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兰 许伯祥
一、焦虑心理
张婷是我班一个普通的女生,初中升高中考试中,她仅以高于录取线2分的成绩成为所在学校唯一进入省重点中学的学生。在高手如云的重点中学,她勤奋努力地学习,平时作业和小考成绩还不错,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只位列班级中等,巨大的成绩落差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接下来的几次小考中,成绩一路下滑,以至于每到考试前就会出现头冒冷汗、手脚发抖等焦虑的现象,为此,她非常苦恼,并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
焦虑心理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重点中学的学生身上表现更加明显。产生焦虑是心理素质不良的表现之一,心理素质不良,常表现出一定的性格缺陷,如,胆小、敏感、依赖、期望值过高、自尊心强、较为内向等。在上述案例中,张婷从小就因优秀的成绩养成了很强的自尊心,但在考试遇到挫折后,便陷入了极度的苦恼和痛苦中,体验到羞愧、自卑、自责等十分复杂的情感。在此期间,她对自己的要求、家人对她的期望等都成了她心里一个沉重的“包袱”。故在自己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其认知也逐渐产生缺陷,自我评价也过低了,不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实力。对自己的高期望与现实的挫折让她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中,更加不能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使自己逐渐失去了信心,更使自己陷入到了焦虑之中。
针对这类具有焦虑心理的学生,教师最需要的是耐心,做好和学生共沉浮的心理准备。
1.及时并不间断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明确不同学习环境的特殊性。重点中学集中了所在地最优秀的学生,强中自有强中手,每位学生都有冲冠的实力,也都有可能被挤下来,要客观地评价自己,避免产生过高期望,准确定位,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能使自己学得更轻松、愉快。
2.树立对考试结果的正确认识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考试的意义在于检测知识点掌握阶段性的不足,而不在于考试成绩的本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能迎头赶上,教师和学生应齐心合力,决心和行动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还应客观地看待分数,看班级总体实力,看差距,都有助于弱化焦虑情绪。
3.及时跟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很多家长对于子女的过度焦虑,归因于孩子平时不努力造成了考场上解题等的不适。可能确实有些学生是由于平时的学习态度不良造成了考试时的无所适从而过度焦虑,但这不是普遍现象,教师应该引导家长在有所调查后表态,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及时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学会转移焦虑,树立自信。
二、嫉妒心理
李娜是班级英语课代表,英语成绩优异,教师称赞,同学羡慕,家长骄傲。她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有明确的目标并能为之不懈努力。她的同桌也是一位比较优秀的女孩,同样喜欢英语,俩人成绩差距不大。因为英语作业多,李娜去英语办公室交作业时会经常叫上同桌。一个学期后,在连续的月考和期中考中,李娜的英语成绩都差于同桌。这让李娜在心理上感到极不平衡,开始怀疑同桌在搞什么小动作:是不是买了什么好的参考资料偷偷在做?是不是星期天回家后找其他教师在补课?嫉妒让李娜渐渐疏远了同桌,去英语办公室也不再叫上同桌,俩人甚至不愿坐在一起。
嫉妒是一种使人非常沮丧的情绪,天然有着一种贬低别人尊严的居心和力量,而且最易在年龄相仿、地位相近的人之间产生。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好是当今部分学生盲目自信的重要原因,不希望别人比自己强则又是他们自私心态的典型体现。上述案例中,李娜对同桌的嫉妒与其长期养成的好胜心理有关,李娜从小到大都喜欢和同学比,是个非常好胜的女孩,一路走来,她总是能在掌声中得到胜利的感觉,几乎没有输过。爸爸妈妈觉得女孩子好胜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以后不会被人欺负。于是,不是很注意女孩子逐渐变化的心理,比如嫉妒、虚荣心,不容易接受挫折。当然,考试紧张焦虑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当学生忙于学习而渐渐少了交往,大家好像是在不透明的状态下竞争,一下子不能適应,总是担心别人比自己看的书多,做的题多,得到教师的照顾多,心理状态不佳,学习效率与质量也就大打折扣。有效防范学生的嫉妒心理的产生和扩张,则需要教师用宽厚的心态对待。
1.要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表现表达真诚的鼓励:学习上的小进步、行为上的可喜改变、言谈上得体的表现都值得肯定,让学生充满自信;教师的教育应时刻向学生传达民主、平等、宽容的为人态度,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培根有句名言:“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
2.通过与学生谈心,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嫉妒现象,开展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逐渐调整学生的心态,让他们坦诚地对待竞争对手,理性看待别人的长处,让学生意识到应该把别人的成绩看作自己追赶的目标,而不是对自己的威胁,善于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跟自己的竞争目标结对互补,“化戾气为祥和”。
3.培养学生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观,选择让自己开心的学习生活方式,学会通过赞美别人欣赏别人来培养学生博大的胸襟。适当开展各项班团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营造一个展示自我、欣赏别人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相互欣赏中快乐地成长。
三、自负心理
