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蕾,王 丽
(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济南 250300)
鲁东地区城乡居民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以鲁东三市为例
吕晓蕾,王丽
(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济南250300)
摘要:以鲁东沿海地区居民为例,旨在探讨居民主观幸福感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提供有效的指导。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鲁东三市(青岛、烟台、威海)居民进行主观幸福感与领悟社会支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鲁东地区居民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较高,居民所能体验到的社会支持较高;主观幸福感总分均分为77.90,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较高。鲁东地区居民在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上,显著受到性别、居住地、婚姻、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的影响(p﹤0.05)。同时发现,领悟社会支持及其三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总体而言,鲁东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数较高,居民主观幸福感与领悟社会支持间存在较高相关度。
关键词:城乡居民; 主观幸福感;领悟社会支持
1问题提出
众所周知,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对于幸福,每个人又有着不同的定义与感受,正由于幸福的主观性非常强,我们把这种个人主观感受到的幸福称之为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 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身的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具有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1]。过往研究显示,主观幸福感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支持是一个重要的因素[2]。领悟社会支持(perceived social support)是社会支持的结构成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期望和评价,是对可能收到的社会支持的信念[3]。研究显示,良好的领悟社会支持有益于缓解生活压力,增加正性情绪体验,抑制负性情绪体验,从而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4]。
近年来,众多幸福感研究指出:幸福感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影响因素,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影响幸福感的诸多因素:人口因素中的性别、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经济因素中的收入状况;社会因素中的养老方式等[5]。而幸福感作为一种心理主观评价,又容易受到当地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因而在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日前,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了《2015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根据《GN中国幸福感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得出的城市评分显示,鲁东三市(青岛、烟台、威海)位居排行榜前十位。而这三市坐落在山东的沿海地区,旅游业、渔业等较为发达,经济发展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势。因此,进一步展开对山东沿海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于丰富正处发展中的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内容、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青岛、烟台、威海地区居民领悟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主观幸福感状况,从而提供有效建议,促进三市居民以一种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2方法
2.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青岛、威海、烟台三市城乡地区随机选择18-70岁的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测查,最后得到有效问卷343份。
2.2工具
2.2.1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6]
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是由黄丽、姜乾金根据Blumenthal(1987)等人介绍的Zimet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修订。该量表采用7级评分(从1到7,1=极不同意,7=极同意)。包括三个分量表,各四个条目,分别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社会支持总分由三个指标的分数相加而成,分数越高,表明所得到的总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
2.2.2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7]
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该量表是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基础上编制的,由20个项目组成,包括被试的社会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身体健康体验、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人际适应体验、自我接受体验、家庭氛围体验、心态平衡体验十个维度的主观体验,每个维度都包含两个项目。
2.3数据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3结果及分析
3.1描述统计结果
三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总分的评均分为77.90,标准差为11.85,最高得分为114分,最低得分40分。说明鲁东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但总分得分高低悬殊。三市居民领悟社会支持总分的平均分为61.23,标准差为9.30,表明居民所能体验到的社会支持较高。
3.2居民的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
3.2.1不同性别居民的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
表1 不同性别居民的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 (M±SD)
注:*表示p < 0.05;**表示p < 0.01。(下表同)。
表1数据显示,不同性别的居民在社会信心体验、知足充裕体验和家庭氛围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此三个维度分数上,女性居民显著高于男性居民。
3.2.2不同居住地居民的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
表2数据显示,在主观幸福感总分方面,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水平高于农村居民,但差异不显著;在成长进步体验、知足充裕体验与自我接受体验维度上,城市居民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在社会支持方面,农村居民的得分低于城市居民,且差异显著(p<0.01)。
3.2.3不同婚姻状况居民的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不同婚姻状况的居民除了在目标价值体验、人际关系体验、心态平衡体验及主观幸福感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此四个维度上,有配偶的居民显著高于无配偶同居的居民。
3.2.4不同经济状况居民的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状况
表4数据显示,在主观幸福感和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上,不同经济状况的居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进行事后检验发现,经济状况好的或者一般的居民显著高于经济状况差的居民(p<0.05);在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上:在社会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知足充裕体验和自我接受体验维度上,经济状况好的居民显著高于经济状况差的居民(p<0.05)。
表2 不同居住地居民的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 (M±SD)
表3 不同婚姻状况居民的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M±SD)
表4 不同经济状况居民的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M±SD)
3.2.5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
表5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M±SD)
通过表5发现,在主观幸福感总分、目标价值体验、家庭氛围体验、心态平衡体验及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方面,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存在显著差异。进行事后检验发现,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居民在幸福感总分及目标价值体验及心态平衡体验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为高中的居民(p<0.05)。
3.3主观幸福感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对主观幸福感、领悟社会支持进行变量相关分析,以此来考察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显著相关(见表6)。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领悟社会支持大多数维度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
