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瑞
摘 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限制、制度桎梏、人才匮乏等困境,提出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小企业;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逻辑,要求对“管”树立全新理念。除了放管结合,管本身也需要改。现行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更多向中小企业倾斜。现实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活跃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创造新技术、新业态的生力军。它们的创造力和灵活性决定了,其在提供新供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供给侧要通过产业的调整,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率,来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通过结构性改革调整,应该对2016年经济的增长有一个乐观的预期。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传统的先增长后治理、追求增长忽视公平等发展方式失去了可持续性,必然走到尽头。
一、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现状
新常态下,结构调整是一种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是中国无法回避、必须进行的一场变革。结构性改革是改革的重头戏,也是考验中国经济能不能转型升级的关键。
竞争性、适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是中小企业所具备的天然特质,这样的特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创造经济活力,更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扩大就业渠道。为了更好迎接大众创业、创新时代,我们对中小企业的观念和态度亟待转变和提升,重新审视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努力推进供应侧结构改革。
(一)发展规模小。中小企业在生产、人员、资产规模以及影响力都小于大企业,因此薪资和福利方面,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都不具备以吸引人才。更何况,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大企业差,无论是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将受到的影响都远大于大型企业,对于人才的发展,中小企业劣势明显。
(二)行业分布广,但地域性强。分布于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和复杂。中小企业的排外企业氛围往往因为其活动范围不小和很强人员构成的地域性,不利于新进人才的吸引和融入。更严重的是,中小企业往往坐落于中小城市、城镇甚至是偏远乡村,人才难以引进和保留。
(三)个体影响企业。中小企业中,企业生产和运行的稳定性多受经营者和职工的行为的影响。相较于制度在大企业中维持稳定性的作用,中小企业往往更依赖个人的力量。
(四)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不仅仅体现在资金不足与融资困难方面,更多的体现在产业、税收、投资等各方面受到的政策歧视与制度限制。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一项调查,中小企业拥有中国一半以上的发明专利,但其有效专利数和企业业绩之间的正向关系却非常微弱。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同时维权意识不足和维权成本过高也在无形中降低了侵权行为的违法成本;知识产权交易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创新成果实现资本化的动力不足;国家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的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缓慢。
二、加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以及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据2015中小企业统计年报显示:全国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占全部企业营业收入的40%;全国中小企业服务和产品的价值创造约相当于GDP的60%;全国中小企业纳税额占50%;全国中小企业在增加的就业、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全国中小企业提供40%就业机会。
通过分析世界各国类似的成功经验,通过选择专业化经营细分市场,使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专补缺、以小补大,走向专业化的发展路径,这是一个在激烈的竞争中多数中小型企业获得的生存和发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同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满”、“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与大型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不仅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的发展,也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现代科学技术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朝着规模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向着更小、分散的方向发展。中小企业的分散生产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在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或者是一个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管理、业主和发明家于一体,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自第二十世纪70年代,中小企业的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他们的信息系统在微型计算机,半导体元件,印刷电子和新材料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只有在短短的几年或十年,许多中小企业,在世界上著名的快速增长的大型公司如休利特帕卡德、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
三、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措施
中小企业是大企业成长的摇篮,也是促进我省经济增长的新形势下,扩大就业,增加财政资源,保证社会稳定的主导力量,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
第一,中小企业作为融资需求的主体,其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提高信用意识,形成信用文化,并将信用建设贯穿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以规范的信用评价体系为标准,对企业自身的信用资源进行实时量化和提高,不断提升信用等级。
第二,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体系,应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各类民间商会为桥梁,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依托,尤其是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在人才、技术服务、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第三,未来中小型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浩大,也是服务其长期发展的中心任务。充分提高各级各部门对此结构调整的重视度,理解其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抓好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四、结语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构建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等不仅是中小企业长久的发展贡献,更是目前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的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力量。因而如何正确引导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支持其发展,已成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作者单位:新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 刘方.“十三五”时期提升创新能力的思路〔J〕.宏观经济管理,2015,(5).
[3] 张银平.“供给侧改革”是面向全局的战略性部署[J].上海企业,2015,(12).
[4] 孟庆敏.科技服务业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D].南京: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