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峰
(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重庆 408100)
简论重庆体育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
李林峰
(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重庆 408100)
体育旅游是现今我国旅游的新类型,具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作为我国的体育大城,重庆在体育旅游方面具有着较好的发展优势。在本文中,将就重庆体育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进行一定的研究。
重庆;体育旅游;经济一体化
重庆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具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从2010年开始,重庆市正式将旅游业作为城市的支柱性产业进行发展,为体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而在实际体育旅游发展中,重庆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不足,需要通过对问题准确把握,以科学的方式应用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体育旅游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体育旅游是一种历史较为悠久的活动现象,从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典籍中能够发现人们在旅游中参加运动赛事的记载。19世纪,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在人们可支配收入提升的同时使体育赛事具有了忠实的观众,并使自行车运动以及具有探险成分的远行成为了中产阶级的主要旅游方式。体育旅游真正获得发展是在20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福利制度的完善以及经济复苏,人们具有着更多的闲暇时间以及可以支配的物质,且在该时期中大型体育赛事的出现,都使人们的健康理念以及价值观念产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世界范围内体育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使得以体育运动为特色的旅游项目也在很多国家中得到了兴起与发展。在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下,更多的休闲设施以及度假中心得到了发展,使人们在开展体育运动的同时也具有了更好的休闲、度假感受。而在我国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健康理念、体育观念也在逐渐提升,并因此使体育旅游成为了非常具有前景的一类旅游类型。
2.1 山体资源
重庆位于我国西南部,具有较多的山体资源。其地东临湖南、湖北,南接贵州,北连山西,西靠四川,幅员辽阔,域内有武陵山、大娄山、巫山以及大巴山,具有着“山城”的美誉。在结合山体资源的基础上,重庆目前已经逐步开发了徒步旅游、探险旅游、登山旅游以及攀岩旅游等体育类型旅游项目。
2.2 水体资源
重庆境内具有着十分丰富的水资源,入境河流具有嘉陵江、培江、长江以及无浆等水域,除了长江三峡之外,还具有较为罕见的乌江峡谷群以及大宁河峡谷。丰富的水资源为地区的划船、垂钓、漂流、冲浪等项目的开展提供了非常独到的资源优势。目前,较多水域已经逐步开展了划水、划船、探险等体育旅游项目。
2.3 人文资源
重庆市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以及田径之乡,具有10多个国家级保护单位。目前,借助人文资源优势,澄清已经开发了三峡文化、巴渝文化以及红岩文化等类型众多的体育项目,较好地将娱乐休闲、人文资源以及体育健身融为一处。
3.1 缺乏宏观调控
在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宏观调控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能够保证市内现有的体育资源能够在科学、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更为有序地进行开发,避免出现旅游资源浪费以及重复开发的情况。而在目前,由于缺少统一、科学的协调与规划,重庆体育旅游还没有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综合功能以及整体优势进行体现。在对现有体育旅游利用、开发程度存在较大不足的同时,对本地区体育旅游的良性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同时,体育旅游的两大主体——旅游以及体育部门在合作以及交流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由于区域缺少合作开发、在合作中缺少统一的规划与认识,区域分割以及各自为政的情况较为严重,没有将体育旅游良好地引入到商业发展以及旅游发展的轨道中,也缺少对本地区具有特色体育旅游的充分开发与利用。该种情况主要由两方面引起:首先是地区政府部门缺少重视,没有对体育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的重要性以及意义产生正确的认识,没有对体育旅游中蕴藏的社会效益以及巨大商机进行把握,进而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没有进行更全面、科学的计划,使宝贵的体育旅游资源产生了一定的浪费现象;其次,没有对其他地区的旅游开发市场做好调查,缺少特色体育旅游产品的建设。
投稿日期:2015-11-10
3.2 促销宣传不足
对于体育旅游而言,其是一个具有较高开放性的产业,非常依赖日常的宣传促销,即只有使本地区体育旅游在社会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知名度,使更多的人们了解、熟悉,才能够获得旅游人数与经济的提升。近年来,虽然重庆市已经通过“十个一”工程的开展在体育旅游方面获得了一定效果与成绩,但在现今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重庆体育旅游在美誉度、影响力以及知名度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且在宣传的媒体公关、规划定位、广告宣传以及活动促销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无论是宣传方式、创新程度还是促销意识都稍显不足,并因此使本地区体育旅游形象在知名度以及形象影响方面还较低。除了宣传方面之外,政府部门在体育旅游的资金投入方面还相对较少,并因资金的缺乏更难开展本地区体育旅游的宣传工作,使社会难以形成一种积极参与体育旅游互动的意识。
3.3 法规体系缺失
