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彤,谈艳苗,张利峰(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 101113)
蛙病毒的传入风险分析
任彤,谈艳苗,张利峰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101113)
摘要:为评估蛙病毒跨境传播的风险,提出科学可行的控制手段,对导致蛙病毒进入我国的可能因素进行了风险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传入蛙病毒的主要威胁是来自疫区的活的养殖用两栖类动物,其次是养殖用爬行类动物。对进口活的养殖用两栖类,要求出口渔场进行2年以上的监测。对用于动物园或实验室的敏感动物,建议不从疫区进口;对进口动物种蛋,要进行表面消毒;对其它敏感鱼类(活的和冰冻、冰鲜的),在不从疫区进口的前提下,需要进口后抽样检疫;对加工后的制品以及其它非敏感水生动物,可以自由贸易。对运输活鱼的水、包装等需要强制进行常规消毒。这些检疫措施,是按照SPS的原则和科学原则提出来的,不仅能保障进口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对我国水产养殖的安全,也能降低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蛙病毒;传入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蛙病毒属病毒在虹彩病毒科中分布最广泛,主要感染两栖类和水生生物,是导致全球两栖动物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自然暴发时的最高死亡率可达100%。蛙病毒属的寄主范围广泛,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均能感染,并可引起疫情大规模暴发。自Granoff等首次分离到蛙病毒以来,蛙病毒对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被称为冷血动物的杀手。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将蛙病毒感染列入法定报告疫病名录。两栖类动物是世界动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健康的指示物种,也是众多有害昆虫的天敌,在农林牧业生产和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蛙病毒一但传入国内,将会影响蛙类的生存,导致农牧业生产甚至环境卫生面临重大危机。
本项目主要分析蛙病毒属病毒随水生动物进入我国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不包括流行性造血坏器官坏死病毒(EHNV)和欧洲鲶鱼病毒( ECV)。其宿主目前仅限定在水生动物,内容限定在疾病方面的影响(不考虑进口品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病原稳定性——在宿主体外的存活能力及灭活条件
所有蛙病毒属病毒都非常耐干燥。如桑蒂库珀蛙虹彩病毒(Santee-Cooper ranavirus)在冷冻鱼组织中可存活至少155天。蛙病毒对70%的乙醇、0.2 mg/mL的次氯酸钠敏感,加热至60 ℃作用15分钟可以灭活。两栖类蛙病毒的灭活条件为:150 mg/L的氯己定(chlorhexidine)或200 mg/L过硫酸氢钾(potassium peroxymonosulphate)处理1分钟有效。
2.2感染途径、易感宿主及易感阶段
感染途径不明,但两栖类在实验浴暴露注射或实验室引起的擦伤后易感。两栖类所有成员都被认为是易感的,自然条件下的蛙病毒可感染两栖类有尾目和无尾目的大多数成员。蛙病毒感染在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和澳洲均有报道,温度高时较为严重。蛙病毒可通过动物相互接触、污染的食物、接触濒临死亡和已经死亡的个体而感染。在河川系统和蓄水池之间病毒也可以传播。除上述水源外,还可通过其它途径传播,包括活鱼运输或鱼饵进行传播。宿主易感阶段包含整个生命阶段:幼体、变态期和成体。
2.3靶器官与感染的组织
