,从自然年龄来说,学生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处于人生中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因此校服必须表达出青春的感觉。其次,从人的形体生长状态来说,与青春伴随的首先就是美丽。人们回忆自己最美丽的时候,往往就是青春时期,因此,校服必须表达出美丽的感觉。再次,从社会角色来说,学生是以追求学识为主要目标的,因此,校服必须表达出智慧的感觉。其他类别的服装也需体现三要素中的某几个,比如军装也需体现青春,婚纱也需体现美丽,法官服也需体现出智慧,但将三者集于一身,只有校服最为典型。百年的中国校服历程中,能将三者同时体现的太少,更令人感叹的是,即便单独体现其中一个要素的也不多。传统服装文化心理积淀使得校服三要素的集聚成为一件艰难的事情,可以说,不是国内设计师缺乏校服设计能力,而是传统服装文化心理模式限制乃至禁止了这种能力的发挥。这是今天国内校服设计危机的根本原因。
从近代迄今,中国校服设计的思维模式表现为对校服三要素的偶然符合和必然偏离。
2.1对“青春”要素的张扬和回避
中国近代校服的序幕始于学生装对青春的张扬。清政府1872年派出的第一批留美幼童,他们穿的是成人服装的缩小版,“长袍外套马褂,翻出的领子是俗称为‘牛舌头’的领衣,头戴六合一统帽、脚着黑色厚底官靴”[6]。这副行头打扮,散发着暮气横秋的感觉。但回国时,将西装革履和先进观念带回来了。英姿勃发的青少年形象,为少年中国做了代言。从西洋文明引进的服装,首先通过学生装推广开来,形成一种青春时尚。人们从学生装中看到了古老中国焕发出来的青春,看到与世界潮流一起前进的新青年的诞生。老一代人虽然依旧长袍马褂,但也意识到学生装所代表的青春和时代潮流是无法阻止了。一百年来中国校服能够引领时尚潮流的机会,也就只有这一次。一个衣冠大国,在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涅槃重生式的艰难过程中,学生装成了一个醒目的象征。“五四运动”时的学生装和这场运动的伟大意义紧紧联系在一起。“五四”成为青年节,这些学生装也成为一个新时代的青春符号定格于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全社会非常重视青年。毛泽东说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但是在服装上,新社会推崇工农兵形象,学生服装首先需要突出的并非青春这个人生季节的属性,而是政治的、阶级的属性。学生阶段是朝着工农兵目标成长的一个过渡阶段,因此并不需要有与工农兵服装明显不同的学生服装,不仅不需要,而且最好能在服装上提前和工农兵融合。只有儿童是可以穿花衣裳的人群。除了少先队的“红领巾加白衬衣”有明显的校服特征外,其他学生在服装上不需要凸显学生的青春形象,而是向工农兵特别是向解放军学习。军人(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军装、军绿色也是最可爱的。“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成为一个时代青年人的着装写照。
改革开放后,中国和世界的服装时尚交流开始活跃。但接受时尚最快、开风气之先的不是校服,而是年轻人的日常服装。花衬衫、风衣、喇叭裤、蛤蟆镜一下子流行起来。与这些新潮服装中张扬着的青春气息相比,校服对青春时尚似乎有意回避,大多数小学的统一着装样式依然是从50年代延续下来的白衬衫、红领巾装束。小学生有红领巾,到了中学、大学,不戴红领巾了,于是男生就是白衬衣、长裤,女生就是白衬衣、裙子,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也都要求学生选用这种样式的着装。这种样式回避了青春所具有的“求新、探险、叛逆、开风气之先”的特质,呈现出一种雅俗共赏、循规蹈矩、朴素端正的形象,非常适合于立正姿势和大合唱。但毕竟青春好动,这是无法回避的,必须要考虑。而运动服的形式恰好可以满足这一点,因此运动服成为普及度最高的校服款式。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体育课、运动会统一着装的需要驱动需求,其实深层次上的必然性是校服对青春的最低限度的认可。
今天,社会对青春特质的褒扬远胜于百年前,但对校服“青春”要素的认可却没有与之同步,反而是强化回避的态度,这甚至给人一种退步的感觉。因此,必须将青春作为校服的必备要素提出来,不能再回避。
2.2对“美丽”要素的抑制和转换
美丽是个很正面的词,人们把真善美相并列。美丽是青春的正常产物,美丽也是服装的正常追求。对于校服来说,美丽是应该的也是必然的。
但百年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校服对美丽是努力抑制的,并且力图使美丽转换为别的词,如朴素、大方、实用。这就把校服对学生美貌的塑造转换成对美德的塑造,而美德其实是善,是和美并列的另一种价值。抑制美并将其转换为善,是中国校服形式背后隐藏的心理模式。为何会这样?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善相乐”的思维模式,美必须依附于善,才能被社会接受容纳。如果不依附于善,独立的美则很危险。特别是人的外表美,如果没有善来支撑,乃是洪水猛兽或者至少是祸水野兽般的有害(中国传统语境中就有类似“狐媚惑主”“红颜祸水”“妖精”“女人是老虎”的很多判断和俗语)。因此,服装不能用来助长而只能是抑制和削弱外表美,才能避免舆论风险。