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时空分异研究

2016-07-19 02:21
关键词:河南省影响因素

梁 丹



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时空分异研究

梁丹

摘要:现代节事活动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关联性,能够为举办地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应。地域自然、历史、人文、经济、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节事活动时空分布的非均衡性。对其活动分异及影响要素的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其发展和演变规律,对优化布局和资源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PSS统计方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节事活动的时空分异进行研究,选用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文化资源禀赋三个指标与节事活动时空分异状况进行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经历了起步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调整优化期四个阶段,年内分布集中在春秋两季,空间集中分布在郑州、洛阳等大城市和核心旅游城市。活动时空分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文化资源禀赋等因素具有较高相关性,且区域条件不同,要素对活动分异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别,各地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节事活动相应发展政策。

关键词:节事活动;时空分异;影响因素;河南省

节事活动是节日庆典和特殊事件的统称。传统节事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人们通过节日追求轻松、舒适的生活状态,愉悦、狂放、快乐的精神宣泄。西方学者将文化庆典、文艺娱乐活动、体育赛事、教育科学事件、私人事件、社交事件等列入节事研究的范畴[1]2,使其具有丰富的内涵。现代节事活动以区域自然、历史、文化、物产等为依托,以民众、旅游者市场需求为导向,融合现代科技文化,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参与性活动,具有显著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从而受到地方政府、企业、民众和旅游者的青睐。河南省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现代节事活动的举办提供了肥沃土壤,早在20世纪80年代,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等节事活动就开始举办。2000年以来,河南省陆续提出“文化强省”“旅游立省”等重大发展战略,系列文化、旅游类节事活动得以迅猛发展,郑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三门峡黄河旅游节、南阳玉雕文化节等诸多活动带动了地方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有效提升了举办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丰富地方民众精神生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促进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产生了强大的影响。

一、研究综述和概念界定

(一)研究综述

1961年,美国布尔斯廷出版的Image:AGuidetoPseudo-EventsinAmerica是目前西方节事研究的最早文献[2],80年代后,国际大型节事活动的集中举办引发了学术界对其的研究热潮,研究对象多集中在活动的后续效应、文化传播、营销运营、公共关系、活动参与动机等[3][4][5]。20世纪90年代,北京亚运会、昆明世园会等国际节事活动相继在国内举办,国内学者开始认识到节事活动研究的学术价值,相关研究也开始出现。进入21世纪,奥运会、世博会先后在国内举办,节事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研究内容涉及活动的社区参与、节事营销、品牌塑造、市场化运作、资源整合、旅游者体验、影响效应、预警机制及相关案例等[6][7][8]。各地自然、人文、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差异,致使节事活动必然在时空上呈现出异质性[9],而当前关于活动时空分异、形成机理的研究并不多见,梁丹等[10]、戴琳琳等[11]、栾福明等[12]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学术研究远滞后于实践,最初成果体现在对洛阳牡丹花会、宝丰马街书会等单体活动的关注[13][14]。2009年后,区域角度的研究才开始出现,集中在对节事活动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一般性探讨[15][16][17],时空分异的规律性研究尚是空白。对活动时空分异特征及形成机理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正确认识节事活动时空布局的发展和演变规律,对活动资源整合和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概念界定和数据来源

节事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传统节日,各类文化节、艺术节、旅游节等节庆活动,还包括各类文化庆典、宗教祭祀、传统庙会、会议展览、体育文化赛事等特殊事件。本文着力于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研究,自然将传统活动排除在外,更多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地方自然、人文、历史、文化、物产等特色举办的各类节庆、会展、体育文化娱乐赛事活动等[18]。样本选取过程中,注重活动的本土性、延续性、参与性和影响力,力求坚持以下原则:其一,活动依托当地特色举办,将外来活动排除在外。其二,活动连续举办三届以上,且具有一定知名度。其三,活动对象为当地民众和旅游者,纯粹政府和企业活动并未列入。其四,依托传统节事升级举办的活动隶属现代节事范畴,诸如太昊陵祭祖大典等。此外,为方便统计和研究,在行政区划上仍采用原来的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2014年1月1日起,河南省巩义市、兰考县、汝州市、滑县、长垣县、邓州市、永城市、固始县、鹿邑县、新蔡县等10个县(市)全面实行“省直管”。直管县(市)党委直接接受省委领导,向省委负责并报告工作。的统计数据归入原来所属省辖市。数据来自各省辖市旅游、文化部门、相关文献和网络新闻报道。截至2015年年底,获取有效样本166项。对其举办历史、主题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举办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主题涉及自然旅游、历史文化、民俗特产、会议展览、体育赛事等多个类别。

