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武胜
摘 要: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写作程序性知识缺乏的问题,“关键词”作文教学法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教学法包括确定关键词、展开关键词、描摹关键词、围绕关键词进行自主诊断和修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始终紧扣“怎么做”这一核心,可给学生写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程序性知识;关键词;教学法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写作程序性知识的缺乏
当前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教师只是照着书上给的题目或者从别的卷子上找一个自己认为比较好的题目,凭自己的理解指导一下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最后写上几句评语,打个分数,再讲评一番,作文课就算上好了。
在整个过程中,缺少一种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操作性很强的方法。作文教学方法的缺乏,归根结底是因为写作知识的缺乏,说得更准确一些就是,写作程序性知识的缺乏。所谓程序性知识,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主张把知识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表现为一系列的概念、命题、法则、定理和理论等;程序性知识则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知识,常表现为某种操作程序。[1]就作文教学来说,陈述性知识只能让学生知道作文“是什么”和“为什么”要作文,这虽能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但教不会学生怎么写作文。只有程序性知识才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叶黎明教授曾在她的专著中写道:“用广义的知识观来审议,当前语文教材中缺少写作的程序性知识。比如,‘关于想象和联想,知识短文呈现的是对想象和联想的表达功能的介绍,而对于如何运用想象和联想的程序性知识没有交代。新课标提出写作要重视修改,但是,教材中对如何修改的程序性知识很少涉及。”[2]的确如此。
二、“关键词”作文教学体系的创构
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探寻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程序性知识,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现在它已渐具雏形,笔者称之为“关键词”作文教学法。
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关键词”,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1.指能体现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中心概念的词语;2.指检索资料时所查内容中必须有的词语。现在写论文常常要求写出关键词,为的是方便读者把握文章要点。同样地,学生写作文,无论是哪种文体,都要把关键词表达到位。只不过所表现的关键词的类型有所不同:记叙文所表达的关键词是思想情感类,说明文所表达的关键词是事实和事理类,议论文所表达的关键词是观点看法类。当然关键词的表现手段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靠的是细节和情节线索,说明文靠的是事实和说明顺序,议论文靠的是论据和逻辑推理。
撇开这些细节,笔者将几种文体写作所需要掌握的程序性知识进行了归纳概括,按照写作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确定关键词—在全文范围内展开关键词—在段落层面展开关键词—围绕关键词进行自主诊断、修改。当然,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也要在陈述性知识的指导之下进行。表1是笔者按写作流程整合好的知识汇总表。下面笔者以记叙文为例阐述写作各流程的程序性知识。
(一)“关键词”确定的程序性知识
写作之前,确定关键词非常关键,作文成功与否就看作者确定的关键词有没有足够的新意和深度。关键词定得好,表现又到位,这样的文章多半就会比较成功。关键词大致有三类:要求关键词、主题关键词和内容关键词。
1.确定要求关键词
确定要求关键词,就是读懂题目和要求,把命题人的要求(特别是隐含要求),用一个关键词概括出来。以2015年上海中考作文题为例:“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这个题目的要求关键词就是“不止一次”,也就是说,作文中至少要写到两次以上的努力,如果只写一次,就没有满足命题者的要求,就会被判为“逃题”或“偏题”。如果学生自由作文,那就不存在要求关键词一说。其他关键词类型也都以命题作文为例。自由作文时,这些操作性知识同样适用,而且必须运用。
2.确定主题关键词
确定主题关键词,就是把你所要表达的主题用一个关键词概括出来。主题关键词的确定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找,看看题目或写作导引中有没有,把它找出来,比如上海这个中考作文题目中就有——“努力”,主题为表现自己努力的精神,它就能充当主题关键词;二是自己定,自己定下的主题关键词雷同的少,常有新意。确定主题,你可以问一个“为什么”,你为什么要不止一次努力尝试?为了创造富有激情的生命。“生命激情”就可成为主题关键词。这种方法确定的主题关键词会相对深刻些。
3.确定内容关键词
确定内容关键词,就是把材料关键处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内容关键词常由题目决定。比如上海这道作文题,“尝试”就是内容关键词,无论你写什么事情,叙事的时候一定要重点详写“尝试”的内容。
三类关键词确定的顺序可以颠倒。一篇作文,不一定三类关键词都要有,但主题关键词与内容关键词是必不可少的。三类关键词中最重要的是主题关键词,其次是内容关键词。而要求关键词,常常只需要题目的要求得到满足就可以了。
学习写作程序性知识应该从学习确定关键词开始。这能帮助学生养成构思的习惯,明确自己要写什么和表现什么,自己要写的和表现的重点是什么。
(二)关键词展开的程序性知识
确定好关键词,接下来就是要把关键词分成几部分来写,这就是——关键词在全文思路上的展开。本节所谈关键词的展开,落实在作文中就是指作文的构思布局,也即一篇作文可以分成几个段落来表达。展开关键词的主要方法有:
1.直接展开关键词
(1)可以分解关键词。
