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繇书法“艺术美”探析

2016-07-23 05:28闫冬雪
书法赏评 2016年2期
关键词:结体点画艺术美

■闫冬雪



锺繇书法“艺术美”探析

■闫冬雪

锺繇,字元常,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 (公元151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 (公元230年)。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汉魏更替的时代,亦是“新书风”在士大夫阶层逐渐兴起的时代。新书风是以真、行、草书的产生为特征,锺繇正是这一时期新书风的集大成者,兼善诸体,尤其是他楷书那“不和法度”、因字赋形、大小参差不一的书法意象正是锺繇书法风格的理想表现。而书法风格的艺术表达,又离不开其独到的技法来支撑,因此本文将从风格及技法两个方面对锺繇传世书迹的“艺术美”进行分析。

一、锺繇书法的“风格美”分析

1.古雅之美

对于锺书“古雅”这一风格特征,古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唐代张怀瓘说:元常真书“古雅有余”。[1]又明代王世贞评锺书曰:“锺太傅 《荐季直表》虽时代不同,而古雅则一”。[2]“古”有高古,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之意。锺繇生活在书法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代。去古未远,这时期由于楷书刚从隶书蜕变而来,楷书的法度尚未发展成熟,隶书仍然在普遍使用。因此,在书写楷书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隶书的笔意与结体特征,从而形成了保持着相当浓厚汉隶遗意的小楷,体势微扁,横和捺的收笔处重按铺毫,并带有隶书的波磔,着意的翻挑,飞扬的笔势,古意拙趣尚多。这些特征与后来的王羲之小楷的笔画较直露、体势较方整、行距较近的表现方法,以及清劲峻峭、隽秀妍媚的风格相比自然更显高古。正如元代袁裒 《评书》所谓:“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遗风,故其体质高古。”[3]另外,锺书还带有篆书圆转的笔意,使之更增填饱满、古厚之气。

“雅”则有优雅,从容之意。锺书的“雅”是通过字体在结构上所呈现的“偏”“正”“斜”“侧”的体势以及用笔的轻、重等方面的情态美感而言。锺繇书法无故做扭捏之态,笔画书写与结体章法的安排都从容自在,如盛唐美女在闲庭漫步,雍容华贵、气质优雅。“雅”还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文人士大夫的“学问”和“品味”。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学富,则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锺繇书法古朴脱俗、从容优雅,无疑是高品位、高格调的艺术。

2.天然之美

“天然”是中国书法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书家品评书法的重要标准。如果说“秩序美”是书法遵守的原则,那么“天然美”则是中国书法发展的活力。“天然”指的是一种未经过人工雕琢、浑然天成的事物的本态,有一种毫无扭捏之态的意趣。锺繇“每见万类,皆画象之”[4]的美学观点实际上就体现出对“自然”的崇尚。并且他流传后世的书迹如 《贺捷表》《荐季直表》等,都体现出一种纯朴天然的气象,将自然万类与书法艺术融合在一起,毫无做作狰狞之气,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一般遗世独立。从其字里行间所透出的书写状态,也宛如行云流水、随意而成,达到了神游天外的艺术境界。细观锺繇书法,能令人想起“云鹄游天,群鸿戏海”[5]的生动画面,字与字之间或偏旁与部首之间就像一条条活泼、可爱的鱼儿,时而蹦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一切都是那样自然、随意。正如姜夔所云:“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6]对于锺书的“天然”之美,后世多有赞誉。如庾肩吾 《书品》曰:锺书“天然第一,功夫次之”。[7]这里是说锺书比之王 (羲之)书,“功夫”不及王,而天然过之。连“书圣”王羲之在天然方面,也不得不居于锺繇之下。