二是,学生的角色是受教育者,在这个阶段培养他(她)们对外表美的疏远、排斥乃至厌恶,有助于引导他(她)们把美理解成心灵美至少是自然风景美,这对他(她)们一生的正确价值观确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果说控制他(她)们的其他着装不太方便的话,校服则完全可以由教育者来控制。校服是引导学生抑制外表美专注心灵美的重要抓手。美依附于善的传统在中国人生活中根深蒂固,持续发挥作用。改革开放后树新风,在全社会特别是学生中弘扬“五讲四美三热爱”。其中,“四美”的第一位就是心灵美,然后依次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尽管历史上有四美图的典故,指那四位美丽的女子,但这里的四美新风显然与外表美无关。三好学生是指德智体三方面,按照真善美的搭配,其实应该是德智美,当然,体里面可以包括体貌的美,但一般是指体育锻炼达标,目的是身体健康,健壮也行,健美倒不必强调。德智体扩展到德智体美劳,但这里的美指的是美术课学习、美术修养,并不指人的仪表美。
“五四运动”以后的民国女学生流行起“文明新装”(图1),在展现美丽方面对传统有很大突破。“相比传统的袄裙,这种新款式仍为上衣下裳的形制,但衣长和裙长均缩短。袖口宽大、露出小臂,俗称‘倒大袖’;‘月牙’(即圆弧型)衣摆至自然腰线附近,一改过去的马面裙变成宽摆的筒状褶裙”[6]。这些民国女学生,在反封建的进步潮流下,服装终于能表达出一些女性的美了。称之为“文明新装”,有些含蓄,但无疑也有着勇敢,认定美的服装是一种文明事物。今天我们称这些女学生为“进步女学生”,但在当时的主流服饰眼光看来,这些女学生当属离经叛道的异端了,她们的美和她们的进步思想一样危险。直到今天,即便我们已经以“进步”的定语来肯定她们的学生装了,但仍然不愿意用“美”字来评价她们,而是说“这种改良的款式让女学生初现活泼和纯真,便于活动,又不失温文尔雅,引领了当时整个女装界的时尚”[6]。“活泼和纯真”是可以用的词,这是对性别意识未分化的儿童的表扬(在“文革”中女童也是可以穿漂亮颜色的花裙子,成年女性则不宜,否则就成了资产阶级打扮,其实我们的传统历来反对“冶容”),“便于活动”说明实用,“温文尔雅”则符合传统的要求。如果今天说到她们是为了追求美,恐怕就会损伤了她们的进步性。这就是传统服装文化心理给人们带来的思维习惯。
图1 民国女学生的“文明新装”Fig.1 The “new civilized uniform” of female students inthe Republic of China
因此就不难理解百年校服历程中的那些规则。比如,1929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学生制服规程》中,要求无论是长袍还是裙,其长度都要达到膝与踝之中点。1934年浙江省颁布《浙立省中等学校学生制服统一办法》,规定高中女学生的裙长须过膝。为什么规定裙长?无非是要通过减少性感来抑制美感。李当歧先生说:“直到现在,‘性感’一词仍是表述流行样式时不可缺少的一个形容词(并非贬义,尽管国人难于启齿或觉得刺耳),因为所谓性感,即性特征突出,有一定的色情作用,这是唤起人的视觉快感和心理快感,进而升华为美感的一个重要手段”[7]。李当歧先生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国人服装心理的症结。既然性感是升华为美感的重要手段,因此,取消校服的性感,也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它的美感。又如,国家教委1993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校服的设计原则:“学生装的设计原则是‘朴素、大方、明快、实用’,充分体现青少年的生理和个性特点”。这就为校服的风格定了调子。按这个要求,再看今天那些被称为“丑校服”的服装,它们倒是确实符合文件中“学生装的设计原则”。面料朴素、色彩明快、也很实用。之所以肥大,正是“充分体现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学生在长身体,需要宽松一些。至于体现“个性特点”,并不是统一着装的优势,但可以体现这个中学学生的集体个性,增强集体荣誉感。国内很多校服基本上是同样的风格。这种松垮肥大的校服,被戏称为“面口袋”(图2)。有人认为“这种过分肥大、穿上后可以模糊男女生在性别上差异的校服,可以帮助减少这些正值韶华的青年男女‘少年维特的烦恼’”[8]。校服不能美丽、不敢美丽,确实是有苦衷的。校服一旦美丽起来,其他烦恼甚至是危害就可能会随之而来,这后果是校服承担不起的。
图2 “面口袋”校服Fig.2 “Bag of flour” school uniform
2.3对“智慧”要素的彰显和淡化
校服应该表现青春和美丽,同时也表现智慧。但与青春和美丽相比,智慧不是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因为仪表是外在的,智慧则是内在的。所以,真正来说,校服最难表现的就是智慧这个要素。
就中国校服而言,“五四运动”前后的学生装表达了“新青年”的知识精英属性,彰显出智慧要素。这样的学生装,使得年轻人在民众心目中成为“德先生”“赛先生”的化身。
前文所说的20世纪20年代民国女学生的“文明新装”,人们多以林徽因的校服照片为例(图1)。林徽因(右一)时年12岁,和她的表姐妹们穿着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深色上衣,过膝褶裙,领口和袖口镶蕾丝,再配上黑色长袜及黑色皮鞋。这样精致考究的校服,确实与林徽因的才华和美丽相得益彰。中国百年校服历程中,能彰显智慧的校服时尚,似乎也只有这一次。这其实也表征了20世纪“女性现代独立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觉醒”[9]的世界潮流。
