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芹 曹晓震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鸡都可感染。本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对热抵抗力不强,被污染的鸡蛋煮沸5min可杀死,70℃经过20min可以杀死,一般消毒药都能迅速杀死。
1流行特点
带菌鸡卵巢、肠道含有大量菌,可随排泄物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和用具被污染后,同群鸡常被传染。饲喂鸡白痢污染的蛋壳也感染(有的为补钙,生喂蛋壳的做法应杜绝)。患啄肉癖的鸡传染(因血液中也有白痢菌)。另外,交配、断喙、性别鉴定、苍蝇、被污染的免疫器材均可传播病原。饲养管理条件差,寒冷拥挤不卫生也是诱发本病和增加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经蛋垂直传播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播方式。隐性感染的母鸡产的蛋,有一部分蛋带菌,造成蛋内感染。孵出的病雏胎绒的飞散,粪便的污染,孵化室、育雏室内的所有用具、饲料、饮水、垫料及其环境都被严重污染,引起本病的水平传播。感染雏多数死亡,耐过者及同群未发病的带菌雏,在长大后大部分成为带菌鸡,产出带菌蛋,又孵出带菌的雏鸡。因此,有鸡白痢的种鸡场,每批孵出的雏鸡都会发生鸡白痢,形成反复感染、发病,代代相传。
2临床症状
2.1胚胎感染
造成死胚多,出雏率低,出壳幼雏衰弱,腹部膨大,食欲丧失,绝大部分经1~2d死亡。
2.2雏鸡白痢
雏鸡出壳3~7日龄开始发病,精神不振,怕冷扎堆,突出表现为下痢,排出石灰浆样稀粪,粘在肛门周围羽毛上,此粪一排出即凝固为“石灰膏”状物,若堵塞肛门,排便困难,发出吱吱的叫声。2~3周龄是发病高峰,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可达20%~30%以上。一般4~5周龄以后发病、死亡率降低,拉白色稀粪,生长发育缓慢,康复鸡成为带菌者。
2.3青年鸡白痢
多见于40~80日龄鸡,本病常突然发生,突然死亡,但不见死亡高峰。
2.4成年鸡白痢
由雏鸡白痢转化而来,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影响产蛋量,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孵化率、出雏率下降。有的鸡冠逐渐萎缩变小、发绀,时有下痢。
3剖检病变
3.1胚胎感染
正常黄色肝(这是因为雏鸡的肝功能还不健全,一般14日龄后肝脏颜色逐渐转为正常)上有条纹状出血。胆囊扩张,充满胆汁,卵黄吸收不良,剖检与大肠杆菌造成的胚胎与幼雏死亡病变相似。
3.2雏鸡白痢
1)卵黄吸收不全,卵黄囊内容物变成淡黄色、黄绿色或土黄色液状物,其病变与大肠杆菌病胚胎和幼雏死亡相同,有时呈奶油样或干酪样黏稠物。
2)心包膜增厚,心肌上有灰白色坏死点或小结节,心脏变形。
3)病程长达一个月以上者,肝脏严重肿大,有点状出血,或灰白色针尖状及小米粒样坏死灶或灰白色增生性结节。
4)肺脏表面在病的后期,可见灰黄色坏死灶或灰白色小结节,尤以肺的背面有粟米粒大至芝麻大的黄色或灰白色结节。与曲霉菌结节的区别在于后者剪开后切面有层次结构。肾充血或贫血,输尿管膨大,充满尿酸盐。有时肾小管有尿酸盐沉积。
5)盲肠有时会出现干酪样栓子。有的在直肠黏膜可见散在的斑点状白色隆起,该隆起有时充血呈红色。
3.3青年鸡白痢
突出的变化是肝脏肿大数倍,整个腹腔被肝覆盖,肝表面上可见散在或较密集的小红点或小白点,腹腔充盈血水或血块。
3.4成年鸡白痢
常见病变是卵巢与卵泡。
1)卵巢与卵泡变形:呈梨形、三角形、“纺缍型”或不规则形状。
2)卵泡变色:呈灰色、灰黄色、黄绿色、紫红色、铅黑色。
3)卵泡内容物变性:有的稀薄如水,有的呈米汤样,有的黏稠呈油脂样或干酪样。有的卵泡破裂,卵黄落入腹腔,形成卵黄性腹膜炎。
4)卵黄蒂变长像钟摆一样。成年鸡白痢严重者,其肝脏、脾脏上也会发现灰白色坏死点。
5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要用细菌学检查。
6防治措施
1)消灭带菌鸡,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方法。用血清学方法检出阳性种鸡并淘汰。
2)加强雏鸡饲养管理:育雏舍内温度要恒定:第一周33~35℃,以后每周下降1~2℃,6周以后维持在24~25℃。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和干燥,防止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鸡开饮水加抗生素,连用4~5d,冬春季开饮水中要加1%-2%的红糖水,以增加热量。可选用的抗生素包括: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
3)治疗用于鸡开饮水的药,以及治疗大肠杆菌的药物均可选用。
4)微生态制剂防治:可长期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或微生态制剂,控制有害菌的繁殖。但是要注意益生素不能与抗生素类药物同时使用。
5)做好孵化场和孵化箱以及种蛋的消毒灭菌工作,以减少鸡白痢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