2.稚拙之美

刘熙载云:“正行二体,始见于锺书,其书之大巧若拙,后人莫及。”又云:“评锺书者,谓如盛德君子,容貌若愚,此易知也。”[8]“愚”即“拙”。“稚拙”也是钟书的一个典型特征。“稚拙”有不成熟、稚嫩之意。让不了解中国书法的人观赏锺繇书迹,大多数观众无疑首先的评价是“字体不成熟,笔画幼稚”,但是作为懂得书法美学的人来说,凡是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其字里行间就是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也就是所谓的“天然巧成”,不做作,不掩饰。汉魏时期,在篆隶的映照下,楷书是开新风的,一切还在自由自在的尝试阶段,结体法度还不是十分工整,但难得的是它自然率真,天趣盎然,使人看后觉得妙不可言。唯其稚嫩,才能见出自然与真性情。其时,锺繇书迹让后代看重的就是它的“拙”。稚拙更能体现出书法家的自然质朴的意趣。黄庭坚说:“凡书要拙多于巧”。[9]唐代窦蒙释“拙”“不依致巧曰拙”。[10]米芾说“都无刻意做作乃佳”。[11]南宋姜夔也提出“与其工也宁拙”[12]的美学观点。锺繇的书迹之所以传百代而不衰,绝非有什么耸人听闻的故作惊险之笔,而是不事雕琢古拙朴茂。锺繇在书法艺术中所表现出的“稚拙”之美,对后世影响深远。

4.含蓄、幽深之美

含蓄是一种修养,一种情趣,一种韵味。初不留意,久之则意味悠长、耐人寻味。李嗣真 《书后品》云:许靖“常叹曰:‘锺书初不留意,试作之,乃不可得。研之弥久,如有仿佛。’乃知有画龙之惑耳,安可厚诬乎?”[13]“初不留意”体现锺书“含蓄”之美,“研之弥久,如有仿佛”则体现钟书“幽深”之美。梁武帝云:“学子敬 (王献之)书如画虎也,学元常 (锺繇)书如画龙也。”[14]实际上也暗含了锺书“幽深”之意。“虎”世人所能见,“画虎”相对比较容易;而“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亦是中国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所以梁武帝以“画龙”来比喻锺书,是对锺书的极高评价,也是对锺书“含蓄”、“幽深”之美的肯定。锺书的含蓄、幽深之美实际上是通过其沉稳、老练的用笔以及质朴、憨厚的点画形态表现出来的。并且锺繇流传后世的书迹多为其晚年所书,“人书俱老”,故写每一笔,都体现出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感,深具含蓄、幽深之美。

5.厚重之美

虽然在古代书论中有“胡书肥、锺书瘦”[1]的记载,但是从锺繇流传下来的书迹看,锺繇书法不但不瘦,反而相对于他后世的书家书迹更厚重一些。尤其是在 《荐季直表》中,这一特征表现最为明显,有人认为是传摹失真造成。笔者不否定这个可能。但应指出的是,比较书家书法的“肥”或“瘦”要看其参照本体。根据羊欣“胡书肥、锺书瘦”的说法,只能肯定锺书相对于胡 (昭)书是瘦的,但不能就此认定锺书就是“瘦”的。因为从其流传下来的书迹看,相对于后世书家的书迹显然又是肥的。“肥”则“厚”,“厚重”是锺书相对于他后世的书家书迹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笔者欣赏锺书的一个重要方面。厚者,耐人寻味,给人以憨厚、朴实之感。就好似话剧中,敦厚、朴实的角色通常都会用外形稍微偏胖的人来扮演;奸诈、虚伪的角色通常用身材或脸型清瘦的演员来扮演。锺繇书法的厚重感主要是通过其用笔的法度与力度来表现的。锺书笔笔中锋,线条圆劲有力,并且下笔稳健,按如打桩,没有任何媚俗、浮夸之笔。故其书具有厚重之美,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古质”的楷模。

二、锺繇书法的“技法美”分析

1.用笔美

锺繇的用笔由隶书演化而来,他仍然保留了篆隶的“中锋”用笔,锋直行于画中,线条沉着圆曲。“圆乃劲”,所以黄庭坚说“锺书笔法清劲,殆欲不可攀”,确为的论。另外从用笔的形态上讲,锺书既留有篆书的圆转笔意,又留有隶书左右开张的“波磔形态”,故锺书有一种淳古、劲逸之美感。正如丰坊所说:“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籀,然后结构淳古,使转劲逸。”[16]此外从笔触上讲,锺书用笔并无故作复杂、扭捏之态,而是顺势尖锋入笔,稍顿,然后锋藏于画中直行,至笔画末尾处顺势收笔,力达笔端。行笔过程中按如打桩,提如拔钉,虽不能达妍美之趣,却大大增强了笔触的气度与厚度,是“力”与“质”的呈现。