两栖动物蛙病毒感染的靶器官和组织不同。饰纹汀蛙虹彩病毒(BIV):肝、肾及脾、肺等实质组织。蛙病毒3型(FV3):感染肾、肝、胃肠道、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英国蛙虹彩病毒(RUK)感染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肝细胞和肝枯否细胞、表皮和真皮。在HE染色的皮肤切片中,可见多个器官的多病灶性出血和坏死。包括脾、肝、肾小管上皮细胞、淋巴和造血组织的坏死。双嗜性胞质内的包涵体可能存在于多个器官的细胞,以及单细胞或大小可变的坏死灶中。皮肤上可能出现海绵状病灶和不断增大的变性、糜烂、溃疡和表皮上皮细胞的增生等症状。这些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可能有包涵体存在。
2.4病原分布
蛙病毒属病毒广泛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亚、南美、欧洲和北美地区,其中大部分病毒都会引起野生动物生病和死亡。在欧洲,蛙病毒会引起淡水鱼、蛙和蟾蜍的一些疾病;在南美,引起鱼类、火蜥蜴、甲鱼和蛙发病;在东南亚,引起热带鱼发病;在我国,引起鳜鱼、甲鱼和牛蛙发病。
2.5诊断
现场诊断见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采样的最佳器官或组织:肝、肾、脾、肺、皮肤。
标准的蛙病毒检测方法是直接检测方法。例如,用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再通过基于抗体的方法(IFAT或ELISA)或基于核酸的方法(PCR)来鉴定。
2.6传播媒介
蛙病毒在两栖动物中的传播与在鱼类的传播方式相同,可以由水传播。可能的载体包括网、船只和其他设备,或用于休闲垂钓两栖动物鱼饵。鸟类是潜在的蛙病毒机械携带者,如蛙病毒可以存在于肠道、羽毛、脚和喙中。应该指出的是,因禽类体温一般在40~44℃,病毒在禽体内可能会失活。不过,蛙病毒可通过鸟类摄食后几个小时内的反哺行为随食物传播。此外,两栖动物已被证明在林蛙死亡后有沉积物暴露时可以感染。尚无资料表明蛙病毒可经卵表面或卵内垂直传播。尚无野生水生动物病原携带者的相关信息。
2.7控制和预防
目前尚无预防该种疾病的疫苗,也未见针对该种疾病的化学治疗方法。对其消毒在该病防控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确定一切可能携带蛙病毒(不包括EHNV、ECV)进入我国的各种因素,并逐一评估这些因素的风险大小(传入评估)。根据我国养殖业情况和有关动物检疫政策(定殖评估)进行总的危害评估,提出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根据对病原和流行病学的分析,导致蛙病毒进入我国的可能因素有:敏感动物,包括活的、冰鲜的、冷冻的,及其半熟、已加工制品。还有水、包装物、运载工具、操作工具和人员等。
根据可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风险,从几个方面逐个评估:活的养殖用两栖类(包括亲代、卵);活的养殖用爬行类;活的用于食用的敏感动物;冰冻和冰鲜的敏感动物;种蛋(龟鳖等爬行动物);活的用于动物园或实验室的敏感动物;敏感动物加工后的产品;其它非敏感水生动物(包括活的和其它形式的产品)。
4.1国内检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将蛙病毒感染列入进境二类动物传染病名录,但在国内水生动物防疫工作中并没有把该病列为监测和检疫对象。
4.2OIE的规定
蛙病毒感染在《OIE水生动物卫生法典》中被列入须通报的水生动物疫病名录。OIE规定在进口检疫时需要检疫的对象是所有种类的无尾目动物(青蛙和蟾蜍)和有尾目(蝾螈和蝾螈)以及其它敏感水生动物。要进口该病的易感物种,输入国的官方机构在对易感物种实施官方卫生监测计划进行检疫和实验室检验的基础上,出具《水生动物卫生证书》,必须证明该批货物来自官方宣布的无蛙病毒感染的国家或养殖场。对从未官方宣布无蛙病毒感染国家、地区或养殖场引进用于养殖的易感动物时,要由进口国的主管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并应用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必须一直隔离到产下后代并检测无蛙病毒后才能解除。对从未官方宣布无蛙病毒感染国家、地区或养殖场进口水生动物用于加工食品或动物饲料,或农业、工业或药品时,要求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物及设备进行处理,确保灭活蛙病毒。从未官方宣布无蛙病毒感染国家、地区或养殖场进口水生动物用于实验室、动物园,应直接交货,由主管机关授权委托终身持有隔离设施的单位隔离养殖,并对隔离养殖进行风险评估,采取适合的风险管理措施;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物及设备进行处理,确保灭活蛙病毒并按规定处理尸体。
