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低产茶园土壤的改良技术与措施

2016-07-20 07:49李发云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土壤改良茶树技术

李发云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局土肥站,四川 名山 625100)



浅析中低产茶园土壤的改良技术与措施

李发云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局土肥站,四川 名山 625100)

摘要:雅安市名山区目前已种植茶叶2.33万hm2,其中低产茶园1.67万hm2以上,占总面积的71.43%。虽然茶园面积大,但产量不高,严重制约着名山茶产业的发展和茶农增收。本文着重从全区茶园土壤主要结构和类型分析造成茶园低产的原因,探讨其改良措施,这对我区茶叶的生产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低产茶园;茶树;土壤改良;技术

雅安市名山区台状丘陵地貌占全区幅员面积的2/3,成土母质多为第四纪冰川黄色堆积物,加之降水频繁,雨量充沛,全年平均降水量达1600mm以上,中低产茶园土壤以其自身特殊的理化性状,严重制约着茶树生长。通过土壤普查和田间试验,摸清名山区中低产茶园土壤的肥力状况,结合高产茶园对土壤的要求,提出改良措施,是我区茶产业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问题。

1名山区中低产茶园茶园的分布及土壤理化性状

1.1名山区中低产茶园茶园的分布情况

名山区中低产茶园总面积1.67万hm2,占全区茶园总面积的71.43%。其中中低产茶园田1.08万hm2,占茶园总面积的46.26%;中低产茶园土5873.3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5.17%。中低产茶园田主要有渍涝潜育型、干旱灌溉型;中低产茶园土则为坡地梯改型以及瘠薄培肥型。从乡镇分布来看,各个乡镇均有少量渍涝潜育型中低产茶园田分布,百丈、红岩、廖场的中低产茶园田主要为干旱灌溉型;而中低产茶园土每个乡镇均有分布,以建山、中峰、蒙顶山等乡镇坡改梯型中低产茶园地尤为突出,面积所占比例达48.78%、37.74%和34.14%。而红星镇和蒙阳镇瘠薄培肥型中低产茶园地分布比例较大,占本乡镇耕地总面积的比例的30%以上。总体来说,建山、马岭、双河、中峰等乡(镇),中低产茶园田地所占比例较大,地力水平较低。

中低产茶园从土壤类型上分主要表现为:白鳝泥田土(约5300hm2)、黄大土(约2600hm2)、卵石黄砂泥土(约2000hm2)、铁杆子黄泥田(约2600hm2)、鸭屎黄泥田(约2000hm2)、烂黄泥田(约2000hm2)、烂潮田(约660hm2)、腐泥泛酸田(约660hm2)、硝田(约660hm2)等。90%以上的中低产茶园土壤在耕作上主要表现为土壤质地较粘,整地费力,宜耕期短,耕性不良,通透性差,养分贫瘠,具有“粘、酸、瘦、僵、板”的特点,长期以来,一直被统称为低产田。但经过人为的长期耕作熟化,特别是近些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以前的每年种植水稻和水旱轮作种植稻油改为常年种植茶园。土壤的潜育性、pH值和光、热、气等土壤结构,制约了土壤肥力发挥。

1.2名山区中低产茶园茶园的土壤理化状况

1.2.1土壤质地名山区中低产茶园土壤质地以中壤、重壤土面积最大,分别占茶园面积的54%和31.76%。从各乡镇来看,解放乡、廖场乡、茅河乡、万古乡和新店镇的中壤土耕地面积较大,占其总茶园面积的60%以上,以解放乡87.13%最高;联江乡的重壤土耕地面积最大,其比例近70%。

1.2.2土壤pH名山区中低产茶园土壤pH以酸性(4.5

从各土种来看,大部分土种仍以酸性土为主,如冷砂黄泥土、面黄泥土、新积黄红砂土、黄潮砂泥田、烂潮田和腐泥泛酸田等,其比例均大于80%,新积黄红砂土和腐泥泛酸田的比例高达100%。

1.2.3土壤有机质名山区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10~20g/kg、20~30g/kg、30~40g/kg以及大于40g/kg 的耕地比例为2.91%、80.95%、15.97%、0.17%,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从各土种分布来看,大部分茶园土种土壤有机质含量仍以20~30g/kg 范围为主,如烂潮田、鸭屎潮田和硝田等土种,其比例均大于90%;其次有机质含量在30~40g/kg之间所占比例较大的土种仅有铁杆子黄泥田,其比例为77.75%;另外有一些土种的耕地有机质含量在10~20g/kg范围内,也占有一定比例。

1.2.4土壤有效磷名山区中低产茶园土壤有效磷绝大多数在10~20mg/kg 范围内,占茶园总面积的75.71%;其次为5~10mg/kg范围,占茶园总面积的16.88%;有效磷含量小于5mg/kg的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为1.64%。总体上讲,名山区耕地土壤磷含量属中下水平。