2.点画美

倪后瞻说:“锺书须玩其点画,如虫、如鱼、如枯枝、如堕石,其趣止在点画之间。”[17]张怀瓘曰:锺书“点画之间,多有异趣”。[18]下面笔者对锺书的点画形态做一具体分析。

(1)点

从锺繇流传下来的书迹看,他书迹中点的形态颇多,但多为三角形,写法都是藏锋逆入,入笔后即回锋收笔,显得凝重敦厚。这一特征在 《还示贴》中显得尤为明显。如“繇”“翔”“丝”等字。

《还示贴》选字

(2)横

锺繇写长横用笔往往前重后轻,左右横张,并且多顺势落笔、尖峰入纸、露锋起笔,重顿后即发力右行,爽利清劲。这一特征在 《贺捷表》中最为明显。如“言”“兼”“长”等字中的长横笔画尽量左右伸展,显瘦劲之态,呈横张之势。

《贺捷表》选字

(3)竖

锺繇写竖,顿峰起笔,敛锋收笔,显得短促且收敛,并且字左边的一竖都向外出钩。显示出短促、遒劲的美感。如“高”“尚”“闻”等。

《宣示表》选字

(4)撇

锺繇写撇画多逆锋入笔,充分伸展,力达笔端,放锋出笔,显示出舒展、郎阔之美。如“舍”“命”“令”等字。有的长撇写法显然来自隶书,撇的末端稍驻笔向外出钩,如 《贺捷表》中的“势”“履”“充”“勝”等字,体势古雅,劲逸。

《贺捷表》选字

(5)捺

捺画一般较长,行笔渐行渐按,至捺脚处重顿后迅疾含蓄出锋,这一用笔方法与隶书“雁尾”的写法一脉相承,是隶书的习惯写法,捺脚粗重明显带有汉隶的痕迹。这一写法不仅使字显古拙,而且更具飘逸,飞动之感。如 《贺捷表》中的“获”“反”“笑”等字。

《贺捷表》选字

(6)钩趯

钩画多是在竖画的基础上,稍驻笔后顺势平出,不作显著的上扬之姿,轻松自然,与唐楷硬钩做作的姿态有天壤之别。如“行”“寕”“鸟”“于”等字。

《贺捷表》选字

《还示表》选字

《宣示表》选字

(7)转折

锺书字中折的写法保存了篆书的圆转笔意,一般先作横,至转折处提笔调锋,微驻圆转按过,不作强烈的顿挫。“圆乃劲”,所以这一写法使钟书具有一种劲健、古雅之美。如“南”“即”“田”“因”等字。

《贺捷表》选字

3.结体美

(1)字态横张欹侧

锺繇书法结字特点与后世楷书相比明显是取“横势”,这实际上是保留了隶书的结体特征。本文在第二部分中已经阐述过锺繇草创楷书、变隶书结体的横势为纵势。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实际上任何一种书体转变成另一种书体,原有书体的基本特征都不会很快被新书体所完全取代。譬如“楚音习夏,不能无楚”。[19]锺书由隶书而来,故其结体还遗留有浓厚的隶书结体的基因,即横势。

锺书的横势主要是通过横向的笔画开张,纵向的笔画短促这一方法呈现出来。一些字中没有横向的长笔画,也要通过结构的巧妙安排将字处理成疏散而横阔的形态,使字显横势。如 《贺捷表》中的“知”“路”等字。需要指出,横势并非平正。锺书的高人之处就在于它在结体上并不似唐楷那样刻意地追求平正,而是临时从宜,一任自然,呈现出左右欹侧的姿态。如“豫”:左边予字上扬,右边象字下倾;如“效”:左偏庞大,而力下落。真正达到了“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的境地。魏晋简牍、文书残纸上也经常有这类写法,这应该是楷书形成之初还没有完全脱离隶书字态的原因。但也正因为如此,锺书才更显古拙、自然之趣。

