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
【摘要】主体性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信息交换主体。大多数教师已经接受学生主体的思想,但在具体的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往往发挥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学生课上的主体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主体性 政治教学 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19-02
课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习惯于引导学生随着自己的思维走,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逐渐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只是单纯的被动接受,就好像成了学习的机器。这种行为与发挥学生主体性是相悖的。因此,政治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尊重与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下面我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坚持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教材和学生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学生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只有观念正确,才会设计合理的教学。
对课堂教学的掌握程度不单单只局限于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借助教材发展思维情感等的能力。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逐步修整自己的知识网架结构,理解教材,掌握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自身认知水平。想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正确处理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是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关键一步。
二、创造和谐的课堂活动,触动师生思维碰撞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主角,一味的注重灌输理念,即使让学生发言也不可以出现与自己的意见相悖的东西。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严肃、刻板、沉寂,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怎么能发挥出主体性呢?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活动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感觉器官,反复去体验。在理解教材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师生双方能产生思维碰撞,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转化目标为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可谓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学的主导方向。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依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结论,不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同时也遏制了其创造力。解决的方法就是把目标转化成问题,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问题的设置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梯度。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和运用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针对目标和内容设计“提纲式”阅读训练题,按顺序排列,课前发给大家。二是从实际生活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题。政治教师必须悉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思考题。
四、促进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教会学生程序、方法
传统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结果就是学生里掌握了知识,但并不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对学生来讲,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因此教师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的地位。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
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学习能力将成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也注定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探索路径,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五、有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的层次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应存在差异,日常课堂训练中教师要以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设置问题,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要由点到面、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确保扎实训练,保证全面性;对于新旧知识混淆点采用对比训练,做到求同存异;对于知识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训练,争取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采用反复训练,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训练,力争做到触类旁通。
训练题的设计要有大的思维容量、很强的思维过程,要充分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迁移过程。训练的方式要有时效性,教师应该精心安排,不单单局限于寻找出问题的答案。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训练一般要具备四个环节:①精选实例示范。选择最能体现知识和训练目标的例子作为课堂讲解样例,讲解过程应该由浅入深、由简入难、由部分到整体,逐步推进。②学生讨论释疑。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一般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讨论获得解决方案,难点由教师示范点拨后再让学生讨论。③教师提示点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予以提示相关参考内容和资料等,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时点拨,好的方面予以奖励,欠缺的地方及时纠正和补强。④师生梳理归纳。学生在讨论、教师释疑的基础上,与老师共同梳理知识,归纳学习内容和训练方法。
通过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也能让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意义非凡。
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鼓励学生掌握结构化知识,是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条件。在日常课堂学习中,学生获取的往往是分散、缺乏联系、无序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经常总结和概括,将知识重新梳理,连接成链条,使得知识可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由无序到网架系统。这样,学生懂得了知识的基本架构,不仅能轻松理解相关内容,也有利于老师在有限时间内向学生传授高效的教材核心内容,如此一来,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教学实践经验让我们明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出发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