4.3其他一些国际规定
亚太水产养殖中心(NACA)已将该病列入亚太地区需要申报的水生动物疫病名录。
5.1活的养殖用两栖类(包括亲代、卵、子代)
5.1.1传入评估。由于蛙病毒宿主范围较大,包括两栖类无尾目和有尾目大多数成员,对不同宿主的致病性有显著差异,因而使得蛙病毒控制较为困难。一旦病毒传入,会对我国易感两栖类养殖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目前我国两栖养殖发展很快,存在从国外引进两栖动物的情况,因此传入的风险很高。
5.1.2发生评估。蛙病毒对两栖类动物威胁极大,两栖类所有的成员都被认为是敏感的。如果两栖动物带有蛙病毒,可以通过水传播,造成疫情暴发,因此存在很高的发生风险。并且由于该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对环境有较高的抵抗力,所以传播到远方水域,引起其它地方的两栖动物发病是完全可能的。
5.1.3后果评估。蛙病毒感染是引起青蛙、蟾蜍等敏感两栖类死亡的系统性疾病。该病传染性很强,一旦某个地区被划为蛙病毒疫区,不仅会严重影响当地两栖动物养殖业,水产品出口也会受到限制。
5.1.4风险预测。综上所述,蛙病毒随两栖类进入我国的风险很大,并且一旦进入会迅速扩散,在广大地区造成疾病流行。因此综合评估认为属于高风险因素,必须加以严格控制。
5.2活的养殖用爬行类
5.2.1传入评估。爬行动物在自然状态下,也会感染蛙病毒;蟒、陆龟等爬行动物均有分离出蛙病毒的报道,但感染率较低,因此认为传入可能性为中等。
5.2.2发生评估。这里所指活的爬行动物是指可被养殖的,包括暂养。龟鳖类、鳄鱼等爬行动物可以通过水传播病毒,而蛇、蜥蜴类等爬行动物不会通过水传播,因此发生的可能性为中等。
5.2.3后果评估。蛙病毒属的病毒主要感染两栖类,但也有感染爬行类的报道(如引起红脖子病的甲鱼虹彩病毒)。由于没有用甲鱼虹彩病毒做鱼类与两栖类的人工感染试验,该病毒会不会感染鱼类和两栖类还不清楚。总的评估认为,该病毒传入后发生疾病的风险为中等。
5.2.4风险预测。综上所述,蛙病毒随爬行动物进入我国的风险属中等。爬行动物携带的蛙病毒是否可感染鱼类和两栖类还不清楚,因此通常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属于中等风险,需要适当进行管理。
5.3用于食用的活敏感动物
5.3.1传入评估。对蛙病毒敏感的食用水生动物多为蛙类。如果其带有蛙病毒,可通过水传播,因此存在很高的发生疾病的风险。
5.3.2发生评估。食用水生动物进入养殖水域的机会很少,发生疫病的可能性较少,属于中度风险。
5.3.3后果评估。同上理由,引起严重后果的可能性不大,也是属于中等风险。
5.3.4风险预测。和养殖用水生动物相似,由于在水域中扩散的条件相似,病毒对环境的耐受性相似,一旦携带蛙病毒的水生动物进入我国,导致疾病发生的风险同样很高,后果也一样很严重。但由于这些敏感动物进入养殖水域的可能性很低,因此属于中等或偏低的风险。
5.4冰冻和冰鲜的敏感动物
5.4.1传入评估。由于冰冻和冰鲜水生动物在死亡之前的状况未知,其带毒率要高于活体动物。而蛙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能在体内长期存在。再加上水产品的来源很难追溯,因此也有很高的传入风险。
5.4.2发生评估。冰冻和冰鲜鱼一般都用于食用或加工,和养殖水域接触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对于仅仅用于人类食用的敏感鱼类,发生的风险相对较低。对于用来加工成产品的敏感鱼类,则风险主要来自加工后的废水和废弃物。如果废弃物流入和养殖水域相同的水中,则同样会有传播疫病的风险。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属于中等程度的风险。
5.4.3后果评估。相对活的敏感动物而言,冰冻和冰鲜的敏感动物造成养殖两栖类损失的机会相对要少,属于中等风险。
