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恺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对“一主三辅”式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建设的思考
张恺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摘要]当代的大学生群体要承受来自学业、就业和人际交往诸多方面的压力,不免会产生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朋辈心理辅导作为高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补充和创新,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国内某大学朋辈心理辅导实践为基础,通过对朋辈辅导的规律和特点的了解,进一步思考“一主三辅”式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建设原则与实施策略,为朋辈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中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一主三辅;体系建设
朋辈心理辅导作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方式,在我国实施之初,就得到学者和专家们的普遍关注。华南农业大学在朋辈心理辅导研究和实践方面做出了最初的探索,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朋辈心理辅导机构——“阳光加油站”。为解决我国高校学生心理相关服务需求量大与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作为“适应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朋辈心理辅导被寄予厚望。但我国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朋辈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研究[1][2][3][4],而具有实证性和针对性的个案研究还相对不足。本文以某大学朋辈心理辅导实践研究为个案,分析朋辈辅导的规律和特点,探讨“一主三辅”式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策略,为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中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20世纪60年代,朋辈辅导出现在美国大学中,主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人手不足的问题,尝试通过培训学生来帮助学生,为年龄相当的同学提供心理咨询功能的服务。对于朋辈辅导的概念表述,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关注的服务领域、对象、角色和性质等重点不同。例如:Gray&Tidalln从服务领域的视角认为朋辈辅导只应限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5]。台湾学者庄涵如认为朋辈辅导是学校咨询人员鉴于服务的需求,运用经过挑选和短期训练过的学生,这些学生与受辅导对象年龄接近或稍长,具有相似经验;通过这些半专业的助人者即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对其他学生提供倾听、同理与经验分享,以协助同学探索自我、适应环境,从而增进自我成长[6]。而我国学者颜农秋则认为,朋辈心理辅导是指非专业工作者就当事人提供的情况和要求,与当事人一起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商讨,帮助当事人更有效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7]。与庄涵如所强调的“探索自我”“自我增长”的方式不同,颜农秋的观点更加注重“帮助当事人”解决心理问题。前者是以“咨询”作为心理辅导的主要工作,要求“咨询人”自我适应环境,并做出改变,以实现自我发展与提升。而后者是以帮助解决问题作为主要工作,强调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合作性。联系国内外不同学者的观点以及心理咨询特点可知,朋辈心理辅导是在特定的思想和文化背景下,采用特定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一主三辅”式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简介
某大学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在总结多年学生心理辅导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主三辅”式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并在实践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一主三辅”式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作为工作的终极目标,力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校、院和班级三级学生管理机构的支持下,构建由学校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学院学生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辅导协调员作为朋辈心理辅导的主体,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和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三个学生组织为辅助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朋辈心理健康辅导体系,如图1所示。在“一主三辅”式朋辈心理辅导体系中,充分体现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放在首位的指导思想。校、院、班三级朋辈心理健康管理机构是主体和核心,承担着学生心理信息收集与分析、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学生心理现状调查与分析、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学生心理辅导等多项任务。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和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作为辅助组织,负责朋辈心理辅导活动的组织与方案策划,经费支持,后勤保障等具体工作。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隐私、主体人格的基础上,“一主三辅”式朋辈心理辅导体系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心理特征及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咨询和辅导;同时将学生互助活动作为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将辅导工作融入到学生互助活动之中,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活动中实现情感的交流,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正确的自我认识。
图1“一主三辅”式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结构图
(二)“一主三辅”式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原则
1.朋辈心理辅导与学生管理制度相结合
朋辈心理辅导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对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将朋辈心理辅导与学生管理制度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从管理制度层面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加以规范,在提升朋辈心理辅导在学生工作中地位的同时,促进其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大学生传承道德文明和主流价值。
2.朋辈心理辅导与学生综合活动相结合
受传统观念影响,心理咨询与辅导并没有被大学生普遍接受,尽管学校提供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但接受专业心理咨询的人次偏少。朋辈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消除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辅导的抵触心理,帮助被辅导者解决心理困惑,其前提是朋辈心理辅导人员要与被辅导者建立足够的“心理契约”,得到被辅导者的心理认同。通过学生综合活动,可以迅速拉近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为“情感联系”提供机会与可能。
3.朋辈心理辅导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以专家讲座和培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形式为主,这对于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普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朋辈心理辅导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弥补其理论性过强,甚至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有效弥补朋辈心理辅导专业性不强,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深度有限等不足,便于提升朋辈心理辅导的整体水平。
