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鸣鸣
英语不仅是英语语言的系统符号,而且承载着特定的语言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是语言交流,更体现着语言背景下的文化交流,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文化的学习是现代英语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采用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
小学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小学生对外语语言知识及外国文化的了解还不多,此时不宜向学生传授较难的英语文化知识,比如, “English”和“British”两个词的区别,因牵涉到英国的发展史、地理特征等背景知识,小学生很难充分地理解这些知识。因此,向小學生渗透英语文化,首先应以教材为主,以课本中的词汇渗透、俗语蕴含和语篇挖掘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在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跨文化背景下的生活习俗、文明礼仪、天气交通、书信形式、节日含义等接近生活的学习内容,这与小学生成长需要和英语语言学习规律是相适应的。
一、运用词汇渗透文化
英语词汇多数来源于西方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以往的英语词汇教学,我们习惯于介绍词汇本身的结构以及与该词汇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延伸词等,往往忽视了词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实际上,文化教学是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也应该是英语文化的传播过程,如果仅仅从英语词汇本身去教学,而没有把词汇的文化元素介绍给学生,学生就不能准确地运用这些词。
如,《牛津小学英语》中的词汇“apple”,词的本意是“苹果”,但是“Apple”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公司的品牌,如果和一些特定的词组合,意义又会发生变化,如,“The boy is the apple of her mothers eyes.”意为“这个男孩是他母亲的心肝宝贝”。学生全面地了解了词汇的内涵,在交流中就能准确地捕捉对方的意图,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关注俗语蕴藏的含义
和汉语一样,英语也有其特定背景下的俗语,这些俗语与西方的人文、地理、宗教有关,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俗语的含义,就很难顺畅地和人交流。比如,“rain cats and dogs”,这是狂风暴雨的意思,我们注意到这个俗语中包含了两个表示动物的单词,即“cats”和“dogs”,那么这两个很简单的动物词汇组合在一起怎么就成了“狂风暴雨”的意思了呢?原来,北欧神话中的狗(dog)是象征着“风”,而猫(cat)则象征“雨”,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狂风暴雨”意思,而“You'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同样说明了西方人对“dog”的喜爱。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虽然对“狗”也有“忠诚、聪明”的评价,但更多的是贬义,“哈巴狗”“狗仗人势”等词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类似的俗语还有“as wise as an owl”,由于“owl”在西方的神话中是经常栖息于智慧女神雅典娜身旁的“智慧鸟”,因此它也就成了“智慧”的象征,“as wise as an owl”也就成为形容人的聪明与智慧的俗语了。而在中国文化中,因为猫头鹰是夜间活动的鸟,且常发出凄厉的叫声,因此中国人常把他与不幸、厄运联系在一起。
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一些英语俗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一些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
三、挖掘语篇中的文化因素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内容的安排多是以话题为单元,这些话题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特有的习俗。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3“Asking the way”一课中,以问路为话题的语篇,就告诉学生,英语中把所有横的街道称之为“街”,而竖的才称之为“路”,且全部按照阿拉伯数字的顺序编号。在问路的时候,回答的人只需要说出两条路的交叉点,就很容易找到地方,即使你迷路了,但只要知道路的编号,你就能找到目的地。再如,《牛津小学英语》5A“A telephone call”一课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西方电话交流用语与中文用语之间的差别,而且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中的电话用语:
“May I speak to…This is…speaking.Whats wrong with you Ivegot a… How do you feel now I feel…”等基本的电话用语。对语篇中文化信息的挖掘,可以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以教材为主,在使学生学好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