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革命

2016-07-21 01:52
齐鲁周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家宅住宅建筑

家宅里的中国居住哲学

平稳发展的千年农耕时代,中国人把家宅的居住方式发挥到了极致。所谓家宅,是生命最重要的生活元素,置产不仅是最重要的人生支出,还表现出中国人对于自然、传统以及生命本身的根本立场。具体到生活中,小至一张棋枰,大到房屋器局,能够反映主人对于生活的想象与实践。

才子李渔认为“住”不仅是居停之所、家宅安置,更关系到一个人能有多少讲究生活的艺术,追求生活的质地和情趣;而对于梁思成来说,居住之地不仅是建筑艺术和历史文物,还是一个民族的心魂所系,是禀赋和哲学的展示。

中国人的家宅最讲究风水,“法于阴阳,合于术数”,一幢百年古宅不仅在建筑工艺上追寻中国人的吉祥美感,更在意子孙后代生活的和谐,甚至整个村落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在古人的生活里,山水融结、阴阳调和的最佳府邸是几辈人奋斗的精华凝聚而成。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丰富知识积累可窥一斑。

及至当代,单元房的入侵和生活方式西化的革命性转变,成为中国文化主体断裂的本质性说明。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集体大院开始,第一代中国现代居住文化应运而生。90年代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人们开始搬进了有物业管理的房子。2000年后,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健康、文化与教育等生活配套,以资源型服务为主体的社区生活,成为第三代居住的显著特征。2010年后,智能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并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获取服务与资源的方式,智能化应用造就了第四代居住方式的变革。科技和设计的飞速进步也改变了人们对居住的生态诉求。

陷落的人文精神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城市的建设已愈来愈显示出对于科学技术的依赖。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就曾指出:“我们事实上是生活在一个由机械学和电子学的无数发明所构成的迅速扩张的宇宙之中,这个宇宙的组成部分正以一个极快的步伐越来越远地离开它们的人类中心,离开人类的一切理性、自主的生存目的。

技术方面的这种爆炸性发展,也引发了城市本身发生极其类似的爆炸:城市开始炸裂开来,并将其繁杂的机构、组织等散布到整个大地上。由城墙封围形成的城市容器,的确不仅仅被冲破,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被消减了它的吸引力;结果,我们目睹了城市的优势在某种意义上退化为一种杂乱无章和不可预知的状态。简单地说,我们时代的文明正在失去人的控制,正在被文明自身的过分丰富的创造力所淹没。

现代城市人在享受物质生活便利的同时,却并没有幸福感的提升,反而在不断的炮制着永不餍足的欲求;科技发展的日益专门化使得大众更多地受到传媒的隐性控制,甚至陷入蒙昧状态而不知;对于自然的直接经验的丧失,使得人们的脑海中充满了舆论所导致的刻板偏见;以至于城市人类的情感也不可避免地被模式化或格式化。

都市社会遍布钢筋和混凝土的物化世界里,人文精神的失落已是不争的事实。

百年宅回归:在现代科技里寻找文化恒温

历史总是螺旋上升。经历文化断层后,中国人有关建筑的人文属性思考也随着财富的积累而回归。

2012年5月18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日本日中建筑住宅产业协会签署《中日住宅示范项目建设合作意向书》,就促进中日两国在住宅建设领域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开发示范项目等达成一致意见。双方积极推行“百年住宅”项目体系,在如何居住、怎样建造之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是“百年住宅”项目体系探索的题中之义。

与此同时,资源能源消耗高、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等问题的中国房地产行业也正在转型升级。而加快转变住宅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通过技术进步把房地产业从传统的建造业转变为先进制造业,建立符合产业化要求的住宅建筑体系和部品部件体系,建造长寿命高品质的绿色低碳型百年住宅,对于推动住宅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造百年住宅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生产方式上的转变,而且需要认识理念上的提高;既要有技术支撑,也要有政策、组织上的保障。因此,2015年鲁能地产成为“百年住宅”第二批示范项目载体,是山东在房地产转型发展方面的有益探索。

有意思的是,从席地到垂足,从聚居到独立,中国住宅一直都在随着时代敏感变化。今天,我们可以饶有兴味地追溯“传统”的变迁,也可以用现代科技保持传统式审美的恒温,而令李渔和梁思成当惊知己于千古。

猜你喜欢
家宅住宅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Jaffa住宅
忆秦娥 庚子元夕二首
建筑的“芯”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Lexicon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空间格义背后的举意与旁观
——《日用家当》中“家宅”的心理几何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