陈明是一个成绩优异的男孩,中考以市区某初中第一名、市前十名的成绩进入省重点高中实验班。陈明有些悠然自得,一直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第一次单元考试又取得了预期中的好成绩,他就开始盲目自大,认为重点中学也不过如此,凭借自己的小聪明,不用花很多的时间照样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于是,课余他经常活跃于篮球场上,每次都是踩着铃声大汗淋漓地跑进教室,影响了别人也影响了自己,任课教师发现他的作业错误率高了,指出他的错误时,他也是应付一下“一点就通”,其他同学和他探讨问题时,他也有不屑之意,没有耐心和诚意,同学开始疏远他,教师更是为他担心。
自负心理就是盲目自大,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人不能没有自负心理,尤其对青少年来说,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但是,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人取得事业成功,反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陈明一直生活在光环下,在重点高中激烈的竞争中也能基本站住脚跟,的确可喜可贺,但因为如此就盲目自负,在学习中不能做到挤时间,虚心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意见,那么,在强手如云的重点中学实验班,一定不会一路凯歌的。自负对学生的成长极为有害,那么,怎么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自负心理呢?
1.引导学生要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长处,同时又有不如人的短处,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不足。
2.帮助学生对症自我调适。要想消除自负的心理问题,除了认识自负的危害外,还要挖掘自负产生的根源,以便对症施治。假如你的自负是由于片面的自我认识造成的,那么你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看自己的角度,全面地认识自己,特别要注意认识和分析自己的缺点以及不如他人的方面,如,人缘不好、朋友少、自私、不守纪律、刻薄等。
3.适当调整评价机制,对这些学生尽量少表扬,不给特殊待遇,对他们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挫折训练。教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些较难的事去做,当他没能完成任务时,要帮助其分析原因,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让自负的学生有机会参加更高层面的活动。当他与比自己优秀的学生在一起时,别人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会使他自愧弗如,这种感受对矫正学生自负心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强迫心理
王超是体育特招生,是校篮球队主力,平时训练任务繁忙,身体常常因为运动过于频繁和激烈而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王超对于自己的成绩平平一直耿耿于怀,心想只要晚上睡眠少一些,开夜车,就能把成绩提上去,结果考试成绩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滑了。越是考得不好,王超越觉得自己应该比别人多花时间,久而久之,无论自己训练有多累,他都会坚持在熄灯后看上一个小时的书,如果不这样,就会整晚睡不好。对自己的这种强迫心理,王超痛苦不堪。
强迫心理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心理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其反复出现,越是企图努力抵制,越感到紧张和痛苦。体训生基础差,又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成绩自然会比别人差,但高考对体训生的文化成绩要求要比一般学生低得多,体训生其实不用过分在意自己花时间比同学少,只要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作业完成及时,一般疑难问题能够解决就行。每天大量的训练,必然造成身体疲劳、困倦,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强忍着不睡,又没有好好休息调整,这样必然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种带有轻微强迫症的现象不但存在于王超这样的体训生身上,在女学生中也大有人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防止和改变这种状况呢?
1.引导他们降低对自己要求,接纳当前的自己,正确对待自己不甚满意的方面,在自己能够改变的方面积极改进,不断获得成功感以及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特别是那些有明显强迫症的学生,在起始阶段,需要做好宣泄引导工作,以及认知调整工作,而不是局限在问题的表面。作为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接纳自我。
2.应当帮助他们在逐步改变自身性格的同时,拓宽注意范围,学会主动关心、体谅他人,尝试了解他人的喜、怒、哀、乐,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不压抑在心里,尝试着表达出来。特别是尝试主动帮助他人,在助人的同时可以体验到自我价值感,这是非常有益的。越来越把指向于内的注意力转变为指向于外,那么,强迫症状就会相应减轻。
中学生处在认知渐趋成熟,行为能够自制的年龄阶段,在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要认识到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学生最容易冲动,也是犯错行为最频繁的“危险期”,我们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因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而归因于思想变坏,不思进取,品格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对孩子冷眼相看,全盤否定。用耐心、用诚意感化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愉悦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上虞春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