5.4.4风险预测。由于冰冻和冰鲜的敏感动物接触水域机会少,接触到敏感的养殖两栖类可能性更少,因此通常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属于中等风险,需要适当进行管理。
5.5用于动物园或实验室的活敏感动物
5.5.1传入评估。用于动物园或实验室用的敏感动物相对来源明确。如果来自疫区,带入病原的风险就很大;而如果来自非疫区,则风险就较低。综合认为存在中等传入风险。
5.5.2发生评估。动物园或实验室饲养相对独立,因此有中度发生疫病的风险。
5.5.3后果评估。同发生评估。后果不会很严重,属于中等。
5.5.4风险预测。综上所述,当敏感动物饲养于经许可的场地,并按照规定对饲养用水及动物尸体进行处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不大,属于中等程度的风险,但也需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
5.6敏感鱼加工产品
该产品包括:热消毒密封的两栖动物产品(如热处理在121℃至少3.6分钟或任何时间/温度等效);煮熟的两栖动物产品,65℃热处理至少30分钟(任何时间/温度等效);巴氏杀菌的两栖动物产品,90℃热处理至少10分钟(任何时间/温度等效);干两栖动物产品(在100℃热处理至少30分钟或任何时间/温度等效)。
由于此类产品都经过一定条件的处理,其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已经达到了灭活蛙病毒的条件,即便在加工前可能带有病毒,在加工后也不存在携带蛙病毒的任何可能性,无论是传入病原,还是在发生疾病和发生后果方面都属于低风险。因此该产品没有引发疾病的可能性,完全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5.7种蛋(龟鳖等爬行动物)
5.7.1传入评估。没有证据表明蛙病毒可以垂直传播,但可以通过污染的种蛋传播,因此传入风险水平较低。
5.7.2发生评估。野生养殖爬行类由于养殖模式和天然的生活环境相差很大,使得养殖爬行类的抗病力大大降低。因此一旦该病毒进入养殖场,爬行动物尤其是龟鳖体表一旦轻微受伤,就会引起疾病流行,因此发生疫病的可能性很高。但因没有爬行动物携带的蛙病毒如甲鱼虹彩病毒等人工感染鱼类与两栖类的试验,病毒是否感染鱼类和两栖类还不清楚,因此发生疾病的风险较低。
5.7.3后果评估。种蛋携带的病毒对两栖类影响未知,但在养殖条件下往往因爬行动物继发感染而导致较大的损失。而且一旦产地的养殖爬行类暴发疾病,则传入的风险会立即变得很高,因此传入的风险在高到中等之间,需要密切观察。
5.7.4风险预测。综上所述,蛙病毒随进口种蛋进入我国的风险不高,但进入后,对养殖爬行动物的影响还是比较严重的,而且是否对鱼类和两栖类有危害不是很清楚。因此,总的评估属于中等风险,应对进口种蛋表面进行彻底消毒。
5.8其它非敏感水生动物(包括活的和其它形式的产品)
5.8.1传入风险。非敏感水生动物体内不会带有蛙病毒,但可机械携带传播病毒。如果来自疫区,活体动物需要对运输用的水进行消毒,对动物的体表也要进行相应的消毒。这样就可以把携带病原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而冰冻、冰鲜水生动物携带病毒本来就很少,而且是用来食用,与养殖水域接触的可能性也很少,所以传入风险很低。水生动物肉及其加工产品即便是敏感鱼类,也是属于低风险的,所以非敏感动物的肉及其加工产品同样属于低风险。
5.8.2发生评估。属于低风险。
5.8.3后果评估。属于低风险。
5.8.4风险预测。除了需要对运输来自疫区活体水生动物的水进行常规消毒,有较低的风险外,其它如冰冻、冰鲜水生动物以及肉和加工后的产品,风险都极低,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
5.9运输活体水生动物的水、包装、运输工具和用具等
5.9.1传入评估。运输来自疫区的活动物,特别是运输敏感动物的水、包装、工具和用具等可能携带病毒,而且蛙病毒对环境的耐受力比较强,能存活很长时间,所以有作为传染源进入我国的可能,但来自非疫区的则风险较低,所以其传入风险不确定。
5.9.2发生评估。同上所述,来自疫区的上述物体可能会引起病毒,导致所在水域的敏感鱼发病。
5.9.3后果评估。属于较低风险。
5.9.4风险预测。由于总的风险不是很高,只要对水和包装等进行消毒,即可把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5.10风险评估小结
通过对上述这几种情况分别进行风险评估,得出的评估结论见表1。
