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双
摘 要: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文体的一般特征,教会学生解读论述类文本的基本方法,带领学生体会论述文的语言特色,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对于论述类文本,教师可以从学法、语言、思维等方面确定教学内容。
关键词:论述类文本;教学内容;《美美与共》;阅读教学
论述类文本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训练高中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论述类文本到底应该教什么却一直困扰着很多老师。笔者通过对“课标”及“考试说明”的解读,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从学法、语言、思维等方面确定教学内容的设想,以期提高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进而提升高中生解读论述类文本的能力。
一、“课标”及“考试说明”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具有指导性和建议性;而“考试说明”是考核评价的规范性文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落实具有评判性和导向性。充分解读“课标”和“考试说明”,对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大有裨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实施建议部分对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教学作了这样的建议:“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在评价建议部分又指出:“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作出初步的评价。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1]
而《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也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如何考查作了如下说明:
①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
②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③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
④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⑤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
⑥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
⑦对文本某种特色的深度思考和判断;
⑧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
⑨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
⑩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2]
再如,《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2014年版)对《美美与共》的教学作了这样的要求:
①理解《美美与共》的基本观点,感受其在文明对话中的重要价值;
②找出支撑《美美与共》观点的论据,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体会学术性文章的写作特点;
③掌握课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特点。
通过对相关文件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在进行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教学时,我们既要从局部着手,理解重要概念及词句的含义,又要从整体着眼,把握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既要能归纳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本的主要内容,又要会分析材料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论证思路的严密性和条理性。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用语的准确性及论证的科学性,从中培育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3]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
王荣生教授说:“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想教什么、要怎么教。教师想教什么、要怎么教,归根结底,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要教的,是学生不喜欢的地方,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是学生读不好的地方。”再结合前文对相关文件的解读,笔者认为,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文体的一般特征,教会学生解读论述类文本的基本方法,带领他们体会论述文的语言特色,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一)教学法
《美美与共》节选自费孝通先生的学术专著《“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是一篇较为典范的论述类文本。教学本课时,笔者从作者介绍入手,突出强调作者的学者身份,意在提醒学生关注本文作为典范的论述类文本所具有的文体特点。
之后,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是“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本文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这一问题难度不大,学生能够很快答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设计这一问题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点筛选信息的阅读方法。当然,也为进一步追问作铺垫。其二是“从文中找出一两句话,来阐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内涵”。这个问题同样不难回答。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仍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论述类文本的基本方法,能够抓住“所以”“这就是”等标志性的提示语来筛选重要信息。
教学法,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解读论述类文本、如何梳理内容、如何筛选信息,训练学生自主解读论述类文本的能力。这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内容。
(二)教语言
论述类文本的语言与文学类文本的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异,而教学中对语言的品味也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内容。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两个环节来引导学生体会论述类文本的语言特色。
【环节一】提问:能不能利用所学过的文言知识来解释一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看似是一个指向文本内容理解的问题,但通过对字词的落实,可以让学生明白论述文语言凝练概括的特点。
【环节二】笔者将原文语段作了如下改动:
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价异民族文化的优劣,肯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目光去看待它,而不是用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这就是我们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笔者将几个细节进行了改动,把“发自内心”去掉,把“评判”改为“评价”,将“断定”改为“肯定”,将“欣赏”上的引号去掉,让学生通过与原文对比,明白文字表达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进而领悟论述文语言表达严谨的特点。
笔者强调教语言,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出论述类文本简洁、准确、严谨的语言特色。
(三)教思维
严密的逻辑结构、思辨的思维方式是论述类文本的突出特点,也是体现作者智慧之光的所在,更是训练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在落实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运用观点,构建文本。
笔者设置了“如果你是费孝通,你会怎样来写这篇文章”的问题,并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文章的核心观点,让学生合上书本,启动思维,自己来论证“美美与共”。当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设想后,笔者请学生打开课本,看看费孝通先生是如何论证这一问题的。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很容易就发现费孝通先生所用的论据,并体会作者的论证思路。
【环节二】深入思考,大胆运用。
笔者出示了“雍正行乐图(图中的雍正身穿西洋服饰)”和“雍正驱逐西方传教士”两则材料,并告诉学生,如果让自己来写这篇“美美与共”的话,自己会用雍正帝的事例来阐释什么叫“美美与共”,即让学生构思怎样运用这两条材料来阐释“美美与共”。此环节意在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核心观点,在体悟“美美与共”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训练围绕观点选材论证的理性思维能力。
【环节三】反观现实,客观评价。
笔者出示名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的倡议书,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美美与共”的思想来反思社会现实问题。笔者鼓励学生运用开放、多元、理性的思维,用一种理智、稳健的心态去审视社会现实,对于别人的观点,既不盲目跟风,也不武断否定,学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笔者以为,上述教学设计紧扣论述类文本的特点,从文体特征到学法指导,从语言特色到思维训练,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完成从“了解—理解—运用—反思”的思维提升。
总之,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教学究竟该教给学生哪些知识、训练学生什么能力,最主要的是要清楚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在面对论述类文本时,要提炼观点、列举材料也许不难做到,但对作者是如何做到观点和材料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的,就不是简单地知道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所能解决的问题了,这就需要深入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论证思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既可以运用文本中已知的知识概念和文本自身的逻辑,也可以适当借助典型材料,内外结合,让学生真正地学活知识、练就本领。
当然,笔者提出教学法、教语言、教思维的课堂教学内容,只是笔者在教授论述类文本时的一种尝试,将其付诸笔端,以期专家指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13.
[2]浙江省教育考试院.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S].浙江考试,2016(01):4.
[3]骆汉忠.例说论述类文本的教学维度[J].现代语文,2013(01):121-122.
(责任编辑:方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