从各土种分布来看,绝大部分有效磷含量仍以10~20mg/kg 为主,如铁杆子黄泥田、腐泥泛酸田等土种,其比例在90%以上,冷砂黄泥土和腐泥泛酸田比例达100%。

1.2.5土壤速效钾名山区中低产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大面积集中在50~100mg/kg之间,占茶园总面积的87.21%;含量在100~150mg/kg之间的耕地面积较少,占茶园总面积的比例为12.18%;含量小于50mg/kg 和大于150mg/kg的耕地面积极少。总体而言,名山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为中下等水平。

从各土种分布来看,绝大多数土种土壤速效钾含量在50~100mg/kg范围内,比重较大,如面黄泥土、卵石黄砂泥土、白鳝泥土、鸭屎潮田等,其比例均在90%以上;仅铁杆子黄泥田这一土种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在100~150mg/kg的范围内的比例达为77.75%,其余乡镇在这一数值范围内的比例均较小。

2高产优质茶园对土壤的要求

2.1土壤质地

2.1.1茶园土剖面构型茶园土剖面构型要求:表土层25~30cm,心土层30~45cm,底土层都在60cm以下,并且不积水,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如在50cm以上出现焦斑层、黏结层、黏盘、网斑层母岩及其他不透水层的茶园,茶树生长不良,是低产低质茶园。茶树是深根系的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其根系的垂直分布深达 1~2m,而且长时期在同一土壤中生长。高产茶园有效土层深厚,耕作层疏松,心土层和底土层不紧实,整个土体构型良好。这样的土层既能容蓄较多的水分和养分,又通气透水,有利于茶树根系伸展和吸收深层的水分和养分,这是茶树地上部旺盛生长的基础,是实现高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2.1.2茶园土壤质地茶园土壤质地是决定土壤水、肥、气、热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茶园土壤的肥力状况和茶园的生产潜力及茶园生产能力,和茶叶产量关系极大,而且对茶叶品质影响更大。

传统名优茶园土壤主要是偏砂性或砂壤性土壤。偏砂性土疏松,通气条件好,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和同化,也有利于体内的氨基酸的合成和转化。因为氨基酸的合成场所主要在吸收根,土壤偏砂性,土体疏松,茶树根系发达,根容量大,氨基酸合成条件好,合成量多,向上部转移也快,茶叶品质较好。

2.1.3土壤通透性土壤固相、液相和气相三者的比例为1.7∶1∶1.9,容重小,总孔隙度>58%,土壤通透性好,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于根部氨基酸的合成,茶叶产量高,品质优良。

当茶园土壤的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90%时,土壤内的水与气处于相互协调的适宜状态。土壤中的水气不仅影响到茶树的生长和产量,还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质。

表1 液、气、固三相比例与茶叶产量的关系

2.2.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茶园土壤潜在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茶园土壤熟化的重要标志。此外,腐殖质的有机胶体还能吸收保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土壤中的腐殖质丰富,则容水量增大,有效水增加,而且有机胶体对盐基的吸收保持能力强,能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有机质还是茶树所需要的氮磷钾和其他无机元素的供给源,尤其与全氮含量密切相关。土壤中95%以上的氮元素都是以有机态存在的,这些有机氮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转化,变成无机态氮,供茶树吸收。有机质还具有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物质转化的功能。因此,土壤有机质的多少与茶叶产量关系十分密切,一般作为判断土壤生产力高低的指标。

2.2土壤理化性状

2.2.1土壤酸度根据多方试验测定,土壤pH值为5.0~6.0,土壤肥料将得到充分发挥,茶叶产量高且持久,品质也将获得更好的改善。

表2 土壤pH值对茶树生长和吸收的影响

2.2.2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茶树对于养分的吸收具有多样性和平衡吸收的特性,除对氮素需求最大之外,其他营养元素对茶树生长及产量同样重要。茶园土壤肥力的高低并非完全决定于某一营养元素的含量水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不同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不足,都会直接影响到其他营养元素作用的发挥,都会成为高产、优质、高效益的限制因素。

2.3土壤生物学特性与茶叶优质高产的关系

土壤中分布着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的种群及其繁衍对茶树的生长影响较大,尤其是一些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等,对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茶树生长关系最为重要。另外,茶园土壤中酶的活性反应也很重要,因其参与土壤各种生物化学的过程,如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转化酶参与茶园土壤枯枝落叶及有机质的转化、腐殖质的合成及糖类水解;蛋白酶和脲酶参与茶园土壤蛋白质和尿素水解;磷酸酶参与茶园土壤各种有机磷化物的分解和转化等。

3中低产茶园土壤的改良措施

3.1瘠薄土的培肥改良

3.1.1重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之一,土壤有机质缺乏导致土壤理化性质不良,耕性差,肥力水平降低。由于名山区高温多雨,风化淋溶强,养分容易淋失,土壤有机质缺乏,大部分的地区养分含量仅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因而,重施有机肥是名山区土壤改良的一项重要措施。除积造堆肥、土杂肥,兴建厕所,收集人粪尿以外,施用牲畜厩肥也是重要的措施。名山区可以大力发展养猪积肥,养猪积肥是农家肥料的主要来源,而且猪栏粪对改良粘质黄壤的效果特别显著。尤其是施用一些纤维含量高的有机肥,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积累养分效果更好。可施牛草粪2000~3000kg/667m2,坚持4~5年。