6.1活的养殖用两栖类(包括亲代、卵、子代)
建议不要从疫区进口。在流行季节对出口两栖动物的养殖场进行不少于2年的连续监测,特别是要求出口国重点检测“自然死亡”和濒死的动物。对出口国要求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并在进口后对其进行严格隔离检疫。在隔离期要注意对养殖区域进行隔离和消毒。建议不要在流行季节进口,并且尽量进口卵,不要进口成体。
表1 不同动物产品进口的传入蛙病毒的风险评估结果
6.2活的养殖用爬行类
建议不要从疫区进口。进口后进行隔离,同时抽样检测。在隔离期要注意对养殖区域进行隔离和消毒。
6.3用于食用的活敏感动物
建议不要从疫区进口。进口后抽样检测,货物直接发送到获得检疫许可的设施或加工厂,对运输中的饲养用水、污水、设施做好消毒。
6.4冰冻和冰鲜的敏感动物
对进口冰鲜和冰冻的敏感动物,需要和活动物相似的检疫措施。建议不要从疫区进口,并在进口后取样,进行常规检疫。
6.5种蛋
建议不要从疫区进口,并在进口后取样,进行常规检疫,同时对蛋表面进行消毒。
6.6用于动物园或实验室的活敏感动物
建议不要从疫区进口。按照通常的检疫要求,在进行2年监测后,再在进口,同时抽样做常规检测。对死亡动物尸体的处理要符合规定。
6.7敏感鱼加工后的产品
低风险,可以自由贸易。
6.8其它非敏感水生动物(包括活的和其它形式的产品)
对蛙病毒不敏感的鱼,只有机械传播病毒的可能性。所以需要了解出口渔场的位置。如果是从疫区来的活动物,需要对动物和饲养用水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对来自疫区的冰冻、冰鲜或者加工后的产品都是低风险的,可以自由贸易。
6.9运输活体水生动物的水、包装、运输工具和用具等
由于水、包装等是否带有病毒和水生动物的来源(是否来自疫区)、种类(是否敏感)有关,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带病毒数量通常很少,难以检测。因此不建议采用先检测是否带毒,再采取相应措施的方法,而应采取对运输用水和包装等进行常规消毒的强制措施。
风险分析结果显示:传入蛙病毒的主要威胁是来自疫区的活的养殖用两栖类,其次是养殖用爬行类。只有根据感染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检疫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携带病毒的水生动物进入我国。对进口活的养殖用两栖类,必须要求出口渔场进行2年以上的监测,才能得到可信的结论。对用于动物园或实验室的敏感动物,建议不从疫区进口,并做好污水、死亡动物尸体的处理工作。对进口龟鳖等爬行动物种蛋,可进行表面消毒以降低风险。而对于其它敏感鱼类(活的和冰冻、冰鲜的)的进口,由于仍存在一定程度风险,在不从疫区进口的前提下,还需要在进口后抽样检疫。而加工后的制品,以及其它非敏感水生动物的进口,由于风险低,可以自由贸易。对运输活鱼的水、包装等需要强制进行常规消毒,无需检测。这些检疫措施,是按照SPS的原则和科学原则提出来的,不仅能保障进口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对我国水产养殖的安全,也把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降到了最低。具体风险预测结果及管理措施见表2。
表2 不同动物产品进口传入蛙病毒的风险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进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2002年第40号令[A]. 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
[2]耿毅,汪开毓,李成伟,等. 养殖大鲵蛙病毒自然感染的病理形态学观察[J].中国兽医学报,2011,31(11):1640-1644
[3]江育林,张旻,景宏丽,等. 患病中国大鲵中分离到一株虹彩病毒及其特性的研究[J].病毒学报, 2011,27(3):271-281
[4]范万红,刘荭,吕建强,等. 蛙病毒属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甲鱼红脖子病病原鉴定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科学,2007,17(1/2):6-9.