二、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时间特征

(一)年际变化

对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初次举办时间和年度数量增长进行统计(见图1),可以看出,1981年以来,活动的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从增长的时间序列来看,呈现四个阶段:(1)起步期(1981~1990)。出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此阶段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开始出现,但数量少,增长速度缓慢,一直到1990年统计样本只有5项,多个年份是增长的空白期。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封菊花文化节等均源于此阶段,成为国内最早一批举办的现代节事活动。(2)缓慢增长期(1991~2000)。此阶段,省内各级政府逐步认识到节事活动的效应和价值,活动数量逐步增长,到2000年统计样本已达到18项,郑州少林武术节、三门峡黄河旅游节、南阳玉雕文化节、信阳国际茶文化节等省内知名活动均在此阶段出现,驻马店农博会、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等专业性展会也崭露头角,节事活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功能得到充分体现。(3)快速增长期(2001~2010)。受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刺激,此阶段河南省节事活动数量激增,到2010年统计样本达138项。特别是2005年后,每年增长数量均在10个以上,2009年增加23项。活动内涵和主题类型也得到进一步充实,旅游节、文化节、艺术节等异彩纷呈,葡萄节、桃花节、石榴节、红枣节等百花齐放。(4)调整优化期(2011年至今)。促进节事活动健康发展是这一阶段的主题。早在2004年,由于存在很多问题,周口淮阳投巨资举办的“中国姓氏文化节”就备受非议。2010年,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批评河南官办节庆多,效果差。当时,河南省很多现代节事活动并未达到预期效益。2010年后,当地政府对云台山国际旅游节、安阳殷商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进行了整合,河南省节事活动发展进入调整优化期,年度数量增长逐步放缓,从数量增长向效益提升转变,会议、展览、节庆、赛事、演艺等产业结构却逐步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逐渐成为新的驱动点。

(二)年内特征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利用帕累托累计图法对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月度累计频率、累计频数进行统计分析(图2),发现其活动举办具有以下年内变化特征:从季节分布来看,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分异,集中分布在春秋两季,累计频率高达80.64%,冬季和夏季累计频率不足20%。从月份分布来看,4、9、10三个月最为集中,累计频率达54.19% ,其中4月突破20%,为活动举办的最高频段,1月、6月是活动举办低谷期。活动年内分异特征主要由以下因素所致:(1)气候因素。河南省属于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4~5月正好是春暖花开的季节,9~10月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比较适宜节事活动举办和旅游者、民众参与。(2)载体因素。每个节事活动都会依托一定载体举办,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载体近50%和植物花卉、农业物产密切相关,春秋两季正好是大多数花卉、物产开花、收获的季节,直接决定了洛阳牡丹文化节(4月)、开封菊花文化节(10月)、郑州红枣节(9月)等活动须在特定时间举办。(3)假日因素。五一节、国庆节、中秋节等法定假期有效拉动了假日活动的市场需求,也促使相关节事活动集中在法定假日举办。不过,随着节事活动发展逐步成熟,其内涵的多元化发展,夏季避暑亲水,冬季温泉滑雪等活动日益得到旅游者的青睐。此外,会议、展览、赛事等活动不受气候、资源影响,促使河南省节事活动年内分异逐渐呈现出均衡化发展趋向。

图1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数量增长图

图2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年内分布图

三、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空间分异及影响机制

(一)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空间分异特征

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现代节事活动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图3),结果显示空间布局具有明显的分异性。活动举办在10项以上的省辖市有郑州、洛阳、南阳,其中郑州举办数量最多,达31项;其他省辖市活动举办次数3~10项不等,差别不大;漯河、商丘、开封、鹤壁4市节事活动数量较少,不足5项。从活动级别*根据节事活动主办、承办单位(各级政府、行业协会等)的级别、影响力,将节事活动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和规模看,各地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河南省省级以上活动有27项,集中分布在郑州、洛阳、开封等大城市和核心旅游城市,其中仅郑州就有9项,占1/3,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少林武术节、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中国豫剧节等都具有一定品牌效应。其他中小城市高级别活动数量较少,平顶山、新乡、濮阳3市省级以上活动为空白。从活动类型来看,会议、展览、赛事等活动大多分布在郑州,这与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具有发达的经济体系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密切相关;旅游类活动主要分布在郑州、洛阳、焦作等旅游热点城市;其他城市分布的活动多为文化物产类,和区域自然、历史关联密切,诸如安阳的殷商文化、信阳的茶叶等。

(二)河南省现代节事空间分异影响机制

大型节事活动同属商贸、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范畴,又是地方和城市营销推介、形象和知名度提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其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涉及活动资源禀赋、经济水平、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交通可达度、地方政策、居民消费水平等多个方面。基于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举办情况,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并兼顾指标选取的可行性,本文选取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状况、文化资源禀赋三个因素和活动空间分异进行SPSS相关分析,以发现各要素对活动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和状况,为各城市节事活动举办和发展方向提供决策借鉴。影响要素拟合度分析中,由于各指标单位不同,数据差别较大,为方便研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以郑州市各指标数据为基准100,得到其他城市相应数值。

