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荣辉
摘 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与民众关注的热点,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概述我国目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4-0154-02
农产品是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安全是国家公共安全的组成部分,因此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近些年来一系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背景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准,有利于保障民众健康安全,促进社会稳定,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升
2015年上半年,农业部已组织91家检测机构,开展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指标94项,总体合格率为96.2%。其中,蔬菜、茶叶、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5.2%、96.4%[1],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稳中趋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程金根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产管”并重,加大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全面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切实维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2]。
1.2 农产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稳中趋好,但是对于农产品的安全性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2.1 产地环境污染
产地环境被工业“三废”、生活污水污染,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偏高,造成这种产地环境下生产的农产品中含有的有害成分超标[3]。产地选择与产地环境建设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4]。
我国目前水污染的状况较为严重,每年排放废水约310亿t,其中有毒有害物质13万t左右。我国每年由于重金属污染农田而减产的粮食约1?000余万t,被直接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t[5]。
1.2.2 农户生产污染
农户安全使用农资意识薄弱。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唯利是图,经常会无节制地使用化肥与农药,这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甚至对土壤环境造成长久性的破坏。农户为了贪图小便宜,不到正规的农资店购买农资;甚至有些农户为了防治病虫害,通过非法途径购买国家禁用农药。
1.2.3 农产品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农产品本身是安全无污染的,但在加工及储藏运输的过程中,不注意监管与安全防范,其质量安全一样会受到威胁。甚至一些经营人员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添加剂和有害身体健康的添加物,目的是改善农产品的外观、延长其保质期。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例如“奶粉的三聚氰胺”“双汇的毒火腿”等。
1.3 农产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
1.3.1 监管机制不完善,执法力度不严
目前,我国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形式是多部门多环节监管。对于认证机构的职能而言,是负责产品的质量认证;对于工商部门而言,是负责产品的市场准入;而对于质检部门而言,是负责加工企业的原料把关。多部门的监管参与造成综合执法力度不严,系统衔接性不强,增加了监管的工作难度和强度。
我国目前形成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没有经过精心的建设,而且目前的法律法规杂乱无章,可操作性不强,法律保障方面太过弱势。
执法主体的相关部门职责不清、监管不力,农资执法部门势单力薄。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和收购贮运环节的监管存在一些盲区,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监管部门的配合,明确职责,严防检测盲区。
1.3.2 农产品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生产的一个特点是:经营组织主体规模小,生产的产品种类全而杂,千家万户分散生产,是一种各家各户独立经营的家庭种植模式。这种模式对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限制作用,不利于形成生产的规模效应。小规模、分散化的生产方式极大的制约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6]。
在生产的标准化程度方面,我国的行业标准推广范围狭小,实施和普及程度偏低,贯彻执行力度不够,标准可操作性差,对标准化的推进产生制约。
1.3.3 农产品生产缺乏高素质、高技术人员
目前,农业生产的主力主要是老人和妇女,这些农业生产者文化素质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他们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生产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盲目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使用违禁药物,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当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技工作还有待完善,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技术急需加强,尤其是对高效高素质的专业农业人才还极为稀缺。
2 对策与建议
2.1 健全监管机制,严惩违法行为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多个部门的默契配合。首先,要做到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各环节分工方案,确保监管切实落实;其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也至关重要,各部门要形成良好的监管机制,避免重复监管和监管盲点的现象发生。
生产农户间应该施行每家每户联保制度,如果其中一户出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则与之捆绑的所有农户都要为此承担责任,这样就更有力的加强民众之间的监督功能。
在执法方面,要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对不法农资商贩要严厉打击与制裁。
2.2 推进农产品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与规模小、分散生产的家庭种植模式相比,现在新型的家庭农场为经营主体的模式,优点是生产规模较大产业集聚度较高,对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能够有效方便的起到带头作用。
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同时增加科技和环保技术投入,促进农业结构生产规模化、产品无公害化。通过利用农业行业协会的职能,对农业生产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进行,把分散农户统一组织起来,有序有效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实施监管。
2.3 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科技创新力
建议通过开展实用的技术培训来提高农户生产技能,其次是通过鼓励龙头企业、规模化的农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高校和科研所密切合作,共同培养专业生产、市场销售、监督管理等各方面人才,不断提高新技术高科技应用与管理运营的能力。重点应该培训基层监管人员,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引进国外先进检测技术,政府加强对检测设备的投资力度从而整个提高监管队伍的工作水平。
政府应设立农产品质量专项资金,加强与高校、科研院、企业等的协作,提升科技保障支撑能力。在产地环境保护方面,加强生产污染防控技术研究;在产品生产方面,加强无害农资的研发;在市场准入方面,加强检验检测设备的研发和完善风险评估的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农产品批发行业预测报告:2014-2018年农产品批发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R].http://www. chinabgao.com/report/693172.html.
[2]中国报告大厅:2015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现状分析[R].
[3]钱永忠,王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J].农业经济,2008(2):78-79.
[4]肖艳芬,颜景辰,罗小锋.国外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5(8):8-12.
[5]杨艳涛.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5):7-10.
[6]钱永忠,王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J].农业经济,2008(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