[5]Ariel E,Kielgast J,Svart H E,et al. Ranavirus in wild edible frogs (Pelophylax kl. esculentus) in Denmark[J]. Dis. Aquat. Org.,2009,85:7-14.
[6]Brunner J L,Schock D M,Collins J P.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the amphibian ranavirus Ambystoma tigrinum virus[J]. Dis. Aquat. Org.,2007,77:87-95.
[7]Bryan L K, Baldwin C A,Gray M J. Efficacy of select disinfectants at inactivating Ranavirus[J]. Dis. Aquat. Org.,2009,84:89-94.
[8]Cunningham A A,Hyatt A D,Russell P,et al. Emerging epidemic diseases of frogs in Britain are dependent on the source of ranavirus agent and the route of exposure[J]. Epidemiol. Infect.,2007,135:1200-1212.
[9]Cunningham A A,Tems C A,Russell P H. Immunohisto-
chemical demonstration of Ranavirus antigen in the tissues of infected frogs (Rana temporaria) with systemic haemorrhagic or cutaneous ulcerative disease[J]. J. Comp. Pathol.,2008,138 (1):3-11.
[10]Greer A L,Collins J P. Habitat fragmentation as a result of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controls pathogen transmission throughout a host population[J]. J. Anim. Ecol.,2008,77:364-369.
[11]Picco A M,Brunner J L,Collins J P. Susceptibility of the endangered california tiger salamander, Ambystoma californiense,to Ranavirus infection[J]. J. Wildl. Dis.,2007,43(2):286-290.
[12]Picco A M,Collins J P. Amphibian commerce as a likely source of pathogen pollution[J]. Conservation Biology,2008,22:1582-1589.
(责任编辑:朱迪国)
Invasion Risk Analysis of Ranavirus
Ren Tong,Tan Yanmiao,Zhang Lifeng
(Beij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Beijing 101113)
Abstract:In order to assess the risk of the Ranavirus cross-border spread and to bring forward feasible control measures,the risk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of introduction of Ranavirus to China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threat factor of Ranavirus introduction was breeding amphibians and the second was breeding reptiles. Before importing live breeding amphibians,the virus monitoring should be required to conducted more than 2 years in the exported fisheries. For imported sensitive animals used in zoos or laboratories,suggestion of not importing from the epidemic areas should be adopted. For animal hatching eggs,the surface disinfection should be done while importing. For other sensitive fish(live,frozen and fresh iced),sampling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the premise of not importing from the epidemic areas. For the processed products and other non-sensitive aquatic animals,the free trade should be allowed. The water and packing used in live fish transport should be disinfected routinely . Thes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PS and scientific principles,not only guarantee the imported safety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to China,but also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Key words:Ranavirus;risk analysis;risk management
文献标识码:图分类号:S852.65B
文章编号:1005-944X(2016)07-0018-07
DOI: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06
基金项目:国家 十二五 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12B02)
通讯作者:张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