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巧叶
浅析流程型制造业的成本控制
文/于巧叶
摘要:不同产品类型的成本控制侧重点不同,流程型制造业因其原料成本在其产品成本中占主要部分,且原料一经使用就无法再还原,故企业若对其原料成本控制不当则会导致企业营业额大幅降低,本文针对流程型制造业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成本控制;原料成本;流程型制造业
流程型制造业的原材料接近它们的天然来源,成品一旦被产出,就无法使其回到原始成分,因此关于原材料来源分离、用途限制等方面就需要与其相关的成本控制。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流程型制造业的原材料质量也可能发生相应程度的变化,所以如何让流程型制造业的原材料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是我们成本控制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流程型制造业大多是满足我们生活基本需求的行业,与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消费者首先关心的并不是一个企业在生产时所耗用成本的多少,而是耗用了什么成本,原料是否安全,以及产品本身的美观、耐用程度等与我们个人利益相关的指标,这也恰恰增加了有关行业成本控制的难度。一个“粗心”的设计、一个“不经意”的操作很可能会导致原材料的大量浪费,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也会因此变得紧缺和稀少,因此如何在不降低产成品质量的情况下对流程型制造业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与离散型制造业不同的是,流程型制造业所需的原料状态往往是粉末、液体或气体,它们必须以密封状态储存,因此要精确测量其成分比较困难,这也为流程型制造业的成本控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对于成本控制的研究,需要从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以及对各种成本的影响因素入手,从而得出流程型制造业的成本控制构想。
(一)影响流程型制造业的生产特征的因素
1.在生产计划方面:其常以日产量方式下达计划,生产组织一般是生产线方式进行。
2.在生产过程方面:(1)物料从一个工作位置到另一个工作位置使用自动装置传动,有些工作点上有一些在制品库存做生产的缓冲;(2)一般情况生产按批次进行,非关键物料常以倒冲的方式进行,关键物料需要按批次进行投料和跟踪;(3)常常出现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等,并具有保质期;(4)由于物料属性等原因,生产配方变化大,并要求具有保密性。
3.在设备使用方面:设备是对生产成本影响的重要因素。在流程型制造业中,生产设备的关联性强于离散型制造业,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生产进程,从而造成重大的损失;设备的相关性和联动性强,导致设备的维修工作更加复杂。
(二)生产特征与其原料成本控制的联系
1.在生产计划方面:流程型制造业以日产量方式的生产计划对于其成本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对生产的原料成本做出及时的调整,减少了因一次大量生产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原料浪费。
2.在生产过程方面:对于流程型制造业而言,有保质期的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等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应用则是原料成本浪费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不断变化的生产配方,将会影响到生产员工对于产品生产的熟练程度。因为配方具有保密性,导致监督工作较为困难,这从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其成本控制的难度加大。
3.在设备使用方面:对于流程型制造业而言,设备维修的安全机制、制度、流程较离散型制造业相比需要进行非常严格以及高度的控制。与此同时,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以及预防性的维护,并定期进行检查或大修处理是十分必要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则会导致原料的极大浪费。因为流程型制造业的设备关联程度极高,一个环节的设备出现故障,可能致使其后的多个环节无法运转。
综上,对于流程型制造业而言,其影响原料成本的因素主要为有保质期的连产品、副产品、与等级品;保密而又不断更换的生产配方以及关联程度极强的生产设备。所以,流程型制造业的成本控制旨在使以上三种因素对于成本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的管理行为。因此,我们可以在常规的成本控制方法中探求其针对于流程型成本控制的应用,并在常规的成本控制方法无法得到有效改进的情况下,提出针对流程型制造业而言的信的成本控制方法。
常规的成本控制方法有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控制、责任成本控制以及目标成本管理。每一种成本控制方法的侧重点都不尽相同,如果能把有关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良好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面临的实际情况实行具体的措施,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作业成本法在流程型制造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计算对象的一种方法。企业的资源除了与产品直接相关的原料等费用以外,还包括生产所需的水电等资源。关于水电等资源的控制,任何一种类型的企业所需采用的方法基本一致,因而无需赘述。关于流程型制造业原料的确认和计量是我们所需要考虑和完善的问题。因为原料无法还原,所以对于计量的准确性要求更是重中之重。如果少记消耗的原料,则会使企业在盘点时因与账面不符,认为企业存量不足而多进原料。流程型制造业的原料本身就接近它们的天然来源,多进原料很可能也无法在其它方面使用,从而增加企业的库存,造成大量的浪费;如果多记消耗的原料,则会使企业在结算时虚减当期的所得利润从而无法客观公正的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
