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及其增长与发展的内在关系

2016-07-19 01:19王德俊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2期
关键词:经济活动中国经济

王德俊



论经济及其增长与发展的内在关系

王德俊

摘要:经济活动是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后才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从早期的以物易物,到现代社会的规模化经济,无论是经济活动的方式还是经济活动的实质,都已经不能简单定论了。伴随着3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经济活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日益成为当今各国政府的首要目标。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角度出发,从影响经济活动的诸多因素考虑,分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并以当前中国的实际经济状况为例,对此加以佐证。

关键词:经济活动;增长与发展;中国经济

从产生到现在,经济活动经历了以农耕经济和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形式。两次工业革命和一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将人类经济活动推向了高潮,带来了人类社会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历史上几次巨大的经济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经济危机对人类社会的打击丝毫不逊色于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且随着世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这种影响正在变得更加深刻。对比发生在近期的两次重大事件,就能很直观地看到经济危机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第一件是2008年发生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县的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人民币;第二件是2006年春季开始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次贷危机的爆发,瞬间就影响了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以及一些周边国家,其影响范围也远远不仅是次级贷款方面,而且蔓延到整个金融行业,并最终波及实体经济。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约占GDP的6%,因消费的产品远多于其生产的产品,美国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区最大的需求来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剧下降极大地影响了其他地区的经济,一度造成世界各国的恐慌,且最终影响无法估量。

一、经济活动的本质

经济活动的产生根本来源于对自然资源的运用,对稀缺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蕴含在商品中的最基本的价值也是来自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价值。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归根结底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源本身的价值,例如即其对于人类社会、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粮食和水之所以对人来说至关重要,是因为没有粮食和水,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另一方面就是某项资源本身的稀缺性或其应用的难度很大,例如黄金之所以比铁贵重,就在于黄金的蕴藏量比铁少,且黄金的开采难度更大。克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和资源的稀缺问题,从而达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挥经济活动的积极作用,以致对人类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从事经济研究,揭露经济活动的本质目标。

起初,经济并不复杂,它只是人们为满足各自所需而进行的交换性的活动。换句话说,是一地区的人们对其他地区资源的需求,而引发的自然资源的小范围地跨区域性转移。那时资源仅仅限定于自然资源的范围。然而,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活动也得以发展,资源转移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各种各样的因素开始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使经济“偏离”了它最初的运行轨道,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三次重大的变化。第一次是观念意义上的价值符号的产生——货币的出现,这使得经济不再仅仅停留在实物阶段。随着货币的广泛使用,利率、汇率、货币政策等一系列货币的“衍生品”开始对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并且最终导致了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金融经济的产生。第二次是社会资源的出现。社会资源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成为仅次于自然资源的最重要的资源形式,并且它的出现与发展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服务行业的诞生。当今社会,服务业对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传统行业疲软的情况下,服务业已经代替传统行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第三次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的大规模革新。工业革命已然结束,但是其推动的技术革新的步伐却依然在前行,并且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止。随着技术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样化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除此之外,当今社会,不得不提到的是经济的传导性及其影响的传导性。各地区、各国家再也不是各自发展的独立经济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发生在不久前的美国次贷危机,足以证明这点。其影响范围之广、影响时间之久、影响程度之深,让人深刻认识到经济的传导性及其重要性。当然,经济传导性的影响也并不都是负面的。简单来说,可以把经济传导性的影响分为两种。一种是负面的、消极的,就像经济危机所造成的那样;另一种则是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我们可以简单将其称之为“经济的福利”。以中国为例,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这就是经济传导性正面影响的最好证明。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本质

要知道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本质,首先,我们得了解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含义,各自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传统上,我们习惯于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来表述经济增长。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或地区)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来计算。然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是指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间接因素是指既影响资源的数量又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和制度等。经济发展则更多的可以理解为一个整体,是一个多方变化的过程,既包括经济增长,不平等和贫困的减少,又包括社会结构的变迁,国家制度和大众心态的改变。刘易斯曾强调指出:“经济增长的好处不在于财富增进幸福,而在于财富扩大了人们选择的范围。”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有了经济增长却未必会导致经济的发展。从利比亚的发展历程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20世纪60年代以来,利比亚经历了人均收入的大幅度上升。由于外国公司的投资以及政府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利比亚的经济在短期内得以增长。但是,利比亚人民却未能从这一增长中获益,财富最终只落入了少数人的手中,因此利比亚的经济没有得到实际意义上的巨大发展。经济发展,除去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外,还应包括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份额的上升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此外,人口增长结构和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也应包含其中。帕金斯等人曾强调说,一国国民必须是带来这些结构变迁的发展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对发展的参与意味着对发展成果的分享,如果增长只为少数富人带来利益,那么就不能认为经济得到了发展。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巨大变革,我们就能很容易体会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区别。

表1 1978、2000、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情况

表1中列举了1978年、2000年及2014年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可以看出,无论是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还是各产业的增加值都有了质的变化。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近年来中国GDP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已经从2005年的超过10%的增速下降到2015年的不到7%,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尽管经济增长出现压力,但是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新兴产业得以出现,产业越来越多样化,新型产业的出现带动了就业,提高了人们的收入,使得贫困现象得以减少;新兴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进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结构发生了变迁;交通变得更为便捷,人们的居住条件得以改善。

总之,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但是增长只是过程、手段,发展才是最终的目标,我们不应只关注于当前的增长,而忽视最终的、长足的发展。对于处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大环境下的中国更应如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周期性与波动性,明确地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参考文献

[1]马春文,张东辉.发展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国家统计局.2015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2.007

作者单位:(铜陵学院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经济活动中国经济
让文化引领城市发展
关于在航标单位对外经济活动中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