新中国成立后,校服中的智慧要素相对比较淡化。在主流语境中,智慧和力量属于工农大众,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青年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因此学生着装向工农看齐,就是最大的智慧,并不需要凸显青年知识群体所体现的人的精神的高贵。华梅女士曾有这样的描述:“裙子是资产阶级的,可是将裤腿卷到大腿根儿,却是无产阶级的;瘦腰细腿的款式涉嫌阿飞,但卷起袖子、扎上皮腰带就是革命的”[10]。何况,受经济条件所限,校服体现的主要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后,很多学校设计了自己的校服,但总体样式就是宽松运动服。学位制度和国际接轨后,每年高校毕业生穿着学位服拍照片的热情,多少预示了对服装象征智慧的渴求,但学位服毕竟不是校服。
如前所述,校服最难表现的就是智慧这个要素。笔者分析国外校服历史上那些有影响的校服,在表现智慧内涵时采用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用历史文化元素来象征智慧,二是用考究的款式、面料与工艺来暗示智慧,三是通过卓越的设计揭示学生阶段无功利追求的美好人性的某一方面来表达智慧。
就第一种来说,比如日本的传统校服有欧洲军服的文化内涵,因为日本是通过“脱亚入欧”实现现代化的。这类校服的特征是:男生穿黑色或海军蓝的西装长裤,以及竖领夹克。女生则穿水手装,有着海军风格的大衣领。又如,英国的校服沿用的是皇室制款式,男生着正统西装、穿皮鞋、佩戴领带,女生也着正统的西装、穿女士皮鞋,佩戴领花(图3)。校服一旦蕴含深厚的文化渊源,则能象征智慧。
图3 英国的校服Fig.3 School uniforms in UK
就第二种来说,仍以日本为例,有的学校会请著名设计师设计校服,确实有助于提升学校声望和氛围,时髦的校服甚至成为学生择校时的考虑因素,这点比较有趣。能请著名设计师时髦校服的学校,当然是有智慧的,设计师的才华凝结其中,也能暗示出智慧。
就第三种来说,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和鼓励人的个性和全面发展,很多发达国家的学校校服,不再从传统历史文化中寻找元素象征智慧,而是从不同角度表现学生阶段绽放人性中永恒的、迷人的光芒。这种理念下产生的校服,洋溢着青春的形体和高贵的精神,宛若艺术品,涤除人们的世俗功利企图,让人产生出对青春、美丽、智慧的尊敬和呵护之情。有一篇报道,题目是《全球“最”校服》,概括地讲,英国的校服最正统(图3),美国的校服最潮流(图4),日本的校服最可爱(图5),越南的校服最纯美(图6),马来西亚的校服最保守(图7),韩国的校服最淑女(图8),泰国的校服最性感(图9)。文章说:“日本的学校都有自己统一的校服,但他们不会墨守成规,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校服会随时参考最新的流行元素,将款式变得更时尚可爱,因此日本的校服不仅仅是学校的标志,也是流行的风向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女生在毕业后仍然会穿着校服外出。”[11]现代校服凝聚的各种智慧,由此可见一斑。这种智慧表现在,校服作为统一着装,本来不利于表达个性,但解决之道恰恰是,这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服把有个性的学生都深深吸引了,他(她)们感到自己的个性在校服上得到了显现和张扬。这种个性的共鸣才最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甚至能引领社会时尚。
图4 美国的校服Fig.4 School uniforms in American
图5 日本的校服Fig.5 School uniforms in Japan
图6 越南的校服Fig.6 School uniforms in Vietnam
图7 马来西亚的校服Fig.7 School uniforms in Malaysia
图8 韩国的校服Fig.8 School uniforms in South Korea
图9 泰国的校服Fig.9 School uniforms in Thailand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经济面貌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时尚也深刻影响和推动了中国人的衣生活。只不过,同一百年前相比,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国际时尚并没有对中国校服产生多大影响,更没有让校服担当时尚潮流的先锋。校服反倒成了服装领域滞后于时代的一块特殊角落。今天,不止是学校和服装界,全社会也都在关心这件事。中国校服呼唤设计思维变革,其目标就是将“青春、美丽、智慧”三要素集于一身。
4.1关注和深化现实中校服问题的讨论