《贺捷表》选字 《荐季直表》选字

(2)上松下紧,重心下移

《荐季直表》选字

锺书的结构不同于唐楷的上紧下松,而是上松下紧,重心在下。这个特征在 《荐季直表》中尤为明显。如“守”字,宝字盖写的很大,寸字却很小;如“矜”字,最后一笔丁紧束于上部,几乎微缩成一点;还有“荒”、“穀”等字,重心明显偏下。这种结构虽不如唐楷那样具有挺拔、硬朗之美,但却别有率真、稚拙之趣。

(3)端和疏散

锺书结体的另一特点即是气息流通,端和疏散。锺繇突破点画间的匀称分布,使字内有大块之白,而且尽量减少点画间的触笔,有的字竟无触笔,如 《还示贴》中的“苦”“示”“耶”等字。凡字内之方框均不封闭,必留一二个、甚至三个气口,以求活气。框内之点画,亦不与框架相处,其位置又生变化。如“白”“值”“高”等字。

《还示贴》选字

4.章法美

锺书整体的结构与布局,采用了纵有行横无列的布局,没有设定界格,也不死守平均 (这大概与其承继汉简书写方式有直接关系),并且横行字与字之间的距离非常紧,体现出茂密之感。而纵势列与列之间的距离则非常疏朗,同时也衬托了横行字距较近所呈现出来的茂密。另外从 (图1)中可以看出,锺书每一行之中,每个字的体态、长短、大小也是参差不一,与法度森严的唐楷 (图2)相比更显生动、活泼。需要强调的是,锺书尽管有大小、长短、疏密的不同,但笔画之间的起承、上字与下字之间的映带,都在笔势的裹束管领下,随字形大小为势一任而下,虽笔断而意连。正如包世臣所谓:“锺 (书)不草而使转纵横。”[20]锺书这种合乎自然的章法安排,被后世许多书家所认可。明代董其昌曾云:“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21]意思是说,作书时分间布白、结构安排最忌状如算子、一味平正,应当长短错综、疏密相间、有收有放。

综上所述,锺繇书法艺术具有古雅、天然、稚拙、含蓄等的的美学特征,而这些艺术美的的呈现则是锺繇以独特的技法,在点画、结体及章法方面的经营创造来实现的,因此,锺繇书法的美学特征与他的技法特征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这些风格形式美不仅代表着锺繇书法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亦对后世书家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张怀瓘 《书断》。见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第178页。

[2]明·王世贞 《艺苑卮言》。见 《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4月第122版,第172页。

[3]元·袁裒 《评书》。见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第200页。

[4]宋·陈思 《书苑菁华·秦汉魏四朝用笔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39页。

[5]南朝梁·梁武帝 《古今书人优劣评》曰“锺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同①,第81页。

[6]南宋·姜夔 《续书谱·真书》。同①,第384页。

[7]南朝梁·庾肩吾 《书品》。同①,第87页。

[8]清·刘熙载 《艺概》。同①,第693页。

[9]宋·黄庭坚 《论书》。同①,第241页。

[10]唐·窦蒙 《述书赋》。同①,第69页。

[11]北宋·米芾 《海岳名言》。同①,第362页。

[12]南宋·姜夔 《续书谱·用笔》。同①,第388页。

[13]唐·李嗣真 《书后品》。同①,第138页。

[14]南朝梁·萧衍 《观锺繇书法十二意》。同①,第78页。

[15]南朝宋·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同①,第46页。

[16]明·丰坊 《书诀》。同①,第506页。

[17]明·倪后瞻 《倪氏杂著笔法》。同②,第415页。

[18]唐·张怀瓘 《书断》中。同①,第178页。

[19]南朝梁·萧衍 《观锺繇书法十二意》。同①第78页。

[20]清·包世臣 《艺舟双楫》。同①,第661页。

[21]明·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同①,第540页。

作者单位:汉江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结体点画艺术美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规范化的清代刻本宋体字与楷书结体差异浅析
点 画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一)
七绝·春雪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二)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