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生态城镇建设经验对广州的启示①

2016-07-20 07:11广州工商学院洪锦端易露霞
中国商论 2016年17期
关键词:对策

广州工商学院 洪锦端 易露霞

发达国家生态城镇建设经验对广州的启示①

广州工商学院 洪锦端 易露霞

摘 要:传统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城镇建设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在分析经济、社会和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生态城镇的建设经验,探索适合广州市发展的生态城镇化道路,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生态城镇化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生态城镇 建设经验 对策

1  引言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研究过程中,提出“生态城市”(Eco-city)的思想,有关生态城镇的理论不断演进和深化,示范建设广泛展开,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绝大部分城市的生态系统是脆弱的,随着城区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城市问题的不断加剧,城市演变成为人与自然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因此探索城市未来发展的内涵和方向,构建未来城市美好的蓝图,生态城镇建设研究成为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学者理论研究和实践热点。

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在分析经济、社会和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寻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契合点,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生态城镇建设经验,探索适合广州市发展的生态城镇化道路。本文研究对广州生态城镇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广州生态城镇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广州城市化快速发展,人口和建设越来越密集,尤其是涵盖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等区在内的都会区人口和功能过于集中,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生态空间不断退缩。资料显示,市域生态用地以每年4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递减,都会区生态廊道内的建设用地已经超过了22.5%。广州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广州城镇化率稳步提高,经济和人口总量持续增长,2015年末,广州经济总量1.8万亿元,人均GDP破2万美元,常住人口1350.1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85.53%。与此同时,生态空间占用、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增长的压力长期存在[1]。城市建设与生态敏感用地保护矛盾突出,环境资源超载,大气区域性、复合型污染尚未有效缓解,城市水体污染依然较重,饮用水安全依赖境外,高风险企业数量多、类型复杂。因此推进城镇生态化建设对广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广州长期以来的生态城镇规划与建设实践颇有成效。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与观念已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与方法已被城市管理者和公众普遍接受及认可;另一方面,以举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大量的生态建设与整治行动被推进、实施。在2012年中国生态城镇竞争力排名中,广州位列第十名,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国内特大城市[2]。尽管如此,广州距生态城镇的理想目标仍差距甚远。河涌污染、垃圾围城与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频频被媒体报道,令公众产生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未升反降的疑虑。调查显示,2013年市民对水和气两项基本环境满意度评价为“不满意”的比例相较2011年上升了11%与7%[3],多年的生态城镇规划与建设并未得到公众对城市环境品质持续提升的认可。

2016年广州市环保局发布了《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征求意见稿)》,规划中首次提出“生态承载力”概念,广州未来发展将把生态承载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指标。从测算的指标来看,涉及到土地生态、大气环境、水资源等承载力。测算的结果是,2014年生态承载评估发现除从化承载力平衡,其他各区(市)均超载。据测算,广州中心城区(包括越秀、荔湾、天河、海珠、白云五区)超载倍数较高,达17.2倍;其次是黄埔区,超载13.4倍;超载倍数最低的是增城,超载了0.7倍。其中,黄埔区和南沙区超载主因分别为石化生产和电力生产。

3  发达国家生态城镇建设经验对广州的启示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短短的十多年间,生态城镇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主流的现象,欧洲、日本、加拿大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城镇建设方面走在世界的前沿。广州可借鉴发达国家生态城镇建设的经验,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3.1 注重生态城镇的制度体系建设

生态城镇化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制度给以保障。发达国家生态城镇建设的经验表明,重视各种保障法规的建设,并且拥有详细的分工体系,明确法规的作用、地位或角色;自上至下,发达国家的较为成熟的绿色法律保障体系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绿色社会制度,这一制度包括公众对于城市建设的参与制度、政府和组织进行宣传的绿色信息制度、考核政府的绿色行政制度以及对于公民的绿色教育制度等。

(2)绿色激励制度,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侧重于环境保护的绿色税收制度、透明的绿色财政制度、鼓励民间资金积极参与生态城镇建设的绿色投资制度、为保障生态城镇资本健康运行的绿色金融制度等。

