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吉昌(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山东 郯城 276100)
高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浅谈
侯吉昌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山东 郯城 276100)
摘 要:文言文翻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使他们具备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具体来说,高中文言文翻译要注意以下几点: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合乎情理,语言简洁”的原则,做好“留、删、补、换、调、意”,尤其是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时,要注意联想迁移、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固定句式。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原则;翻译方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博大精深;经史子集,浩如烟海,异彩纷呈,蔚为大观。古文是传统文化的根,传统文化滋养了我们的人生。古人寒窗十年,甚至穷其一生研究文化典籍,于是大师辈出。曾几何时,古文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这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社会的悲哀?弘扬古代文化,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热爱文言文,消除他们对文言文的距离感、陌生感、排斥感,使之拥有一定的古文积淀,具备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不敢侈谈学习古代文化的重大意义,仅就如何指导高中生突破文言文翻译谈几点体会,与各位同仁分享。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命题人独具慧眼,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句子让考生翻译,并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文言文中常见的重要实词、重要虚词、词类活用、固定结构和特殊句式常常设为采分点。那怎样让学生正确翻译这些文言文呢?
众所周知,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重要基础是丰厚的古文积淀。利用好教材,适当拓展,夯实学生的古文积累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扎实的古文积累,任何答题方法和技巧都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高中文言文翻译必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合乎情理,语言简洁”的原则。所谓“直译”就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在译文中找到对应,即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若直译无法准确表达原文意思,就要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准确、完美。
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或者明确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基本道理,做到心中有数;其次,不能孤立地理解要求翻译的句子,一定要把相关句子放到原文中理解,遇到疑难词句,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敲;再次,要用好草稿纸,先打草稿,译完后,再修改检查,看文意是否表达清楚,前后是否对应,上下文是否一致,语意是否符合语境,然后誊上答题纸,做到字迹清晰工整,不写错别字。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阅卷原则是按点赋分,因此必须注意:(1)译准实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词,修辞语句等);(2)译准虚词(高考常考的18个虚词);(3)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4)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复句关系)。
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可以意译。在忠实于原文意思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易懂。其不足之处是译文和原文不能字字落实。如“衡下车,治威严”“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张衡传》),如果直译成“张衡走下车子,就树立威信”“视察事情三年之后,就给朝廷写信乞求赐还自己的身体”,读起来很别扭,让人不知所云。这时就需要意译,将“下车”译为“到任”,“视事”译为“任职”或“到任办公”,“乞骸骨”译为“请求退休”。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意。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等,翻译时都可保留不变,而有些特定名称在文中较难辨别,就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结合文意、句意,辨别清楚。“删”就是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助词、倒装句中的标志词、表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等。“补”就是增补,文言文中多单音词、省略句,要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主语、宾语、介词等)或补出省略的语句。补出的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把古汉语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意”就是意译,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翻译有关文字。
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联想迁移。
一是联想课文。考试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应先联想到相关的课文内容。如“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2010山东卷),句中“乞”的意思,联想《张衡传》中“上书乞骸骨”和《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可推知是“请求”之意。
二是联想成语。试卷中要求翻译的文言词语较难理解时,联想一些熟悉的成语即可做出正确的解释。如“出令不改,则民正矣”(2011山东卷),句中“正”字联想成语“改邪归正”,可推断出是“正道、正轨”之意。
第二,注意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也是高考命题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正确推断其意义。如“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2010山东卷),句中的“师”系名词用作状语,意为“用对待老师的礼节”。
第三,注意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人看重。要想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必须译出其句式特征。如“勿惧以罪,勿止以力”(2011山东卷),该句既是省略句,又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既要补充出主语,又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序,结合语境译为“(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第四,注意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非常普遍,这正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最大障碍。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古今异义词,翻译时要特别注意,不可以今译古。如“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2008山东卷),句中的“无论”是“不要说”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则是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第五,注意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有相对固定的意义,翻译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如“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全国卷),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吧”。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更何况文言文翻译这个老生常谈、小生常聊的话题呢?让我们集思广益,狠抓落实,细化考点指导,强化满分意识,共同做好高三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祝珺.高中文言文翻译浅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4).
[2]何振龄.浅谈文言文的翻译[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4).
[责任编辑 房晓伟]
Initial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HOU Ji-chang
(Meiao School,Tancheng Shandong,276100,China)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is the key and the difficulty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Teacher must instruct the students to grasp the methods of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foster their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classical Chinese sentences.More concretely,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s: adheres to the principle of “literal translation playing the dominant role,free translation the supplementary role,reasonable,concise”,takes the “retain,Delete,Supplement,Exchange,adjustment,free translation”as the theme,especially When you have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some words,remember the association and flexibility of the words,and the special sentence patterns.
Key words:Classical Chi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principle ; Translation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2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129
作者简介:侯吉昌(1971-),男,汉族,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荣誉:郯城县语文名师、十佳班主任,多次获临沂市优秀教学奖,举行市级公开示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