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与保护措施

2016-07-25 09:43
贵州畜牧兽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产区猪舍猪场

张 腾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畜牧兽医局,贵州安顺561000)

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与保护措施

张 腾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畜牧兽医局,贵州安顺561000)

影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除了遗传和营养外,环境也是影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为猪群创造舒适、环保有福利的生长环境,是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实现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从规模化猪场的选址与布局、猪舍环境因素控制、猪场环境保护三个方面,叙述了当前规模化猪场环境控制与环境保护的措施。

规模化猪场;环境因素;控制;保护

近年来,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我国养猪业从传统的家庭副业向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快速发展,规模养殖已经占据了生猪养殖的主体地位,这对于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提升猪肉质量,满足猪肉市场的供给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较多规模养猪场选址不当,饲养技术参差不齐,饲养管理不善,对猪场的环境控制与保护重视不够,粪便随意堆积,污水随意排放等对环境、资源、生态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压力和影响。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将当前规模化猪场环境控制与保护方面需重视的问题总结如下,供参考。

1 规模猪场的选址与布局

1.1 选址

1.1.1 地形地势:规模猪场应选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以外,并符合当地政府用地规划。地形坐向为坐北朝南,地势整齐开阔、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山区应选择相对容易隔离地段。

1.1.2 水源:场地应有水质良好、水量充足的水源,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用量要求。

1.1.3 供电:要求距离电源近,节省输变电开支,供电稳定,少停电。如果当地电网不能稳定供电,大型猪场应自备相应的发电机组。

1.1.4 交通运输:要求交通便利,但为有利于卫生防疫,又不太可靠近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最好距主干道 400 m 以上,同时距离村庄、公共场所和水源地500 m以上。

1.1.5 面积: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 m2,每头商品猪3~4 m2计算。

1.2 规划布局

1.2.1 总体规划:规模猪场在建设前应作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以方便生产和利于防疫,为猪场的未来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确保猪场的可持续发展。

1.2.2 合理布局:猪场建设要按照节约土地、满足生产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一般包括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隔离区、污物处理区、兽医室及道路,各功能区要有一定的间距并设有隔离带。

1.2.2.1 生产区:生产区的布局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对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生产区按生产系统原理分为繁殖区、保育区和育肥区,区与区之间应设隔离带,繁殖区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依次按照种公猪舍、待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区和育肥区排列布局。

1.2.2.2 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管理区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

1.2.2.3 生活区: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生活区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1.2.2.4 隔离区及污物处理区:隔离区及污物处理区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1.2.2.5 兽医室:兽医室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放,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1.2.2.6 道路:场内道路应设净道和污道,二者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功能是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

2 猪舍环境控制

2.1 温度 温度在环境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不同日龄的猪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适宜生长发育的临界温度为最适温度。一般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哺乳仔猪出生几小时最适温度为32~35 ℃,1~3天为30~32 ℃,4~7天为28~30 ℃,14天为25~28 ℃,14~25天为23~25 ℃,保育猪(26~63天)为20~22 ℃,生长猪(64~112天)为17~20 ℃,育肥猪(113~161天)为15~18 ℃;公猪为15~20 ℃,产仔母猪为18~22 ℃,妊娠空怀母猪为15~20 ℃。初生仔猪温度过低,常出现冻死现象;有些猪由于低温引起的低血糖,抵抗力大大下降,成为易发病的猪群;哺乳仔猪如遇到低温,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及腹泻。高温会使母猪不发情或者发情不明显,妊娠后期母猪死胎数量明显增加,严重者会因热量无法排出而致死亡。高温会影响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奶水分泌减少。过高的环境温度会导致公猪的睾丸散热困难而出现死精、弱精。

猪舍内的温度主要取决于猪舍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在建猪场时,猪舍的屋顶、墙体、门窗、地面尽量采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保证猪舍防寒防暑达到设计的基本要求,即冬季猪舍墙体保温隔热性能要求墙体内表面温度不低于露点温度,屋顶的保温隔热性能要求内表面温度比露点高1 ℃;夏季猪舍墙体保温隔热性能要求墙面和屋顶内表面温度不高于设定温度。在生产实际中如果猪舍温度达不到生猪生长的要求,应该采用供暖和降温系统进行调控。在寒冷季节对产房、哺乳仔猪舍和保育猪舍应添加增温、保温设施,如采用热风炉供暖系统、地板水暖供暖系统、仔猪保温箱等。在炎热的夏季,对成年猪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采用湿帘纵向通风系统、喷雾通风系统、淋浴等措施,或者减少猪舍中猪的饲养密度,以降低舍内的热源。

