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倩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信息消费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信息消费产业相关税收政策的运用与缺陷,提出了完善信息消费相关税收政策,推进扩大内需的对策建议。要制定促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刺激信息消费的税收政策;实施推进信息企业优化升级的税收政策;完善有助于培育信息消费新供需的税收政策。
【关键词】 信息消费产业;税收政策;扩大内需;对策
一、我国信息消费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正在成为影响其发展的核心因素。近年来,我国政府极其重视消费不足问题,高举着扩大消费需求的旗帜,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来解决该问题,如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提倡全民旅游消费,加强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其中,信息消费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正吸引着国内各界的眼球,尤其是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信息产业发展,并把其视之为拉动内需的一剂良药。
1、信息消费与信息产业的定义
一般认为,消费者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消费信息服务与信息产品的经济活动即是信息消费。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消费几乎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消费等各个领域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消费者对手机、平板等多种信息产品的使用促进了信息消费;另一方面,类似于语音通信、网络数据使用及软件安装等各种信息服务方式也增加了信息的消费数量。在现代社会中,这些都是较为传统的通过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直接带动消费的模式,在各种高科技数字技术兴起并逐渐运用于信息产业之后,信息消费的范围扩大了,还包含了一些通过间接方式带动消费的新型模式,例如B2B、C2C、B2C、支付服务、云计算等等,并且这种新型间接服务模式能够极大程度地扩大内需,正在成为政府扩大内需的主要方式。而信息产业是以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主体的IT产业,其主要是通过信息手段和技术,快速收集、整理、储存、传递信息情报,提供信息手段、信息技术等服务的产业,其主要包括三种产业类型,即生产和分发信息行业、传递产品和数据的行业以及数据处理行业。信息产业是一门新兴的产业,它凭借着知识密集型、高渗透性、低消耗高增值等特点逐渐成为了全球主导产业,对各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收集、处理及运用信息已经成为了各国关注的重点,而信息产业的高效率发展将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整个国民经济结构。
2、信息消费产业对拉动内需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拉动内需的经济模式已经在资源使用、规模发展、环境污染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然而,信息消费产业除了在人们消费总量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在消耗资源、污染环境、扩大规模等问题上也有其自己新的、有利的特点,而其本身的这些特点将极大程度地促进国家内需的增长。首先,从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上看,信息消费呈现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特点;其次,信息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具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再者,就信息消费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而言,其有“带动性强”的特点;除此之外,安全隐私问题对信息消费也尤为重要。
群众化、无污染、安全性这些特点为整个社会信息消费产业发展的范围和环境奠定了基础,给其拉动国家内需提供了可能,而其对整个社会的带动性正是扩大内需的核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社会的轮廓逐渐清晰,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使得信息消费逐渐成为其追求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方法。信息交流作为最基本的个人信息需求之一,在移动通讯技术普及的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仅2014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就达到6.86亿人,智能终端市场也延续强势发展势头,产销量居全球首位。[1]信息消费的带动性则表现在其对经济的贡献和对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上,从数据上看,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会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2]我国信息消费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普及之后,对于拉动消费会起到很大作用,据初步测算,现在信息消费可以达到两万亿到三万亿人民币的规模,而且发展的速度非常快。[3]由于我国人口比较多,在信息消费这个领域里,市场的潜在规模非常大,所以促进信息产业的完善,对于拉动内需是很有用的。同时,信息消费能够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在改善民生方面可能会形成一些以信息服务业为特征的新的产业,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业。
3、我国信息消费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3年8月,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的印发,信息产业和信息消费的发展势态一发不可收拾。在信息产业上,文化传播体系在技术、传输和覆盖范围上进步飞速,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和数字文化内容也得到了大力地发展,并且开发出了大量新型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使得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当然,信息消费数据也相当可观,根据通信企协的消息,2014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1.34万亿元,同比增长20%。截至6月底,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1.98亿户,宽带接入速度稳步提升;4G用户接近1400万户;移动宽带用户数达4.8亿户,占移动电话总数的38.5%。智能手机出货量近2亿部,占手机出货总量比重达到87%。移动数据收入和流量分别增长46.4%和52.1%。[4]另一方面,政府则以智慧城市为着手点,不断增加对信息化社会建设的投入,仅仅在2014年,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投资规模就接近2000亿元。[5]
面对信息消费不断增长,对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越来越大的情形,我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信息消费的作用,并展开了大量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的讨论。倪霓和王怡璞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促进信息消费的相关税收政策上展开了讨论;郭红雨等着重研究了信息消费将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的税收收入;杨春立则通过对2010年-2013年信息消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加速“宽带中国”、“数字家庭”,扶持信息产业等的政策性建议。除了越来越多的文献,各级政府也相继投入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安徽省出台了加强快递网络建设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文件;浙江省则鼓励城市发放信息消费券;另外,2015年7月,上海举办了国际信息消费节, 这是目前国内首个面向信息消费经济的多级别、多层次、多元化、互动性系列的活动,将是中国的信息消费成为扩大内需主要途径的标志。