1.经济发展水平和节事活动空间分异

现代节事活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同样,活动举办需要举办地充足的财政支撑。对大型活动而言,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资金投入并非小城市可以承受。只有那些经济、科技实力强,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完善的地区才有可能举办大型节事活动。会议展览类活动和地方经济更具有密切相关性,被誉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节事活动空间分异和其经济发展水平(GDP)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为0.944,表明二者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设相关系数为r,则-1≤r≤1,0

图3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分级别数量柱状图

图4河南省节事活动空间布局和区域经济

发展水平拟合曲线

2.旅游产业状况和节事活动空间分异

节事活动短时间内可为举办地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货币流等,从而带动区域吃、住、行、游、购、娱系列消费,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大型节事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举办地旅游业的发展,达沃斯、维也纳、爱丁堡、丹佛等很多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均由节事活起家,从而名扬全球。反过来看,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大型节事活动举办提供了契机。作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香港被誉为“亚洲盛事之都”,精彩节事活动包罗万象,热闹缤纷的本土节庆活动、世界级艺术文化节目、国际级的体育盛事等精彩纷呈。国际知名乐团和本地流行歌手演出的音乐会、世界级的戏剧及舞蹈表演令人目不暇接。对河南省节事活动空间分异和18个省辖市旅游发展状况(数据选用年度旅游业总收入)进行相关分析,二者相关系数为0.947,表明具有极高的正相关性,凸显节事活动和旅游产业的天然融合关系。近年来,河南省内很多地方旅游部门和景区纷纷策划举办多个旅游类节事活动,如罗山灵山旅游节、鲁山温泉旅游节、伏羲山国际旅游节等。这些活动吸引旅游者的同时,对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推介、旅游形象和美誉度提升都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从各省辖市节事活动空间分异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的拟合曲线来看(见图5),洛阳、开封、焦作、平顶山、三门峡、新乡等省辖市节事活动发展相对滞后,地方旅游部门和企业需要充分结合旅游景区特色举办丰富多样的节事活动,满足民众和旅游者需求,壮大旅游产业。濮阳、鹤壁、济源、周口、许昌、商丘、漯河、驻马店、信阳等市,从拟合曲线来看能够满足旅游者需求,但实际上地方政府依然需要加大现代节事活动的开发力度。原因有二:其一,这些地区旅游产业较为薄弱,无形中扩大了其节事活动布局的分量;其二,这些地区具有强大的人口基础,节事活动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未来需要开发针对当地民众需求的现代节事活动。

3.文化资源禀赋的相关分析

节日是民众为适应生产生活需要而共同创造的民俗文化,其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不管节事活动出于何种目的举办,其文化内核始终都是活动赖以生存的关键,是灵魂和根基。缺乏灵魂和底蕴的活动,对内没有凝聚力,对外没有吸引力,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生命力。举办节事活动必须依托某种文化载体,展现某种文化精神。区域文化资源是现代节事活动空间分布的基础。河南省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根亲文化、功夫文化、黄河文化、古都文化等都具有垄断优势和地方特色,为其现代节事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坚实基础。文化遗产是文化资源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国家级文化遗产,其最能体现区域文化资源禀赋丰厚的程度。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统计,以其数量指标和节事活动空间分异状况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907,虽低于经济相关和旅游相关,但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样本数据显示,河南省直接以文化为载体的节事活动有80多个,占全省的50%以上,拜祖大典、根亲文化节、少林武术节、黄河旅游节、清明文化节等几乎涵盖了河南省所有的优势文化资源。即使活动不以文化冠名,举办过程中也会将文化内涵和精神融入其中,展现区域独特的文化魅力,提升活动文化附加值。同样,河南省18个省辖市节事活动空间分异和文化资源禀赋的回归拟合曲线(见图6)显示,相对城市文化资源禀赋而言,洛阳、焦作、许昌、安阳、平顶山、南阳等省辖市具有较好的活动开发潜力,诸如洛阳的历史文化,安阳的甲骨文、红旗渠精神,许昌的三国文化都有待于进一步体现。濮阳、鹤壁、济源、漯河、驻马店、信阳、三门峡等省辖市节事活动布局和文化资源具有较好拟合度,表明这些省辖市活动开发较好利用了其文化资源的价值,濮阳的龙文化、杂技艺术,鹤壁的民俗文化、军事文化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随着民众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这些省辖市依然需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针对地方民众需求开发相应节事活动。

