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
有分析认为,目前经济的关键在于政府起用需求政策,需要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端刺激之间取得平衡,过度倾向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虽然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侧重,但二者始终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战略上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把握好当前和长远、节奏和力度的关系,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以,供给侧改革应守好“五条底线”。
一、要充分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保持改革的战略定力。“改革红利”的产生不仅需要时间,而且需要支付“改革成本”。一些重大领域的改革,在短期内不但不能改善经济,反而会令经济更加困难,甚至可能引发各种震荡,这对改革推进者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考验执行者的战略定力。短期内较低的经济增长率要有一条底线,这个底线是6%左右。只要在这个底线上面,就要坚持住。
二、从宏观调控政策上辩证处理好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的关系,给需求端一个底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需求侧管理给力,适度有效的经济刺激政策将会为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创造更好、更大的环境。起用需求侧到什么程度才不影响供给侧改革,也得有个底线。供给侧改革不可能也不应当忽视需求端,但也不能一搞需求端,就要被扣帽子,甚至招来不改革的压力。
三、供给侧改革,不要“雷声大、雨点小”,要真干,各个部门的实招也要有个底线。2016年是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的开局之年,在这个新的特殊条件下,我们要实施相互配合的“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行政改革、国企改革、财政改革、税务改革、金融改革、社会保障改革、价格改革、流通改革,这些部门都要拿出道道来。
四、国有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主体,国企改革要加快,2016年走到哪一步也要有一条底线。重要领域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尤其需要突破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各种阻力,改革遇到的难度之大、风险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改革的艰巨性决定了供给侧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改革已经试了两年,得让全社会了解试点的结果。改革,也是要讲“质量和效率”的。
五、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得有个边界。供给侧改革本质要求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作用。什么事该放手,什么事该收手,得有底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这些层面的改革非一日之功可见,需要企业组织自身来解决。所有改革方案都要上级批准,便是一种反改革行态,分明是计划经济的回归。这种现象迟早要终结。
总之,拿出底线,也就是拿出负面清单。否则,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端刺激之间难以取得平衡,容易动摇,出现过度倾向。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