在重庆将旅游作为城市发展支柱产业之后,其陆续制定了《重庆市体育市场管理条例》以及《重庆市旅游条例》等规章制度,以此为本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以及稳定、健康运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看到积极方面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重庆市在体育旅游法规体系方面还存在着市场调控缺乏以及管理体制不顺等系列问题。由于重庆市的地势险峻,具有着数量可观的峡谷与高山,虽然能够对旅游者产生较大的吸引,但在徒步旅游、探险以及漂流等方面的设施以及场地还相对落后,在游客安全保障体系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要求制定不足以及管理问题。作为当地的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以及旅游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对旅游安全方面的监管义务进行充分的落实,且在专业培训机制以及规范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较为不健全的问题,进而在景区风险评估、气象信息提供、警示标志设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
4.1 统筹规划
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长期、全面的规划以及多方面的投入。作为地区政府,需要对体育旅游加大资金投入,通过体育基础设施以及群众体育设施方面的建设,为本地区体育水平、体育全民程度以及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在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对体育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体系进行科学的建立与完善,通过对本地区体育设施规模的扩大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壮大提供基础条件。
4.2 加强宣传
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经济中心,重庆在地理区域方面具有着较为优越的特征,并因此使重庆旅游具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在现今日趋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情况下,宣传促销可以说是旅游市场中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有声势以及多渠道方式的宣传,才能够保证重庆体育旅游能够以规范、快速、健康的方式得到发展。同时,也需要积极制定体育旅游相关的促销策略以及开展政策,通过同西南地区以及周边省市的积极协作与联合,对本地区旅游市场、旅游产品的影响、口碑积极扩大,通过宣传促销方式的应用发展到市场源头,以此形成互补、互促的市场网络。
4.3 开发旅游线路
在现今人们追求快捷、时刻体验的情况下,在重庆市体育旅游开展中,需要积极构建一小时经济圈区域开发,在长江三峡为中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点、线、面的全面结合,以此形成具有复合、综合特征的黄金旅游线。从目前重庆旅游资源分布状态可以看到,很多旅游资源都处于重庆的一小时经济圈内,具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域优势,能够更好地提升市民以及周边群众的体育旅游参与度。对此,则需要在“一小时经济圈”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具有精品特征的体育旅游线路,主要以休闲体育旅游为主,在扩大市民覆盖面的同时起到促进城乡旅游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将都市观光旅游同一小时经济圈形成互动、互惠以及互补的关系,通过对旅游品牌线路的积极打造对本地区旅游品牌的带动作用进行扩大。此外,也要积极加强理论研究,对长江沿线产业合理布局,依托长江水道对两侧腹地进行带动,促进旅游业的优化配置与整合协调发展。
4.4 加强法制建设
体育旅游是一种集旅游与运动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在旅游活动开展中,很可能因各种原因对游客身体产生一定的创伤,具有着较多不确定因素。安全保障是开展体育旅游的生命,作为政府部门,需要对体育旅游的安全组织工作以及相关体系建立健全,对安全旅游责任制、安全绿色通道以及责任人制度进行制定的同时,定期地开展本地区旅游安全检查,将水面、旅游车船、索道以及山体等作为重点排查目标,通过对事故隐患的积极排查,在景区通过多种方式提醒游客的旅游安全意识,配备好充足的医疗急救用品与设施,保证在问题出现时景区内部能够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此外,需要积极规划利于本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以政策法规为本地区的体育旅游市场发展保驾护航。
体育旅游是一种依托体育资源、自然资源开发的旅游类型,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在上文中,我们对重庆体育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需要相关部门能够把握重点,应用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带动本地区体育旅游的蓬勃发展。
[ 1 ] 潘灿晨.重庆市体育旅游发展的内外环境分析[ J ].商场现代化,2008(4).
[ 2 ] 李洪川.加快重庆特色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J ].湖北体育科技,2007(1).
[ 3 ] 舒小林,高应蓓,张元霞,等.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祸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3).
[ 4 ] 刘彬,甘巧林.Web2.0时代下的旅游摄影与婺源旅游地形象研究[ J ].旅游论坛,2015(2).
[ 5 ] 朱赟,叶新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J ].旅游论坛,2015(2).
[ 6 ] 刘继,郑本霞.四川省体育旅游发展的分析及建议[ 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
G812.7
A
1674-151X(2016)01-140-02
重庆市体育局资助项目(项目编号:B201510)。
李林峰(1992 ~),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10.3969/j.issn.1674-151x.2016.0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