此外,由于统计指标拟合分析是在郑州市基础数据标准化后进行的,拟合结果并未反映郑州市节事活动空间分异和影响要素的相关状况。但和武汉、长沙、西安、成都等中西部省会城市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郑州市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除文化资源指标外,郑州市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总收入都不具有优势,导致节事活动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周边省会城市,这也正好验证了本文对三要素相关分析的结果,相对文化资源而言,节事活动和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状况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喜的是郑州市具有良好的文化和旅游资源,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其经济和旅游产业将逐步缩小与周边省会城市的差距,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和强大的人口基础,彰显出郑州市现代节事活动开发的巨大潜力。

图5河南省节事活动空间布局和区域

旅游产业状况拟合曲线

图6河南省节事活动空间布局和区域

文化资源禀赋拟合曲线

四、结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经历了起步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调整优化期四个阶段,活动数量、级别、规模和知名度都得到显著提升。从年内变化来看,活动集中分布在春秋两季,特别是4、9、10三个月,占全年的54.19%。这种现象主要和区域自然条件、物产资源、假日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节事活动内涵的逐步拓展,活动年内不均衡性会逐步得到改善。从空间分异来看,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集中分布在郑州、洛阳、开封等大城市和旅游热点城市,省级以上活动和会展类活动集中分布在省会城市。影响活动空间分异的因素有很多,选取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文化资源禀赋三个指标进行影响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指标和节事活动空间分异都具有高度相关性,且不同指标的影响角度和层面不同,各城市应该结合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现代节事活动的扶持力度。与周边其他省会城市相比,郑州市节事活动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这和其经济水平和旅游产业状况密切相关。由于指标选取的局限性和数据统计的误差,本文研究结果可能和城市实际状况有出入,但作为人口、旅游和文化大省,不管是从经济促进、文化展现,还是从民众市场需求来看,河南省现代节事活动开发仍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GETZ D.Special Event[M]//MEDLIK S.Managing Tourism.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 Ltd.,1991.

[2]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文献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3(4):78-83.

[3]LINDHEIM R D. A Comparison of the TV Audio and Radio Coverage of a Special Event[J].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1963(2): 183-185.

[4]GARTNER W C , HOLECEK D F. Economic Impact of an Tourism Industry Exposition[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3(2):199-212.

[5]WALL, G. Effects of Hallmark Events on Citi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8(2): 280-281.

[6]郑辽吉.利益主体管理与节事产业化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6(6):120-123.

[7]张涛,贾生华.节事消费者感知价值的维度和测量研究[J].旅游学刊,2008(5):74-78.

[8]余青,吴必虎,等.中国节事活动开发与管理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5(5):56-59.

[9]THOMAS R,WOOD E. Event-based Tourism:A Survey of Local Authority Strategies in the UK[J]. Local Governance,2004(2):127-136.

[10]梁丹,马广钦.中国旅游节庆发展区域差异分析[J].许昌学院学报,2010(2):139-142.

[11]戴琳琳,盖世杰.北京郊区节事旅游的时空分异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1(8):1056-1064.

[12]栾福明,熊黑钢,时卉,等.基于空间插值和竞争态的山东省旅游节庆时空分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5):99-103.

[13]谢芳.洛阳牡丹花会的启示[J].企业导报,2004(12):32-33.

[14]王留建.马街书会的起源与发展[J].东方艺术,1996(1):59.

[15]程金龙.河南节庆旅游的开发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2):5776-5778.

[16]连建功.旅游立省背景下河南省节庆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4):108-111.

[17]潘盛俊.河南节庆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60-62.

[18]黄翔,连建功.中国节庆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科学,2006(1):45-49.

(责任编辑周军伟)

Study on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Modern Festival Activities in Henan Province

LIANG Dan

(CollegeofGeographyandTourism,ZhengzhouNormalUniversity,Zhengzhou450044,China)

Abstract:Festival activities have strong agglomeration effect and the industrial relevance, which has a remarkable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effects of the city.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nature, history, humanities and economy, the tim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of the festival activities are not balanced. The research on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regional event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can help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time and space layout. Based on the related data, using the SPSS statistical method, this article studies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festival activities in Henan Province. And select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three indicators for th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1980s, there are four stages of Henan province’s festival development: starting period, slow growth period, rapid growth period and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period. The activities organized in the time of spring and autumn, the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in Zhengzhou, Luoyang, etc. This layou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y, tourism industry, cultural resources and other factors. These factors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different cities, which require the government to develop the activity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festival activities;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influence factors; Henan province

文章编号:1006-2920(2016)03-0037-07

doi:10.13892/j.cnki.cn41-1093/i.2016.03.005

作者简介:梁丹,郑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讲师(郑州 450044)。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2015BJJ035);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大型节事活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2015-ZD-118)。

猜你喜欢
河南省影响因素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