3.1.2土壤覆盖,防止表土冲刷对于冲刷严重的田块,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土壤覆盖。可利用生草覆盖,一方面保持表土和有机质,另一方面生草腐烂后也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另外,也可种绿肥作物,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如在茶树行间栽种燕麦草、紫云英、肥田萝卜、猪屎豆等。此外,胡枝子、紫穗槐等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山地茶园栽种。

3.1.3平衡施肥,促进无机-有机物质转化茶园合理增施矿质肥料和平衡施肥,既可不断提高土壤矿质营养水平,又可平衡各种营养元素的关系,对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丛叶层厚度有着重要作用。这不仅可大大提高茶叶产量,也可提高茶树凋落物的数量。因此,白鳝泥田合理增施复合肥,可促进茶叶由无机向有机方向转化。

3.1.4合理密植,增加茶树凋落物的数量一般栽植茶苗6000~8000株/667m2,适当提高栽植密度,增加修剪枝叶还田。

3.1.5建立生态立体茶园在茶园中套种适当的经济林木,以及饲养家禽动物等,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同时增加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家禽防治茶园虫害等,发展循环农业、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等。

3.2土壤酸化的改良

中低产茶园土壤pH值表现偏酸,在5.0以下,不利于茶叶的生长。生产上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定期监测,及时了解土壤酸度变化;二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缓冲能力;三是调整施肥结构,防止营养元素平衡失调;四是增施白云石粉,调节土壤pH值。对于pH值在4.5以下的田块,应施白云石粉加以改良。白云石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镁,1年施1次或隔年施1次,待田块pH值上升到5.5后停止施用。

3.3土壤酸度不足的改良

名山区茶园土壤的pH值偏高现象不严重,但也有极少部份茶园种植在石骨子土和棕紫泥土壤上,其pH值在6.5以上。生产上主要是施用一些土壤酸化剂,如硫磺、明矾(硫酸铝钾)、绿矾(硫酸亚铁)进行调节。pH值降到6.0以下时停止施用。另外,也可以施用生理酸性肥和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硫酸钾等。

3.4湿害田块的改良

名山区中低产茶园湿害比较严重。名山区全年降水量在1600mm以上,部分茶园地势低洼,若排水不及时,容易发生湿害。生产上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不同的截水和排水方法消除水害,同时进行树冠改造,辅助其他改良措施才能奏效。对于蝶形田、洼地和不透水形成的积水型茶园,首先要开沟排水。对于地表和土层内径流而造成的湿害,要在上方开沟截水,截水沟要与径流方向垂直,把径流水截住并排除。

3.5干旱缺水土壤的改良

由于降雨量不足或季节分配不合理,缺少必要的调蓄工程,以及由于地形、土壤原因造成的保水蓄水能力缺陷等原因,在茶叶生长季节不能满足正常水分需要。应通过修建蓄水池、山坪塘以及提灌站等措施,提高水源保证率,增强抗旱能力。

3.6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的改良

对于水土流失严重和土壤比较浅薄的中低产茶园,采用坡地改梯方式改良土壤。方法是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持水土的基础上,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以地块或坡面坡度为依据,与山、水、林、路相结合,工程、生物、农耕农艺措施等相结合;坚持改造、利用、培肥相结合,注重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排水沟、沿山沟、地块背沟、沉沙凼、蓄水池、山茅坑配套齐全,形成蓄、截、排水网络。既改善生产条件,又注重耕地的深度开发和高产栽培,真正做到良土、良壤、良种、良制、良法“五良”配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兼顾,使之真正成为优能低耗、高产稳产茶园。坡度在15°以内的坡耕地,土面坡度较缓,宜规划宽梯,视自然台位确定梯级台位,以发展粮经作物为主。坡度在15°~25°之间的坡耕地,土面坡度较大,宜规划矮埂窄梯,沿等高线规划,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突出台位,以发展经济作物为主。地埂规范,土形规则的地块,尽量保持原有的形状规则;支离破碎,零星分散的地块,应调整土形,平整土地,使之整齐规范。

3.7质地不适茶园的改良

生产上采用客土改良法进行,即“砂掺黏,黏掺砂”,掺砂的同时必须配合施肥,黏土掺砂也要适量,注意砂黏土相混,防止黏土结块而影响客土效果。另外,注意增施有机肥。

收稿日期:2016-4-17

作者简介:李发云(1978-),男,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土壤改良和作物科学施肥等方面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土壤改良茶树技术
设施葡萄土壤改良必要性及措施
腐植酸在退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土壤改良技术的不同阶段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茶树湾
生物炭植烟土壤改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