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耀武
(运城学院体育系, 山西 运城 044000)
河南濮阳市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田野调研研究
——以清丰县为例*
高耀武
(运城学院体育系, 山西 运城 044000)
清丰县地处河南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多样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踩高跷作为一项具有增强体质和娱乐身心的体育活动,通过踩高跷在清丰县的开展现状调查可以为其他地区的踩高跷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并根据不同地区做出调整,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保护,使之与社会相适应,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清丰县;踩高跷;传统体育
清丰县坐落于河南省北部,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山东省莘县与其东部相邻,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与它隔着一条卫河相望,位于濮阳市的西部和安阳市内黄县是邻居,北部和南乐县相连,清丰县隶属于濮阳,由5镇、12个乡,605个村,总人口801800人(2015年统计数据),面积共93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05000亩,清丰县是全国唯一的一个用孝子命名的县城,得名与隋朝年间的大孝子张清丰。清丰县在古代称之为顿丘,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曹操在这里做过顿丘令。唐朝唐代宗李豫年间正式更名为清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事业的今天,研究和发展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作为一项充满浓厚民俗民风的传统体育项目----踩高跷,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现象,将体育和艺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清丰县是豫北地区武技高跷的主要集中区域,通过踩高跷在清丰县的开展现状调查可以初步了解踩高跷在清丰县的传统发展情况,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踩高跷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对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体育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清丰县高跷在武跷和文跷方面都有比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发掘这些东西将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还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的高跷表演的开展带来帮助,这样可以做到优劣互补,可以同步提高,并使之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
1.1 研究对像
以清丰县踩高跷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运城学院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期刊、网络、论文集等形式,广泛查阅、收集和整理豫北踩高跷的传承发展情况,总结前人研究成果。。
1.2.2 实地观察法
亲自去高跷表演场地观看高跷表演并参与交流。
1.2.3 专家咨询法
拜访一些老一辈的高跷艺人,了解情况。
2.1 清丰县高跷的形成与发展及历史文化背景
高跷,俗称拐子,是由表演的人踩着切割好的木材去表演,由于表演的人踩着高跷要比观众高所以观众需要抬着头或者是站在高的地方才能观看所以有些人称为这种表演活动称之为高跷。这个活动在河南省境内很常见,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民间文艺活动。踩高跷是一个民间节日广场表演的舞蹈形式。踩高跷与表演者的个人技术是分不开的,演出的形式透露出艺术性和表演性,因为表演者站的比较高方便群众观赏,所以深受群众喜爱。远在春秋时期已经有了这项运动,只是后世对它的叫法不太一样,汉魏南北朝时称之为跷技,在宋朝的时候称为踏桥,自清朝称为高跷并延续至今。表演者可以伪装成各种各样的人物,伴随着唢呐、铜锣、大鼓等音乐配奏表演出特别有趣的行为和故事。北京被称为踩高跷,在黄河流域被称踩高跷或是扎高跷,在黄河流域的高跷表演中的跷为文和武之分,顾名思义就是文跷和武跷,文跷主要是在音乐下说逗或是有舞蹈表演;而武跷的表演更是吸引人去观看,武跷的表演有踩八仙桌、劈叉、倒立等高难度动作。踩高跷在我国民间是一种特别受观众热爱的一种杂艺表演,它属于我国古代百戏中的其一。生活是本百科全书,一切的东西源于生活,踩高跷就起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与其他各种文化一样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的完善,古清丰人为了生存需要去采集树上的野果来填饱肚子,常常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两根棍子这样可以方便他们采摘,这就是高跷由来的原因和雏形。踩高跷的形成就是人类和大自然相抗衡的结果,高跷的起源毋庸置疑是人们受到了大自然的现象启发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经验得到的结果,同样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表1 高跷表演的种类和动作
2.2 清丰县高跷的特点
清丰县高跷的特点与它的表演时间、场地、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高跷表演集中在每年的社火活动中,每年的元宵节左右是一年一度的社火活动,高跷表演也集中在爷爷庙和奶奶庙庙前表演,以各乡镇为代表的高跷队也是清丰县高跷的一大特点。
表2 高跷表演的场地和表演时间
2.3 清丰县高跷的表演场地