校服问题虽不像食品安全问题那样迫在眉睫,但它对于学生从外表到心灵的形象建构有长远而重要的影响,确实不能忽视。学生时代的每个阶段,都能有令人喜欢的校服,是增进学生人生幸福体验的重要环节。目前人们对校服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五方面:一是不好看,二是不愿穿,三是需加强质量监控,四是呼唤设计好校服,五是关于校服设计的各种建议和研究方案。
“校服不好看”,虽然是一句很通俗的话,但隐含着问题的关键,即校服三要素的缺失。因为不好看,所以不愿穿,因此不想在不喜欢的衣服上多花钱,所以校服的成本必须降低,这就诱发了质量问题。追根溯源,人们开始重视校服设计,于是有了各种建议和方案。这就是以上五方面问题的逻辑顺序。
消除这些问题显然不能靠简单化的说服教育或者强制措施,而是要深化问题的讨论。这就必须找到问题的症结,即校服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服装,它对学生的意义何在。在这个问题上,应通过深入讨论,形成基本共识。本文提出的校服三要素理论,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共识的可能性,以促进讨论的深入。
4.2从理论上厘清校服的“内涵”和“功能”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在强调校服的功能之前,必须搞清楚校服的内涵。校服的内涵是“青春、美丽、智慧”三要素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校服的功能才可有效发挥。人们不自觉地用校服的功能代替了校服的内涵。对校服的功能定位,国内一种观点很有代表性:“中学生校服是学校为了规范管理。中学生统一穿校服的好处:一是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整体形象,增强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二是通过穿校服可以将中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区分开,对中学生有一定的约束力。”[12]将其中的中学生替换为学生,道理也都一样。但事实表明,款式统一容易,有魅力则难。如果校服缺少打动人心的力量,学生从心里不喜欢,也不愿穿,那么,即使服从管理规范无可奈何地穿上了,对于团队精神、学校形象和集体荣誉感也起不到增强作用,甚至会起消极作用。至于用校服把中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区分开这一点,则要具体分析。要知道,校服将人群进行区分,不是一般的区分(否则囚服也能区分某个人群),而是将学生的形象塑造成融汇青春、美丽、智慧的一道风景线,从而与社会其他人区分开。校服对学生的约束也不仅仅是消极的约束(比如穿着校服违反公共道德容易被人认出),而更重要的是积极的约束,即好的校服能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向往美丽、追求智慧,为社会贡献有价值的人生。
4.3以优良设计化解成本问题
校服美了,学生就喜欢穿了,也愿意买了,很多问题也才能相应得到解决。比如,有观点指出,之所以国内的校服还维持30年前风格,“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要算是学校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在服装上进行攀比的可能[8]。确实有此原因,但要减少攀比,不能想当然地采取降低标准的措施,而应是按高标准设计制作校服。大家都穿优质校服,同样可以减少攀比。让劣质布料、粗糙加工、质量不合格的服装现象从根本上与校服绝缘,让服装厂商也树立一种观念,即校服是高端业务,只有卓越的设计、精良的原料和工艺才能胜任。至于高品质校服成本高、价格贵,可能会超出学生的经济承受力,这需要学校根据自身和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来做出判断,必要时对经济困难学生做不同程度补贴。其实,即使校服价格低廉,学生的其他服装也可能很贵。贵不贵的问题其实是值不值的问题。只要值,贵的问题是能被学生和家长理解的。
4.4全社会逐步更新服装文化心理模式
这是最主要、最缓慢但最终必须经过的一条途径。校服问题要得到根本解决,必须跟上时代,面向世界和未来,转换观念。提升中国校服形象,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学校的决策、设计师的创意,更需要社会民众在国际时尚的视野下更新传统服装文化心理模式。整个社会,尤其是设计师及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家长迫切需要摆脱传统服装文化心理习惯的泥潭,努力实现一场迟到了的校服思维革命,让当代设计师的才华在国内校服设计领域充分绽放出来。这是解决今天校服设计危机的根本对策。
中国百年校服的历程启示人们,将校服应有的内涵得以实现,是多么曲折和艰难。校服要表达青春、美丽、智慧,是时代的呼唤。本文尝试提出的校服三要素理论,就是对今天国内校服设计危机的反思和回应。校服思维革命显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大家应该对此抱有耐心和信心,同时积极地从理论上和实践中推动它的实现。
[1]子瑜.别让青春与美为校服所困[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5(5):18.