4.朋辈心理辅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社会经验不足,心理成熟水平低。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提高社会适应性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其“多倾听,少介入”的特点,符合我国大学行政管理和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朋辈心理辅导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关爱和接纳,最终实现心理辅导“助人自助”的目标。
(三)“一主三辅”式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实施策略
1.三级朋辈心理辅导机构人员的要求与职责
朋辈心理辅导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其关键在于辅导者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而非心理辅导技术本身。因此,朋辈心理辅导人员的选拔工作就成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班级心理辅导协调员作为最基层的工作人员,主要以每个班级志愿者的形式出现,是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基本常识,收集学生心理动态信息的任务,以及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支持、安慰、开解等具体的心理辅导工作。学院学生心理辅导员一般由高年级的学生来担任,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具有较为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主要承担着对于班级心理辅导协调员的管理、培训和支援等工作,并能够配合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专职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应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负责朋辈心理辅导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与技术支持,协调各学生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员的管理与培训等。
2.朋辈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朋辈心理辅导与一般意义上的被动等待学生前来咨询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它更加强调的是一种主动的、互动的、建设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主三辅”式朋辈心理辅导活动通过科学的设计、合理的规划,以此吸引学生主动前来参与为指导思想。三级朋辈心理健康管理机构作为主体,三个学生组织作为辅助,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拓展训练、秘密分享、奉献爱心、主题演讲等学生活动,尽量不采用理论培训的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活动相结合。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教师作为朋辈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管理者,在不干预学生正常活动的前提下,在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并加以引导和支持。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个“准专业心理咨询”行为,辅导人员接受过心理学的相关培训,但并不是专业人员。“倾听”与“分享”是朋辈心理辅导活动中的主要手段。“倾听”可以让咨询者勇敢地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充分发泄出内心的焦虑、烦躁和不满等负面情绪,便于辅导人员及时发现和分析咨询者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享”则是让咨询者了解到其遇到的问题并非个例,其他人也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该类问题是普遍存在并且是可以被解决的。
3.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与评估
构建朋辈心理辅导的监督机构和评估体系,是保障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的重要内容。“一主三辅”式朋辈心理辅导体系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治,自强,自信,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实现自我发展。这样的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活力,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但也容易存在纪律涣散,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监督和评估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任务一方面要对组织中各成员进行监督和问责,另一方面也要对各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与奖励。只有具备有效的监督机制与激励措施,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人员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明确奋斗的目标,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以此促进朋辈心理辅导工作长期稳定的发展。
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多端,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在此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频出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寻求突破,以确保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国内某大学近年来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证明,“一主三辅”式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对于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部分典型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其中既有高校对朋辈心理辅导理论方面的认识不到位,也有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人员在选拔、培训和实际操作等方面的问题。总体来说,对于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对于尚存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当然,这有赖于朋辈心理辅导在全国高校的普及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嫣,周贤,孙潇.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模式与效果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12):25-28.
[2]苗秋生,翟瑞,杨慧琴等.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服务体系建设初探[J].广州化工,2010,(7):233-234.
[3]于秀丽,杨文新.构建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新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6-38.
[4]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2003,(9):65-68.
[5]成静.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6]常保瑞,方建东.朋辈心理辅导研究综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2):156-157.
[7]颜农秋.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5-6.
(责任编辑:王战友)
[中图分类号]B844.2;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16)03—0127—03
收稿日期:2016-05-20
作者简介:张恺(1986-),男,山东济南人,硕士,山东管理学院人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