①基金项目:2015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生态城镇化发展的广州城乡一体化思路与对策研究”(15G69)。

作者简介:洪锦端(1987-),男,汉族,广东阳江人,研究生学历,助教,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方面的研究;易露霞(1957-),女,汉族,湖南郴州人,学士学位,教授,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国际贸易、经贸英语方面的研究。

(3)绿色产销制度,这一制度主要包括对于产品生产的绿色监管制度、低碳经济所倡导的绿色消费制度以及对于产品的绿色回收制度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制度等。广州生态城镇的建设可仿效上述生态制度,构建生态城镇发展法律保障体系。

3.2 注重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推进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在生态城镇建设进程中,要注重两者的协同推进,从全局性、整体性角度进行考量,统筹决策,科学安排各项活动的实施,从而实现城市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协同发展。比如发展公共交通和对城市土地的综合利用就是很好的例证。巴西著名生态城镇库里蒂巴在进行生态一体化建设时,在交通方面十分注重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公共交通的有机结合,效果显著,是杰出代表[4]。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为了减轻小汽车使用数量过多带来的土地占用问题、环境污染等,都是通过采取提高税收、收费、严格控制小汽车的拥有数量等措施予以改进,有些城市则是通过增加对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来实现。对于广州这座城市来说,并没有利用这些传统的手段,而是创新利用土地规划和公共交通的结合来进行,通过对土地的开发进行不同密度的分类,比如鼓励在城市公交线路附近两个街区进行较高密度的开发,而在以外较远地区限制开发的政策,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

3.3 注重城镇能源节约利用

在节约能源方面,城市通过提升能源价格以及普及节能灯等方式实现降低能源消耗。在开发新能源方面,重点加大对太阳能相关项目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同时,鼓励居民多用自行车等环保交通方式出行,积极发展与周边地区相连的自行车交通网络,通过在市区增设自行车停车场所来推动自行车出行在城市交通方式中所占的比例,通过这一项目实施,也可以有效降低城市交通发展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在能源利用方面,重点是通过节约、使用新型能源和发展热电联合三个方面来完成。除此之外,城市还具体实施了垃圾处理项目、针对居民区的环境处理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开展都有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有助于实现生态城镇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德国生态城镇弗莱堡建设开展的项目也别具特色,如大气环境保护项目,弗莱堡通过调查发现城市交通污染占到城市大气污染比例的80%,就拟通过加强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公共交通联系以及鼓励自行车出行等措施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经过长期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弗莱堡市形成了与周边地区一体化的公共交通换乘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地区,还鼓励人们充分利用公共交通换乘网络,减少私家汽车的使用。

3.4 注重解决突出的生态问题

发达国家生态城镇建设特别注重问题导向性,在建设过程中,更多地是依据城镇发展出现的重点问题和重点矛盾,集中全部力量进行主要问题解决,比如环境污染、垃圾回收处理等,往往是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在后期工作中稳步推进其他工作,依据己有经验和人才进行工作指导和改进。比如日本的一些城市重点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来实现生态城镇化;欧洲国家重点考虑的是生态社区的不断完善;对于美国来说,建设初期重点是依据资源节约理念进行建筑物的改造升级,后期将会逐步推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的利用、雨水的收集和处理等。德国南部著名的生态城镇弗莱堡,在进行生态城镇建设之初,就将硬化路面的透水改造、屋顶绿化和河道自然景观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首先,路面的透水改造工程,先实施对现有硬化路面的整体拆除,然后利用新的技术构筑新的透水路面。通过这一工程,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很大的环境改善。其次,通过居民庭院、阳台、屋顶以及墙面进行绿化改造,增大城市植被的覆盖范围,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的绿化水平,这一举措大大减轻了这座高辐射城市产生的热岛效应,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舒适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蔡云楠.广州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困境与创新[J].规划师,2015 (08).

[2]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2013新基准: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关于广州生态环境的民意分析[EB/ OL].http://www.c-por.org/index.php?c=news&a=bao gaodetail&id=2301&pid=10,2014-02-18.

[4]于立.国际生态城镇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建设科技,2010 (13).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b)-108-02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