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心理状况研究

2016-07-19 02:01陈永婷
运动 2016年1期
关键词:保健心理健康心理

陈永婷

(淮阴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江苏 淮安 223001)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心理状况研究

陈永婷

(淮阴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江苏 淮安 223001)

高校体育保健班是针对高校中一些由于先天因素或者后天因素导致病、残、弱部分特殊情况学生而开设的课程。文章分析了高校体育保健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注重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措施,探讨了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保健班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推动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心理健康提出建议。

体育保健班;心理状况;高校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的一类特殊群体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当中,这就是高校体育保健班的学生。高校体育保健班在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的设置,是针对由于先天因素或者后天因素导致病、残、弱部分特殊情况学生,学校通过开展适当的体育锻炼课程来改善他们的健康情况。由于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在身体及心理上相对特殊的情况,对教师及体育教学都提出一定的要求和挑战。在体育保健教学当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康复保健,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 高校体育保健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现今相关的多方面研究显示,高校体育保健班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由于身体等因素,他们不能如同普通高校学生参与同类的体育教学活动,因此高校开设体育保健班,帮助此类学生健康保健。从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的自身出发分析,他们容易因为自身的身体残疾缺陷或者疾病缠身等原因,对自身的认识置于低人一等的自卑地位,将自己停留于悲剧的生活状态中,无法正视自己、缺乏自信,不易树立积极的思想意识,由于身体健康的问题甚至引发心理上的健康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上,这些学生容易将自己设为弱势群体,无法积极应对生活,面对各种压力易产生抑郁、孤独、自卑等问题,甚至出现厌世等恐怖暴力观念。而面对群体社会交往,他们又很难自信地去融入,对人际关系也相对敏感,对他人及自身行为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对自己及他人都缺乏信任。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因素,部分体育保健班的学生对体育锻炼活动也会产生消极应对的态度。

从现今社会的角度分析,首先,并非所有普通大学生都能够正视他们,排除内心的偏见与他们进行交往。次之,在高校毕业后所要面对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体育保健班的学生未来也将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面对同学们同情的目光甚至是社会的偏见,无形中又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针对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的体育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要求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对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问题引以重视。

2 注重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结合

2.1 正确认识健康

健康的定义是指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方面的综合评定。但在大学的体育课程设置上,一般都将教学重心停留在注重身体健康锻炼上,而对体育教育在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交往上不够重视。而体育保健班对体育教育的课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带动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交往三方面的协同发展。

2.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著名养生学家宋一夫曾明确指出“养身之前必先修心”,由此我们可知,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上,才能以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行身体健康锻炼,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调节对自身的悲观认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激发提高体质的意识。同时身体的健康也是心理健康的有效基础。高校体育保健班的学生其实在智力上与普通人是无差异的,可是却因身体上的各种原因无法和其他同学一样奔驰活跃于运动场上,这是相对不公平的,也是他们心里的遗憾与不甘。在高校设置体育保健班,就是在体育活动锻炼的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为这些特殊的学生提供他们期待的体育活动平台。通过积极愉悦的群体活动帮助学生交流合作,加强社会交往的自信心与能力。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身心愉悦,促进学生身心和社会交往的健康协调发展。

3 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保健班的重要作用

在高校体育保健班的教学活动中,体育游戏是其中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让学生们聚集起来共同努力进行游戏,会有效地带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体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等。而在体育保健班的体育教学中,针对保健班学生的身心特点,应选择适宜的教学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体育保健课中的体育活动通常与中国传统的体育养生保健相结合,如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运用到体育游戏当中,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放松心情,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改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增强体质以达到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目的。

投稿日期:2015-11-06

3.1 体育游戏对体育保健班的积极作用

在高校体育保健班的体育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当利用体育游戏来进行教学活动。根据体育游戏的自身特点,可以了解到其活动在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3.1.1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体育游戏通常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其丰富的游戏内容会有效地调动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从身体上和心理上使学生较容易进入体育锻炼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轻松和乐观的感受,从而保持一种对课堂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对该课程积极参与、加强锻炼都有积极作用。体育保健课中充分开发体育游戏教学,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进行体育课堂学习,走出他们想和其他大学生一样参与体育活动而因身体因素自卑的漩涡,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来参与体育活动,并达到强身保健的教学目的。

3.1.2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游戏的设计一般设定为集体游戏活动,具有群众性的特点,需要学生在游戏中与自己的伙伴交流合作。对于不善交流的他们,体育游戏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机会,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在参与游戏中,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友好之情,培养学生树立集体合作意识,对今后学生生活以及走进社会、适应社会都有积极作用。

3.1.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竞争性是游戏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体育游戏当中也是如此,当然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设置不是为了让学生以胜负作为参与的主要目的。由于体育保健班学生身体各方面的因素,体育游戏不会将重心放在比体力上,更多的是在智力和技巧上的比较,内容灵活多变。在参与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调动思维、集体合作的过程。这些机会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并勇敢地展现自我,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及尊重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抱有积极向上、强大自我的信念。

3.1.4 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通过体育游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排除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排斥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展现自己的能力;在与集体成员协同合作时学会友好交流;在面对挑战时能正确认识自我,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推动良好性格的形成。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接收到来自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情感,而体育保健班的学生心理压力相对更加敏感,在游戏中学生们可以暂时从现实生活压力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宣泄情绪,平衡心理,消除压力和不良情绪,体育游戏也帮助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培养良好的性格。

3.1.5 锻炼学生身心的同时有效渗透智育和德育 体育游戏具有适应性,游戏活动的设置切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同时具备一定的教育学意义,体育教育中渗透着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体育游戏不仅带动的是学生身体上的运动,而且带动了学生思维脑力的运作,充分激发学生调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参与游戏,享受在游戏中的快乐。而在集体活动交往中,学生间的交往礼仪,对游戏胜负以及困难的正确认识,都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

3.2 体育保健班进行体育游戏时应注意的问题

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及各方面能力进行游戏教学,适度适宜,不要让学生感到疲乏或感到消极。尽量选择简单适宜的游戏活动项目,并且确保活动对学生的安全问题;游戏应与体育健康保健密切结合,不可走偏,要紧扣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强身健体,顽强身心。

4 推动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4.1 完善体育保健课程教材体系,紧扣教学目的,全面推动学生健康发展,并健全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

4.2 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体育保健班的学生由于体弱病残等问题,活动难度必须适宜,合理分析学生身体情况,结合具体实际问题,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开发教学资源。

4.3 选择合适的教学器材,针对学生的身体情况,不可过难或者过简单,要适度地引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着重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

4.4 提高高校体育保健班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体育保健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次之,教师应具备正确的心理素质,正确面对及认识体育保健班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给予应有的尊重与爱护,帮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再次,在教学实际中充分落实教学计划,有效达到教学目的,不可抱有带学生玩的不正确心理,而是积极探索,开发教学,推动体育保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5 结 语

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展开,高校体育保健班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数也处在不断增多的状态中,也不断引起了社会及学校的重视。体育保健班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学校需不断加强相关的教学体系、资源以及教师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教学,开拓创新;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建设。让体育教育在充分帮助体育保健班的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走向社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 1 ] 何玲,郑树文.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 J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2).

[ 2 ] 陈锡林,陆建林,沈晓明,等.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2).

[ 3 ] 许缨.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健身处方教学模式的探讨[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5).

[ 4 ] 刘成.对普通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体育认知的研究[ J ].体育科学研究,1999(1).

G807.4

A

1674-151X(2016)01-086-02

陈永婷(1981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10.3969/j.issn.1674-151x.2016.01.043

猜你喜欢
保健心理健康心理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1至6期总目次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