4讨论
4.1三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状况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
本次调查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作为评价鲁东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状况和领悟社会支持状况的指标。结果显示三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总分平均数77.90,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平均数61.23。具体分析如下:
表6 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
在性别方面,男性居民与女性居民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社会支持总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女性居民得分均值高于男性居民。在幸福感量表10个维度中,女性有3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男性,分别是社会信心体验、知足充裕体验与家庭氛围体验。在面对社会的时候,可能男性往往由于家庭和自身施加的压力而对未来自己要求较高,且较难满足,所以在这三方面的满足感较低,而女性在面对社会的时候往往不会有那么多的压力和困难,并且在心态上女性居民性格比较柔和,因而在这三维度上得分较高。
在居住地方面,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差异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生活物质有了一定的保障,业余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对生活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因此在主观幸福感方面无显著差异。邢占军2004年运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对山东省范围内1224个样本(城市和乡村居民各612个)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以及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成长进步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和家庭氛围体验分量表上,城市居民得分均高于农村居民;由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对农村社会的观念与心理冲击要远远大于城市社会,因此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距反映了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差距[8]。在社会支持方面,城市的居民获得更多的来自家庭朋友及同事的支持,而农村居民由于工作的性质,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获得的支持多来源于家庭,所以在社会支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而言之,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满意度总体差异不大,这说明社会为城市和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公平,为人们创造更多出路[9]。
在婚姻状况方面,由于家庭观念在中国人眼中非常重,亲人的缺失更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因此无配偶同居(包括离异、丧偶及未婚)的居民主观幸福感很低。这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给予无配偶同住的居民更多关心和帮助,引导他们以一种更为积极、乐观的方式面对生活。
经济状况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发现,经济状况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其原因在于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利和地位,伴有更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而幸福感较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拓宽居民就业渠道、缩小居民贫富差距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相对收入水平,这样在提高收入的同时,提高他们对社会的满意度,也就提高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在文化程度方面,随着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达到大专及以上程度时,主观幸福感最高,且显著高于高中受教育程度的居民。这可能是由于高中处于学历的特殊阶段,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较高的期待,但受到自己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达到自身的目标,从而导致幸福指数降低。在社会支持方面,得分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高而逐渐升高,这可能是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增高,面临的机会就越多,生活质量也会提高,所以居民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就越多。由此可见,加强全民教育,提高人们受教育程度,对提升幸福指数有一定的作用。
4.2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本次调查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这再一次证明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部分维度存在显著相关。这表明,社会支持中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对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的提升会起到作用。
4.3 鲁东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提升建议
(1)提高居民收入。可充分利用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居民自行创业,从而增加就业渠道,政府同时制定政策以提高居民基本工资;在惠农方面,给予农民更多的补贴,提高贫困人口的低保标准,同时更要注重先进农林技术的普及培训,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应用前沿农林管理技术,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力度。加大教育投资,使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及利用。地方学校要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给予贫困地区的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同时可以降低大学教育的门槛,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提高全民知识素养。
(3)提高婚姻质量,构建和谐家庭[10]。家庭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单元,和谐的家庭有利于自身成长及社会稳定。婚姻质量是家庭和谐的重要方面,也是影响社会和谐以及自身幸福的重要因素。因此居民要树立正确的婚姻理念,从而提高婚姻质量,降低离婚率,从而提升幸福感指数。
(4)给予个人更多的社会支持。研究结果显示,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11]。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树立互助意识,对身边的家人、朋友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从而提升主观幸福感。
结论
鲁东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总体上令人满意,主要受到性别、城乡、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的影响;居民领悟社会支持总体水平较高,且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
参考文献:
[1] 曹怡李,伟强,张颖.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1):109-111.
[2] 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5):442-447.
[3] 冯娜娜,徐俊霞.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和领悟社会支持相关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0,(4).
[4] 张羽,邢占军.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6):1436-1438.
[5] 严标宾,郑雪,邱林.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3,(4):22-28.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3.
[7]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J].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2,(23):151-189.
[8] 邢占军.城乡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比较研究初探[J].社会,2006,(24):130-141.
[9] 胡义秋,潘艳丽,刘衔华,孙焕良.留守农民主观幸福感与领悟社会支持、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5):836-837.
[10]卜鹏翠.主观幸福感综述——兼述如何成为幸福者[J].陇东学院学报,2003,(2):109-111.
[11]宋佳萌,范会勇.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3,(8):1357-1370.
(责任编辑:高曼)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6.03.003
收稿日期:2016-03-16
作者简介:吕晓蕾(1993-),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王丽(1991-),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6)03-0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