ZI Yu. Don’t let the youth and beauty school trapped[J]. Hebei Education(Comprehensive Edition),2015(5):18.
[2]刘水,洪安娜,张竞琼.近代女子校服特色及对女性主义的影响[J].装饰,2014(8):102-104.
LIU Shui, HONG Anna, ZHANG Jingqiong.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n the modern feminist woman uniforms[J]. ZHUANGSHI,2014(8):102-104.
[3]王永进.小学生运动体表热湿变化对校服设计的影响[J].纺织学报,2015,35(5):97-101.
WANG Yongjin. Thermal and humidity changes on body surface of primary schoolchildren in different activiti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school uniform design[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5,35(5):97-101.
[4]董玮.校服的质量隐患与防控[J].纺织科技进展,2014(6):74-76.
DONG Wei. Safety concerns and prevention & control of school uniforms[J]. Progress in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2014(6):74-76.
[5]吕小妮,卢安.废旧校服回收现状的研究与分析[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1):46-52.
LÜ Xiaoni, LU An.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current status of the recycled school uniform[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Clothing Technology(Nature Science Edition),2015,35(1):46-52.
[6]刘琦.校园成长记忆:中国校服百年概貌[J].装饰,2015(5):33-37.
LIU Qi. Memory of growth in campus: over 100 years of school uniform[J]. ZHUANGSHI,2015(5):33-37.
[7]李当歧.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4.
LI Dangqi. Introduction to Fashion[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1998:94.
[8]伍梦尧.缚身的“面口袋”[J].纺织科学研究,2015(5):108-109.
WU Mengyao. A bag of flour to bind the body[J]. Textile Science Research,2015(5):108-109.
[9]张国伟.1920—1940年西方现代女装的造型与风格研究[J].丝绸,2014,51(8):63-69.
ZHANG Guowei. Research on the modeling and style of western modern women’s wear in 1920-1940[J]. Journal of Silk,2014,51(8):63-69.
[10]华梅.服装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206.
HUA Mei. Costume Aesthetics[M]. Beijing: 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2003:206.
[11]张雷.全球“最”校服[J].标准生活,2015(5):58-61.
ZHANG Lei. “Most” school uniform in the world[J]. Standard Living,2015(5):58-61.
[12]王安耀.中学生校服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纤检,2015(3):48-49.
WANG Anyao. The problem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uniform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J]. China Fiber Inspection,2015(3):48-49.
The “three elements” of school uniform and the reform in design thinking mode of Chinese school uniform
SUN Tao
(School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When the fashion concept of domestic clothing design and the international forefront are increasingly integrating into each other today,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domestic school uniform design is still lagging behind. This phenomen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elements of school uniform: youth, beauty and wisdom.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uses research method of the unity of history and logic to systemize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China uniforms in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 It is found in the study that Chinese uniform design thinking mode accidentally conforms to and inevitably deviates from the three elements; this is decided by the psychological mod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Through comparison of school uniform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roach of changes in design thinking of school uniforms in China, namely from deepening the question, clarifying the concept, the excellent design, to ultimately realizing update in psychological pattern of clothing culture, so as to provide a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actice of school uniform design.
school uniform; elements; design; thinking mode; clothing history; clothing culture and psychology
2015-09-13;
2016-04-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 760070)
孙涛(1978-),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饰文化的研究。
TS941.1
A
1001-7003(2016)05-0043-07引用页码: 0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