(二)标准成本控制在流程型制造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标准成本是指运用技术测定等方法制定,在有效的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耗费的标准价格预先计算的产品成本。它以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对于流程型制造业原材料的成本控制来说,制定标准的成本对于其与实际原料耗用的对比有重要的意义。流程型制造业原材料无论是在加工后的还原还是储存方面较离散型相比都有着较大的难度,所以其标准成本的技术测定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标准成本控制的应用最为广泛和有效,所以在流程型制造业中测定技术的优化和标准成本的选取方面应投入相应的资金和技术型人才。
(三)责任成本控制在流程型制造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责任成本是指特定的责任中心在其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内所发生的各种耗费。责任成本控制是根据分权管理思想,在企业内部划分责任中心,明确成本控制范围和责任,并按照责任中心归集、报告和考评成本控制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方式。有经验的人员可以使其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内发生的各种耗费降至最低,企业聘请高水平人才所支付的工资费用完全可以通过企业节约的成本以及创造的效益中得到补偿。流程型制造业与其他制造业不同的是,它更应该强调成本及原料节约的重要性,如何让原材料至少保持在其现有的质量程度,是每一个企业所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四)目标成本管理在流程型制造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目标成本管理与产品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它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在产品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着手努力,这个阶段是企业本身能对成本进行控制最多的阶段,所以作为流程型的制造企业可以在这个阶段投入一定的资金聘请高水平的顾问以及技术型人才,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最大可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最有可能使那些无需多投入或消耗的原料得到节约。虽然在表面上看似在人才的引进方面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但实则为企业节约了更多的产品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甚至会产生一个更好的品牌效应。
在流程型制造业的成本控制中,我们需要做的是针对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抓住流程型制造业的特性,在其容易导致成本控制失调的方面做出事先的决策,使其与成本相关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产品配方的跟踪控制
流程型制造业的产品配方不断更换,并且具有较强的保密性,这对于原料的成本控制是不利的。所以我们设想建立独立于制定配方的部门或机构对其配方的合理性进行监督,并与这类部门签订配方保密协议。对于配方的设计和制作部门而言,即使他们在这一领域具有相对的经验,但难免会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式,极有可能为了使产品达到数量或其他相关方面的要求而造成了在制定配方过程中对原料的用量过度添加。因此,设定专门的监督部门可以使得产品的配方更加合理。
(二)设备监控和检修的控制
无论是离散型制造业还是流程型制造业,设备对于生产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流程型制造业而言,由于其生产环节具有较强的连续性,更因为其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具有期限限制的联产品和副产品等,因此保障在生产的过程中,设备的零故障对于原料的成本控制来说极其重要。每个企业都会有相应的负责设备的维修和监控部门,但针对于流程型制造业而言,更应该在其中增加相应的员工,测算产生联产品、副产品以及连续性生产时的衔接环节,并加以记录。与此同时,安排维修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较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障这些员工的积极性和严谨的态度,企业可以专门针对这部分员工制定奖惩措施,以保障他们个人效益的最大化。
流程型制造业原料的成本控制良好,则可以大量节约原料,也会避免原料的不必要浪费。本文针对流程型制造业成本控制中的原料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结合了流程型制造业的生产特征,以及成本控制的传统方法,提出了生产特征对于流程型制造业成本控制中的原料方面有利以及不利的因素,针对成本控制的传统方法对于流程型制造业的应用加以改进。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特征对于流程型制造业的不利因素提出了新的原料成本控制方法与建议,旨在最大可能的使流程型制造业原料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郑康良.浅谈企业成本控制[J].经济师,2015(4).
[2]程秀.财务战略理论中几个相关问题的再认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9).
[3]陈正林.企业物流成本生成机理及其控制途径[J].会计研究,2011(2).
[4]徐晓燕.流程型企业备件库存决策模型及应用[J].管理工程学报,2004(4).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