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丽+王娜
摘 要: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制度的产生一方面有利于现代公司治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委托代理问题。高管掌握着企业大量的内部信息,出于个人经营业绩或者自身利益等原因,高管可能会进行股票增持或减持;或根据托宾Q理论,当公司股价被高估时,及市价高于其本身价值,上市公司高管可能抛售公司股票,将套现产生的利益用于其他投资。同时,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高管以及大股东能全面掌握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能比其他投资者拥有更多关于企业的信息,且其具有对公司的盈余进行管理的权力。上市公司高管在增持或减持过程中是否会产生盈余管理行为呢?如果高管进行盈余管理,增减持规模与盈余管理的程度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研究上市公司高管增减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管增持;高管减持;盈余管理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Schipper(1989)在《盈余管理评述》中定义盈余管理为:企业管理层出于私人利益的目的,干预财务报告披露的客观性的行为。而Scott(1997)定义盈余管理为:为了使经营者利益最大化或者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公司管理层往往会在财务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政策。Healy(1999)将盈余管理定义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运用自身经验和财务专业知识来制定业务并且披露财务信息,从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Ronen和Yaari(2008)把盈余管理定义为:是企业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会计准则允许的基础上,提前确认产品收入或者是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政策提高企业会计利润的行为。他认为盈余管理这一行为是管理当局的高级决策,而它的的主要目标就是掩盖短期利润。
只存在于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现象使国内外有关于资本市场动因的盈余管理研究的研究重点有所不同。国外对股票增发配股、股权激励、收购兼并等方面进行集中的研究。Rangan(1998)和Teoheta1.(1998b)的研究表明企业往往选择利用会计政策调整提高每股收益,提高企业融资能力。Park和Park(2004)认为管理层会调整可操控应计利润以便后续出售股票获得较高收益,所以就会出具较高的每股收益的报告;Bergstresser和Philippon(2006)提出当管理层的薪资报酬与股价密切联系时,管理层有更高的可能性利用可操控应计利润来提高股价。Cohen(2009)发现管理层为了实现盈利目标,往往会削减费用性支出,如广告支出。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于盈余管理有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盈余管理的定义如下:相对于Schipper对盈余管理的定义,魏明海(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正常的财务处理手段,是一个中性概念。他的这一观点在学术研究领域有着具有广泛的影响。顾兆峰(2000)认为上市公司高管进行盈余管理,一般都是为了私人利益,或者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盈余管理行为出现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同时特别指出尽管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利用经过处理的财务信息所做的决策,但是完全消除盈余管理行为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
关于上市公司高管增减持对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胡建平(2008)认为高管辞职减持套现有如下原因:我国股票市场依然处于初级阶段,靠市场功能发挥其作用的市场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因此市场运行机制对应的市场定价机制效率相对较低。并且,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也导致我国资本市场效率低下,市场定价功能失效。郎国梅(2008)指出,高管减持套现的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频繁出现,当高管减持套现时,往往采用“用脚投票”的策咯,投资者就会通过高管的这一行动来判断上市公司的股价,这不仅会对上市公司的融资产生不利影响,并且也不利于中国股票期权制度的完善。于海林(2011)认为上市公司高管在增持或减持股票过程中会进行盈余管理。并且市场能够识别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市场会对向上的盈余管理行为给予积极的反应,而对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给予消极的反应。
二、上市公司高管增减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
1.上市公司高管增减持行为对盈余管理方向的影响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为上市公司高管增减持股票创造了先决条件,上市公司高管在增减持股股票过程中,可以利用手中的控制权为自己赢得最大的利益,这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不太完善,同时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体制也不够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也不全面。同时,投资者可以根据高管的增减持行为传递出的信号来作出相应的决策。
高管以增减持为目的进行盈余管理,前提首先是每股收益与股价是成正比的,即上市公司高管增减持所在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与股价呈正相关关系,每股收益越高,股票市价往往越高,其次是投资者的地位层级不同,跟内部公司的高管相比,他们没有任何的信息优势,即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他们可以通过法定信息网站如上海证券交易所、深证证券交易所获得信息,也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网站查询相关的信息或者报告,但所获得信息仍然是有限的,而高管担任着公司重要职务,掌握着公司重要的信息,是企业运营的核心人员,了解和掌握着公司更多的内部信息,能够对股票价值做出更精准的判断。
上市公司高管为增持股份时,往往公司的经营业绩、资产状况比较好,未来的发展前途被看好,此时高管为了能够节约购买成本,会尽可能进行向下的盈余操纵。高管购买股票后,待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提高时,出售增持的股票可以获得高额的收益。所以上市公司高管在增持股票时,盈余管理的方向一般是向下的。
相反,当高管减持的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不太良好时,高管同时作为股东,具有双重身份,上市公司高管就得不到期望的回报,只能通过出售手中的股票获取收益,此时他们凭借自身的内部资源优势,通过盈余管理来提升公司的短期业绩,向外界传递出积极的财务信息,即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从而使股价上升,并且股价较高时减持股票更有利于高管,所以,这样的企业往往都会在减持前进行盈余管理。
2.上市公司高管增减持规模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
高管作为理性经济人,在增持时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而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当公司披露的盈余水平越低,表示公司的经营情况越差,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公司的股价会越低,高管通过增持所获得的利益就越大。高管的增持规模越大,则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烈,即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
同理,高管在减持股票时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而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当公司披露的盈余水平越高,表示公司的经营情况越好,公司的股价会越低,高管通过减持所获得的利益越大。高管减持规模越大,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也越强烈,即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
三、结论
1.上市公司高管在增持时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
2.上市公司高管在减持时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
3.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4.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黄嘉成,王则斌.高管增减持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J].会计研究,2013.
[2]于海林.上市公司高管增减持行为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
[3]邓康桥.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与高管减持行为实证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3.
[4]林钟高,郑军,彭琳.关系型交易、盈余管理与盈余反应一基于主要供应商和客户视角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
[5]蔡春,李明,和辉.约束条件,IPO盈余管理方式与公司业绩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3.
[6]朱茶芬,姚铮,李志文.高管交易能预测未来股票收益吗?[J].管理世界,2011.
[7]曾庆生.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披露延迟及其经济后果研究--来自上海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