A.性质分解。如《五柳先生》的“乐道”可分解为: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
B.环节分解。如《海燕》中的“暴风雨就要来了”,“就要来了”这一变化被分解为:将临、逼近、即临。
(2)可以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展开关键词。如《致女儿的信》中对“爱情”关键词的展开:先讲人的爱情故事,再谈爱情的本质(只有人才能够爱)。
(3)可以通过不同事例的重复来展开关键词。如《我的母亲》中对母亲“宽容”的展开:对嫂子宽容,对哥哥宽容。
2.间接展开关键词
(1)以对比的方式展开关键词。如《爱莲说》对关键词“莲的高洁”的展开:用牡丹和莲花对比展开文章关键词。
(2)以类比的方式展开关键词。如《日》中对关键词“追求光明”的展开:夸父逐日—飞蛾扑火—我追求光明。
(3)在一定的环境下展开关键词。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对关键词“我的成长”的展开,就是在花开花落各种不同环境下展开的。
(4)在一定的背景下展开关键词。如《背影》中“父爱”这一关键词的展开就是在朱自清父亲困苦不堪的处境下展开的。
以上所介绍的关键词在全文展开的程序性知识,同样也适用于关键词在段落层面的展开。
(三)关键词描摹的程序性知识
如果说关键词的展开是从宏观上思考如何去表现关键词,那么关键词的描摹则是从微观上如何把关键词表现出来,也就是场面描写时如何确保关键词在某个事件(环节)中得到突出表现。
要做到这点,就要想方设法让读者的目光在关键词上多停留一会儿,让读者对关键词引起重视和思考。我们可以经常点点题,但更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关键词浓墨重彩地表现出来。如果作者能做到让读者时时想到关键词,那作文就成功了。
描摹关键词就是描写场景。把场景描写具体生动的方法很多,这里笔者只强调非常实用的两种:一是要尽量描摹出多种感官的感受,笔者称之为“多感官描写法”,就是对关键词的描摹,不光写看到的,还要写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让描摹的关键词被读者立体感知到,这样的描摹让读者对所表现的关键词感受更加全面深入;二是要让所描写的对象打上我们的心灵印迹以及情感烙印,笔者将其叫作“开掘内心法”,就是对关键词进行描摹时,不仅要写自己感官感觉到的内容,还要写自己内心感受到的东西。还是举例加以说明:
例1 通过对多感官描写来描摹关键词。
同学们大多认真地埋头赶作业,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同学扔下笔,在津津有味地翻着书,也有几个同学趴在桌上补觉。(视觉)空旷的教室里只有四十一位同学浅浅的呼吸声、翻书声以及笔划过纸上的沙沙声。(听觉)
突然地,耳边传来一个同学的讲话声,很轻,但我还是能清楚地听到她讲的话,她正在向后桌请教一道数学难题。在短暂的谈论后,教室又恢复了安静。
“啪!”一道平常绝不会引起大家注意的撞击声在此刻却犹如平地惊雷,我被吓得差点将手中的笔抖出去。抬头一看,原来只是一位同学的铅笔盒掉了。“呼……吓死我了。”“好吓人啊!”……耳边传来同学们小声的议论,伴随着吸气声以及小小的深呼吸。“吵什么,做作业!”讲台上的班干部喝道。在班干部的镇压下,大伙渐渐地又安静下来,一时间,班中安静得让我连同桌手表的走动声也能听见。
【说明】这个片段所表现的关键词是“骚动的教室”,作者通过描摹在教室里的所见所闻,就让教室的骚动得到了突出表现。
例2 通过开掘内心来描摹关键词。
“快来看一看、瞧一瞧,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精美电风扇,夏季的随身宝……”一阵抑扬顿挫的吆喝声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我急忙走过去一看:那电风扇可真精致,虽然比真电风扇小很多,但样子完全跟真的一样。用手一按开关,一阵凉爽的风直扑我的脸而来。“真好,下次上完体育课,我就把它一按,多么惬意啊!再也不用跟别人抢风扇了。”我对那电风扇爱不释手,开心地问摊主:“多少钱?”摊主真奸,一看我喜欢,便伸出两根手指,笑眯眯地说:“不贵,不贵,只卖十元!”都怪我自己把欢喜写在了脸上,摊主才来了个狮子大开口,好贵啊,要花我一半的积蓄啊。我想买又舍不得钱,想走又舍不得小电扇。我皱着眉头说:“你抢劫啊。八元卖不卖?不卖我就走了。”摊主眼看到手的生意就要飞了,无可奈何地说:“好吧!”我仿佛怕他反悔似的,一把抓过电风扇,扔下八元钱走了。
【说明】这个场景的关键词是“买电扇”,试想一下,如果把片段中的心理描写都去掉,这个场景是多么枯燥。小作者把自己的心理放进文字里,读者读到的不仅是小作者所传达的内容,更有他的个性品格。这个场面描摹得多么细致生动啊。
教师如果能教会学生以关键词为抓手,写作前心中有关键,全文展开时有思路,场景描写有方法,学生学会了这些程序性知识,写记叙文何难之有!
(四)围绕关键词进行自主评改的程序性知识
作文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但作文修改一直是个大难题。利用关键词作文法的自主评改却变得简单了,对突出关键词无益的语言要缩减,关键词表现还不够到位的地方要增加语言。
其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一是对关键词进行评估,所定关键词好不好、有没有新意、有没有创造性。
二是对照关键词进行评改。首先,作文的内容,有相关的事件支持关键词吗?没有的话,要增补有关事实。所写的事件能恰当地表现关键词吗?有新意吗?其次,作文的详略,表现作文关键词的句子充分吗?如不足,请增补。与关键词关系不大的句子多吗?如多余,请缩减。
三是评改内容和主题的关系。如果内容不能明显地体现文章的主题,不妨用议论、抒情性的语言加以点明。如果内容已经表现得比较到位,可以思考一下怎样能让全文结尾更含蓄有味。还有对语言的修改,务使语言更加准确、流畅、生动。
以上就是笔者以关键词为核心,在作文(记叙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所开发的一些程序性知识。它们包括确定关键词—展开关键词—描摹关键词—修改语句以表现关键词四个环节。四个环节始终紧扣“怎么做”这一核心,给学生写记叙文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加强了写作的过程性指导,让学生依法而行,缘法而做,学有所获。当然,因为是自主创新,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不揣浅陋,以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参考文献:
[1]吴吉惠.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与学生能力的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116-119.
[2]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72.
(责任编辑:巫作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