目前,由于中国国内需求和消费不足,使得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出现了滞缓的现象,中国急需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消费。在科技不断进步和新兴产业不断出现的过程中,信息消费对扩大内需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以信息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升级将成为经济内需增长的直接动力。然而,由于国内市场缺陷和政策原因,信息产业的发展却面临着许多困难,将给信息消费作用的发挥带来影响。
二、我国信息消费产业相关税收政策的运用与缺陷
作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之一,税收政策和制度对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信息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不可忽视,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的优化,是提升信息产业内涵质量、促进信息消费发展、优化信息交流环境的重要途径。下面从我国信息产业已经实施的相关税政策以及制约信息消费发展的税收政策原因两方面来分析。
1、国内信息消费产业相关税收政策的现状
意识到信息消费在市场中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政府开始大力优化政策环境,并通过深入分析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兴业态、新兴商业模式的特点,积极探索与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其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一是逐年完善能够刺激信息消费的相关税制内容。税制是保证信息产业高速平稳发展的基本前提,政府也日益重视与信息消费有关的税制部分的完善,近年来,几乎每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发展会议与文件都会强调信息消费及相关税收政策的完善,如《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制定配套政策,《互联网金融企业税收征管问题探究》的课题报告中也探讨了完善税收政策与征管模式等,并且这些税收政策相继在每年的税法中都有更新。二是在信息产业的建设和研发上,越来越多的税收优惠与扶持政策被采用。首先,在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已经逐渐被运用,“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强,拆掉墙。”这些流传了几十年的俗语,被腾讯公司CEO马化腾用在了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上,足以证明了信息产业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政府也开始关注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并确定了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如:国务院通过的《“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表明要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融资环境、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等;[6]其次,在研发上,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减少开展业务的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促进企业研发活动,更新信息技术,创新信息产品与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增加信息产品与服务消费,从而拉动国内消费。如上文中的《关于全面坚持依法治税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对新兴的信息行业,要严格落实好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等税收扶持政策,在《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从事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网络电子出版物、网络游戏软件等产品开发和运营的企业可以享有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大量的小微信息技术研发企业保持了创新活力,使得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飞快,满足着消费者的需求,大幅度地提高了国内消费需求。
2、制约信息消费的主要税收政策及原因
(1)制约信息消费的政策原因及税收政策着力点。 尽管信息消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内需,前景非常可观,但是制约信息消费发展的因素仍然很多,其主要有居民收入水平、信息产品研发、信息资源来源和信息安全问题等方面。首先,尽管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2014年中国每月人均收入为1680元,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高达20000元。[7]另外,我国居民还有养老、医疗、房屋等硬性支出,使得其能够用于信息消费的支出更少;其次,由于信息产品的更新淘汰太快,信息产品研发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若是产品销量不好,则可能会影响下期投资,面临破产;再者,信息资源来源于人民群众,而人们在提供信息时往往很少拿到报酬,如网络信息大部分是免费上传的,信息使用几乎也是免费,这样会降低信息提供者的积极性;另外,网络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有些用户害怕信息泄露,也会选择减少信息消费。
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市场的活力进一步被激发,要素活跃度明显增强,税收政策在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刺激信息消费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信息消费拉动内需中存在的问题,税收政策正是以上文中提到的四个制约因素为着力点,即:如何运用税收政策增加居民收入,通过什么样的政策刺激企业研发新的信息产品,怎么样扩大信息来源、鼓励人民提供信息。以及用什么政策提升信息安全性、增加信息消费。
(2)阻碍信息消费的相关税收政策原因。首先,在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完整的信息税制。从改善税收政策运行环境看,决策层面需要在利用税收手段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刺激信息消费这一重大问题上统一考虑、提高认识,加强财税部门同其他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增强政策的衔接和协调,集中信息资源,以此优化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消费升级的税收政策运行环境。
其次,我国关于信息消费相关税收政策仍然不是很完整,存在着许多不足与漏洞,尤其是在新兴的数字信息领域,由于时间和经验不足的关系造成税制不全,使得大量信息被消费而未被计入信息消费总额,形成“伪消费”,因此,这些不健全的税收政策将难以保证信息产业发展尤其是刺激信息消费拉动国家内需。这些税收政策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信息产品与信息技术研发阶段虽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但还是不够,导致了许多中小型研发公司担心投入太多资金无法及时收回而承担破产的风险,而这些中小型研发公司正是我们国家信息技术研发的核心力量,其缺乏创造活力将直接影响信息内容与服务的创新,减少信息消费;其二,我国缺乏直接刺激信息消费的税收措施,如给予购买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居民一定的补偿、鼓励信息产品与服务供给者降低销售价格(假期活动、税收返还等);其三,在信息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信息产业投融资方面还没有足够的税收政策来支持信息产业的发展,农村地区是信息消费发展的一支潜力股,如果农村地区发展的好,将大大的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但由于基础设施(如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的不完善,农村的信息消费仍然不普遍。在信息产业投融资方面也是由于承担风险过大,人们在投资和融资时都有所畏惧。其四,在网络信息消费方面,还没有相应的税收政策对信息的使用收费,形成较大的税收漏洞,同时,没有税收政策规定对信息的提供者付费,这样会降低信息提供者的积极性,从而间接影响信息消费拉动内需;其五,对于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许多人担心信息被泄露,而选择非信息消费,这便需要相应的税收政策打击网络欺诈,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增加人们对网络的信任;其六,信息垄断问题也日渐突出,尤其是大数据,基本上是由少数人掌握,使得信息消费具有了局限性,因此,可以用税收政策增进相关行业与部门的互联互通和衔接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