清丰县高跷表演主要集中在正月初六、正月初十、和正月十五,特别是元宵节后的正月十六。因为正月十六这一天是清丰县本地有名的庙会(爷爷庙、奶奶庙),在这一天是非常的热闹,人山人海的。而高跷表演也集中在人多的地方表演,比如人群中、街道旁,特别是爷爷庙和奶奶庙的庙门口,还有就是在一些古代风景区内表演,这样不仅给表演添加了动力也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同样也增加了节日的氛围。
2.4 以各乡镇为代表的清丰县高跷队特点
清丰县下辖十八个乡镇,每个乡镇各出一个代表队,每个代表队要表演至少三个节目,节目中还得表现出各自的看家绝活,每个代表队有自己的名字、服装、道具和条幅。
表3 高跷表演队的划分、建立时间和表演种类
2.5 清丰县高跷的发展现状
清丰县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让人不是很满意,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好多人对高跷所涉及的人物、故事、情节所记住的就不是那么深刻了,还有些人只知道高跷表演,对高跷的历史渊源,人物故事更是一无所知,这不仅不让人感到害怕——对于文化的传承他们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因为这些有关高跷的故事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忘记了过去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现在的社会人们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就不敢奢求什么精神享受,然而清丰县的高跷表演者大多都是出去工作赚钱的人,平时大家都不在家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才会纷纷回家,有很多人平时上班够忙根本挤不出时间去练习高跷,外出打工也不会把表演高跷的道具带上,所以只有在过年回家的时候赶上过年时候的庙会才会在高跷表演中敲敲鼓或者是打打锣。很多踩高跷技能想要学会和运用自如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慢慢学习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逐渐掌握和熟练表演的。所以有很多年轻的人是没有办法登场表演的,几乎每次表演都是原班人马,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高难度的高跷动作就无法表演,这也就降低了这项运动的趣味性,高跷的传承不再是一代传一代了失去了薪火相传的条件了,因为专业人才越来越少,高跷表演的不仅是武场并且文场音乐也一样面临着快要要失传的现状,现在的年轻人不像老一辈那样能吃苦耐劳,高跷音乐有其复杂性,年轻人逐渐摒弃了这个高跷的老艺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所能够做的就是凭着自身的记忆把高跷的文场音乐给书面保留下来,但是真正能够吃透文场音乐在高跷表演中灵活运用需要时间培养,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清丰县高跷中的小调也同样需要人们和全社会的关注,因为这些悦耳的小调不仅是代表着历史文化所留下的痕迹,我们还可以从这里面寻找到我国民间音乐的代代相传的规律,就目前来看现在的年轻一代的高跷表演者缺少了老一代人的耐心和钻研刻苦的精神,现代人和老一代人的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比如高跷中的高难度动作:走高桥、高空翻跟斗等等不是说一天两天短时间就可以学会的,高跷表演者没有绝对的物质保障是很难下定决心去练习的,还有就是资金的缺乏也是制约清丰县高跷表演的一个原因,政府部门每年对各个高跷表演队虽然有一定的补助,但对于偌大的演出团队来说这个资金就相对来说太少,因为每年的高跷表演道具需要定时维修一般都是村民们自发出钱的,演出的服装也是由他们自己出钱或是捐钱购买的。清丰县高跷存在着文化传播方面薄弱的地方,各个高跷表演队又缺乏统一的管理,文场音乐和高跷表演技巧又缺少相应的人才,还有资金的的匮乏,这些问题如果得到解决,清丰县踩高跷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动将会得以快速的发展和更好地传承的。
表4 高跷队表演者的最高年龄和高跷表演特色
3.1 结论
3.1.1 清丰县高跷的历史渊源和人物故事目前了解的人越来越少。
3.1.2 高跷队的表演者多数外出务工,渐渐失去了表演的能力,使高跷的表演失去了活力。
3.1.3 高跷队的队首年龄越来越大,在管理高跷队伍上显得有心无力,而且高跷音乐没有书面的形式保留下来,仅仅靠这些老艺人们的记忆来演奏。
3.2 建议
3.2.1 应加强清丰县高跷文化的宣传力度,保护清丰县高跷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事情。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强清丰县高跷的文化宣传力度,尤其是对所在辖区的宣传,可以通过电视、电台广播、报纸、网络等方法进行宣传。
3.2.2 将清丰县高跷与本地的民间舞蹈、杂耍等人民群众喜欢的娱乐项目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还要对高跷表演的节目和高跷表演主题来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让它和大秧歌、花鼓戏等民间传统表演活动相融合并结合当代群众所需要这一特点,然后把当代所发生的重大且有益于群众的故事情节编入高跷表演,这样不仅有教育意义而且还增加了高跷表演的多样性,进而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3.2.3 确立比较完善的清丰县高跷管理体制,因为每个村的高跷队中高跷表演者的年龄相差太多,年龄大的表演者的管理能力下降,让他们去管理高跷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他们每个队相互之间交流和相互学习甚少,他们对每个村的高跷表演特色至今仍然停留在十多年以前,所以他们每个村的高跷队应该在表演之前互相了解下大家各自要表演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表演节目的重复,对于建立一个完善的交流体系来说每个村的高跷队可以彼此学习对方的东西,以他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会让高跷技巧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3.2.4 保护高跷音乐的传承人和培养高跷音乐的有关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继承者都应该明白自身所肩负的重任。另外应号召社会力量如鼓励社区、企业、机关单位或个人进行捐助,这样不仅起到了宣传的效果还解决了资金的问题。
