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新
高校审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李丽新
摘要: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对审计人才的旺盛需求,高校应着力提升审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实践教学。但目前我国高校审计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目的不明确,实践教学支撑建设不力,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审计专业本科为探讨对象,提出高校应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加强案例库、实验室、实习基地以及师资力量建设,以期培养出高质量的审计人才。
关键词:审计人才;实践教学;问题;改进
为改变传统的偏重理论教学的模式,教育部于2012年2月公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规定》,通知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该通知表明,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审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高校审计专业的教学应建立相应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让审计理论和审计活动紧密结合,使审计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素养,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具体的工作环境。所以,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高校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一)实践教学目的不明确
目的是行为的指挥棒,目的明确,行动才会有的放矢。审计专业实践教学目的是与各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相匹配的。从办学层次看,本科层次的实践教学目的与高职高专不同,也与审计专业硕士(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Auditing,简称为MAud)不同;即便同属本科层次,各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也不同。所以审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应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准确定位,明确制订。如果实践教学目的不明确,后续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都会发生偏差,将会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二)实践教学支撑建设不力
实践教学主要利用案例、实验室、实习基地来进行,所以案例库、实验室、实习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必要支撑,其建设不力就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案例教学是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最早采用的形式之一,案例教学既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又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变。案例的质量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实践教学过程中案例的设计通常有三点不足:一是案例的设计与实践教学目的不匹配。有的直接选用国外的案例,脱离中国国情;有的直接采用我国证券市场的审计失败案例,不一定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有的案例仅仅是有意设置错误的会计处理,然后让学生进行审计调整,审计案例分析变成了考查学生会计实务的掌握程度。二是没有按课前、课中、课后分别设计案例。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灌输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主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为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案例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按课前、课中、课后分别设计案例,课前的案例应短小,强调趣味性;课中的案例应根据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强调实用性;课后的案例可以有拓展的作用。如果各种案例设计不恰当,学生要么会感觉太简单无趣,要么会认为太漫无边际无从入手。三是实践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多数集中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案例缺乏,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也多集中于财务报表审计。
审计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是案例教学不具备的。审计实验室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硬件建设,二是软件建设。硬件建设方面,比如:实验室场地、计算机数量和配置等。有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投入不足,实验场地面积,计算机数量不足以满足教学需求;软件建设方面,比如:各种审计教学软件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软件不能很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或者没有及时更新升级。
如果说案例教学和实验室是学生在校内的审计实践教学平台,那么实习基地则是为学生在校外搭建的审计实践教学平台。实习基地的建设有被动性,它需要相关企业、会计事务所等单位的合作。相关企业的类型、规模,会计事务所的性质、规模、业务特点等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目前高校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作为实习基地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比较单一,企业规模小,所属行业集中等等。
(三)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传统的理论教学师资储备是充足的。但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实践教学的教师要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既要有系统的理论功底又要有扎实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胜任实践教学工作。目前一些高校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很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这也是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明确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按照风险导向的现代审计理念,审计人才的培养应当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审计程序、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具备复杂审计环境下发现重大错弊问题、分析重大错弊问题,进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本科审计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是要学生掌握审计技能并提高熟练程度,逐步提升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在发现、分析重大错弊问题后提出切实可行、有效的审计建议、意见的能力。它既不同于MAud教育那样要求较高的综合性,也不同于高职教那样注重岗位的技能训练。
(二)加强案例库建设
没有恰当的审计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就成为空谈,所以案例库建设就是案例教学的重中之重。首先,教学案例的设计要与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匹配。其次,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真实感、启发性和代表性。真实感是指案例必须来源于实际工作,为教学需要在提炼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虚拟的情节。启发性是指案例必须有目的的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隐含的。作为案例还应具有代表性,有举一反三的效果。最后,案例的设计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比如:可以设计课前案例、课中案例、课后案例;可以设计引导性案例、操作性案例、讨论性案例;可以设计单项案例、综合性案例等等。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
传统的偏重理论教学的缺陷已有目共睹,重视实践教学的共识已经形成。只要认清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清了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就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尽可能扩建实验场地,多购入或安装一些电脑等。审计实验室应分手工实验和计算机实验。手工实验要求学生手工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所有基本程序,即从审计计划,审计测试、编制底稿、撰写审计报告、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全过程。它主要让学生对审计全过程有深入理解和认识,强调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基本功的训练。此外,学生更多的还可以通过审计教学软件的操作,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与归档的工作。但需要强调的是,训练的重点是“审计”而不是“软件”,不能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软件各功能模块的操作上。教学软件一般应选择典型的通用审计软件为宜。
由于审计准则的不断变化,引发审计理论不断更新,审计教学软件也应及时更新或升级。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例,从1992年到2004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先后6批制定了独立审计准则,共计48个项目。200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了22项准则,并对26项准则进行了修订。2010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修订了38项准则,同时废止35项准则,保留13项准则,共51项。这样的变化给审计实践教学增添了许多困难,教学软件的及时更新和升级的难度很大。
(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的实践是审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经过系统的审计理论学习和校内实验训练后,再到校外实习基地亲自操作,增加亲身体验感觉,将所学审计知识运用到审计实务中,实现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对接。学校和教师应当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建立稳定的各种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岗位中演练,使学生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的相关审计业务和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丰富学生的从业经验,培养学生的审计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对校内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等职业界建立良好关系,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审计实践。二是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或注册会计师作为兼职教师。其次,培养和提高教师设计、组织、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庞卉.审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探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04:103-106.
[2]李晓慧.审计学教学案例设计及其运用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4:111-113.
[3]武东萍,隋玉银.对审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沧桑.2009,09:113-114.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