2.2 湿度 湿度大小对猪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和温度一起发生作用。如环境温度适宜,即使湿度从45%上升到95%对猪的增重亦无明显影响。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猪因体热散失困难,导致食欲下降,采食量显著减少,甚至中暑死亡。而在低温高湿时,猪体的散热量大增,猪就越觉寒冷,相应地猪的增重、生长发育就越慢。此外,空气湿度过高有利于病原性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同时,猪体的抵抗力降低易患疥癣、湿疹以及呼吸道疾病。如空气湿度过低,也会导致猪体皮肤干燥、开裂。猪舍湿度一般控制在50%~75%。为了防止猪舍内潮湿,应设置通风设备,经常开启门窗,加强通风,以降低室内的湿度;对潮湿的猪舍要控制用水,尽量减少地面积水。

2.3 空气 规模化猪场由于猪的密度大,猪舍的容积相对较小而密闭,猪舍内蓄积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氨、硫化氢和尘埃。猪舍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大允许值为:二氧化碳1 500 mg/m3,氨25 mg/m3,硫化氢10 mg/m3。空气污染超标往往发生在门窗紧闭的寒冷季节,猪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极易感染或激发呼吸道疾病。污浊的空气还可引起猪的应激综合征,表现食欲下降、泌乳减少、狂躁不安或昏睡、咬尾咬耳等现象。猪舍冬季通风量要求为0.35 m3/(kg·h),如果通过屋顶风帽自然通风,一定要计算通风量是否满足要求,合理的猪舍通风要求既要满足猪所需要的通风量、具有一定的风速,还要使气流在舍内分布均匀。夏季采用纵向通风系统一般能够达到所需要求。消除或减少猪舍内的有害气体,除了注意通风换气外,还要搞好猪舍内的卫生环境,及时清除粪便、污水。

2.4 光照和噪音

2.4.1 开放式或有窗式猪舍的光照主要来自太阳光,也有部分来自荧光灯或白炽灯等人工照明光源。无窗式猪舍的光照则全部来自人工光源。光照对猪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骨骼生长、活化和增强免疫机能的作用。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单纯改变舍内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就能大幅度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正常情况下,母猪舍和后备猪舍的自然和人工光照强度保持在50~100 lx,每天光照时间必须保持14~18小时;育肥猪舍光照强度50 lx,每天光照时间为8~10小时;在舍外运动的种公猪光照强度100~150 lx,每天光照时间8~10小时。

2.4.2 猪舍的噪音一是从外界传入,二是猪场内机械产生,三是因人的操作和猪自身产生。猪舍噪音不能超过85~90 dB。噪声对猪的休息、采食、生长、繁殖都有负面影响,如高强度噪音会使猪的死亡率增高,母猪受胎率下降,流产、早产现象增多,应保持猪场环境安静,尽量降低噪音对猪群的影响。

2.5 密度 饲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猪舍的温度、湿度及空气质量,也影响猪的采食、饮水、排粪尿、活动、休息等行为。夏季饲养密度过大,猪体散热多,不利于防暑。冬季适当增大饲养密度,有利于提高猪舍温度。春秋季饲养密度过大时,会因猪体散热水分多,增加细菌的繁殖,有害气体增多,使环境恶化。正常情况下,饲养密度见表1。

表1 猪的饲养密度

3 规模猪场的环境保护

3.1 粪尿、污水无害化处理利用 猪场的环境重点在于猪场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粪尿分解是有害气体的主要来源,猪粪潮湿时更易产生臭气,干燥粪便因缺少微生物活动必要的水分而不能进行分解,故产生有害气体较少。采取农牧良性循环是规模猪场粪污处理的有效途径;另外,制作沼气用做燃料或发电,充分发挥能源循环利用也是解决的好办法。如果用固体粪便制作有机肥,最好采用干清粪工艺,即采取粪、尿(污水)分流,猪粪一经产生便由机械或人工收集,固体粪便直接腐熟堆肥,生产的有机肥用于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利用;尿和污水经排污沟流入三级厌氧池处理,然后储存,再施肥灌溉农田,这种粪污处理及利用方式是最经济可行的。

3.2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病死猪是疫病传播和扩散的重要传染源,不仅会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严重威胁人畜健康,所以应对病死猪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方法有掩埋法、窖化法、焚烧法、化制法、高温生物发酵法,规模猪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无害化处理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的是窖化法,即将病死猪投入化尸窖,同时加入一定量的烧碱等消毒剂和水,使尸体在密闭窖中发酵、分解。

3.3 猪场环境绿化 绿化是猪场环境改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不仅对猪场环境的美化和生态平衡有益,而且对生产也会有很大的促进。可在猪场周围及隔离带种植香樟、桂花、白杨、梨树、苹果等植物,可以减少场区灰尘及细菌含量,吸收有害气体,调节猪场气温,净化空气和水源,减少噪音,改善猪场的小气候环境 ,为猪生长创造舒适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益。绿化规划设计布局要合理,以保证安全生产,不能影响地下、地上管线和车间生产的采光。

2015-12-23

S828.4+6

B

1007-1474(2016)02-0057-04

猜你喜欢
生产区猪舍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标准化羊场建设要点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