3.2.5 应该加强和高等大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这几年,河南省对中原文化保护的重视和支持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好多科研和研究爱好者,这些可是研究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能缺少的主力军,我们应该利用他们的优势,让更多的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关注这一传统艺术表演活动项目,从而提高了清丰县高跷文化的传播。
现在的人们经常用的高跷,大部分都是用木头所制作的,然而高跷表演又可以分为单跷表演和双跷表演。双跷就是是将跷绑在两条腿上,这样做有利于表演者高跷技艺的展示;高跷表演的单跷是用两只手握住跷的最上面,这样做更利于表演者上、下跷和展示个人技能。高跷的表演又可以分为武跷和文跷,文跷注重表演者的打扮和扭逗,而武跷则注重表演者个人的绝技和才华。在我国各地的高跷表演,现在已经形成了各树一帜的局面,充满着各自地域的风采。豫北的武技高跷,发源于明末清初,在我国的汉族舞蹈中享有别具一格的地位。在我国山西省内各地的高跷高度不尽相同,有的高跷的高度2.3m~2.6m那么高,然而高跷最低也就有不到一米高。在山西省内的新绛县,高跷的高度超过了5m,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高跷表演中高跷的高度一般都是在1.7m左右。 在我国山西省出土的北魏石棺上就刻有高跷的图案,即使没有任何无文字记载有关高跷的内容,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高跷的出现最晚也应该是从北魏时期就开始的。在清丰县高跷表演中作为指挥的就是头跷,作为领队自然就是二跷,表演者在中间表演,最后是由丑角前来压阵。表演者刚开始是在表演场地中走来走去,最后表演高难度的动作,比如踩八仙桌、倒立、大劈叉。清丰县北部二镇的高跷表演主要是表演特技,他们的高跷表演,不仅有碰拐、劈叉、跳桌、翻跟斗等技巧动作,并且还有坐抬、立抬、组合抬等高难度抬法,并能构成马拉车、过天桥等造型。东部三镇的扑蝴蝶十分的精彩,所表演的节目不但有故事情节,而且还有有很多高难度动作掺杂在里面。扑蝴蝶是由三人来表演的,由女性来扮演旦角,挑着蝴蝶向前走,由男性来扮演扑蝴蝶的小生,拿着扇子去扑前面的蝴蝶,还有就是有人来扮演小丑然后摇着拨浪鼓在他们面前跑来跑去,这个表演很逗经常会逗的人们开怀大笑。这三人在表演中,有蹲走、跳桌子、后滚翻、单腿等技巧动作。山东省境内莘县的高跷表演也是很有名的,它的表演是由两个表演者表演的连体高跷来完成的。高跷艺人把木跷绑在双脚上,把兽皮系在腰间,把兽头挂在前面,上身扮演自己相应的人物,组成一个个造型,在锣鼓声中一边舞动一边向前走边。在原平、定襄县境内的高跷表演中,高跷表演者一边扭着秧歌,一边不停地变换队形,最后进行集体演唱,这种高跷表演又叫做高跷秧歌。高跷表演的形式乱杂繁多,百花齐放,别具一格。然而高跷的表演时间,全国大多集中在元宵节左右的闹“社火”活动中,高跷是整个活动中的一种表演形式。这种活动内容灵活性大,行动起来比较流畅,可以在大场中表演,也可走街串巷。正值元宵佳节,河北沧州乡村一派喜气洋洋。扭秧歌,踩高跷,舞长龙,跑旱船,农民们满怀喜悦心情度过元宵佳节。东北盛行高跷,并以辽南高跷最负盛名,其形式完整,表演规范,开始时先要搭象(叠起两层的造型)唱秧歌,寓意“太平有象”既而跑大场变换队形图案,然后分组演双人对舞、渔翁钓鱼以及扮演民间小戏等。少数民族的高跷,演员均着本民族的服饰,表演别具一格。例如:布依族既有双跷、又有单跷(亦称独木跷),两手都持跷端,制作方便,其独木跷尤为儿童所喜爱;白族的高跷耍马,演员也是踩着木跷身着马形道具表演;维吾尔双人高跷,则把民间对舞融入其中,令人耳目一新。
文化的发展都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在当今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文化内涵,梳理、挖掘和推广使高跷这项运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的并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
[1]马金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清丰县[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64.
[2] 编写组民族体育集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3]钟敬文.中华民俗学经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5.
[4]踩高跷的由来[J].农民文摘,2005, 21(1):54
[5]邢娜.山西太原庙前高跷的传承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4.
[6]魏小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民间信仰:组织现状及未来走向——河南省浚县社火会的田野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7]张帆.河南浚县正月古庙会文化保护性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0.
[8]陈红芹.清丰县方言语气词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8.
[9]周媛.河流主导的清丰县古代城市发展[D].郑州大学,2011.
[10]于琼芳.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1.
Research on the field of folk traditional sports activities in Puyang, Henan------taking Qingfeng County as an example
Gao Yao-wu
(Shanxi Yuncheng College, Yuncheng044000, Shanxi ,China)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TY012);公共体育课程模块设置及评价体系改革研究项目(JGZD201512)。
高耀武(1979- ),山西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