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应对大学生外语学习中所产生的焦虑

2016-07-18 17:18杨喆孟凡茂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课堂环境情感因素

杨喆+孟凡茂

摘 要 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消极情感会严重阻碍语言的正常学习,其中焦虑被认为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外语学习焦虑主要指学生需要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的心理。与儿童相比,大学生学习语言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因为他们在生理、情感、认知、文化同一性等方面的可塑性不如儿童,往往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而更容易引发焦虑感,严重影响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作为外语教师,应该设法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营造一种温馨愉快的课堂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学生外语学习中的焦虑,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

关键词 第二语言学习焦虑 课堂环境 情感因素 认知活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焦虑被认为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因为它会给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Arnold,2000)。在外语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教师无论怎样鼓励,大部分学生仍然保持沉默。当教师提问时,他们会立刻把脑袋垂得很低,紧闭双唇,眼神不敢与老师接触。学习成绩越是不好,课堂上表现出的焦虑程度就越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焦虑心理状态让他们感到紧张、害怕、不自在。

在我国,有关焦虑方面的研究虽有很多,但关于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大学生习得外语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在生理、情感、认知、文化同一性等方面的可塑性不如儿童。生理方面,根据Brown(2001)引用的大脑侧向假设,大学生控制分析和智力功能的大脑左侧开始起主导作用,因此倾向于依赖分析能力。在情感和认知方面,大学生原有的情感、认知能力以及先验知识都会对外语学习产生影响。从文化同一性看,他们已基本定型,需要保护自我个性特征,这往往就成为外语学习的障碍。可见,大学生的学习外语更容易引发焦虑感。

虽然语言学习焦虑与学生自身的个体因素密不可分,如自尊心、自信心、个性特征、自我意识、听说能力、学习动机等,但是,教师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教师对认知与情感的态度、教师的性格特征、教学方式方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的纠错与反馈方式、教师的评价方式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情感造成影响。作为外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舒适愉快的课堂环境,充分协调好学生的情感作用,帮助学生将焦虑降至最低限度,他们的语言学习才会更加有效地进行。

1帮助学生克服外语学习焦虑的几点探索性建议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用外语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最大限度地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以便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种氛围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安全感、教师对学生内在情绪的敏感度、倾听并接受学生的意见、非评判性的师生交流、自尊心的保护以及权力的合理分配等等(Underhill,2000)。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爱、期望和鼓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学生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诸多因素往往决定了外语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建议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克服外语学习焦虑,以期达到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1.1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焦虑情绪

因为焦虑这种消极情感的存在,使得有些学生不能正常地参与课堂活动,他们总是退缩逃避,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很多宝贵的练习机会,严重阻碍了外语水平的提高,但是有些学生意识不到这是焦虑在阻碍着他们的学习。因此,作为教师—这条联结学生和语言的纽带,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也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心理感受通过作业或日记写出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焦虑这种语言学习的障碍。如教给学生一些有效措施减轻他们的焦虑程度:深呼吸,尽量使自己的肌肉放松;自我心理暗示;倾吐自己焦虑的心情等等(文秋芳,2002)。

1.2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角色

外语课是一门实践课,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教师要通过一系列多样化的有兴趣的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如导演般导演得有板有眼,学生才能如演员般演得有声有色。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

Underhill(2000)在“语言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一文中区分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师:讲师、教师和导师。其中“讲师”指那些只熟悉学科专业知识而不了解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教师;“教师”指那些既懂学科专业知识又熟悉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教师,但这类教师并不懂得学生的学习心理,因而不能帮助学生培养自我指导、自我评价的能力;而“导师”除了熟悉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以外,还积极钻研并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内在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可见,“导师”类型的教师除了具备“讲师”和“教师”的素质外,最关键的是他们善于营造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的心理氛围。从“讲师”到“教师”再到“导师”的发展过程,关键是逐渐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情感指导教学。作为外语教师要尽快转变观念和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做到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促进他们的自身发展。

1.3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好外语的一个重要条件,缺乏自信势必会导致学习的失败,而学生的自信来自于课堂上成功的自我展示和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语言学习中的错误。语言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是难免的,不犯错误是学不好语言的。Corder(1967)在他的论文“学生语误的意义”中指出:学生的语误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为教师提供信息,了解学生掌握语言的情况;二是为研究者提供实例,说明学生如何学习语言;三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通过语误发现目的语规则。可见,错误的出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以使学生和教师双方都认识到各自的薄弱环节并对其加以改善,从而犯错误也就被认为是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作为语言教育者,我们教授给学生的应该是真实的语言,不只是刻板的形式。而真实的语言并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即使是人们在讲本族语的时候,有时也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更何况是用外语进行交流呢。当然,对待错误的方法并非完全置之不理。如果所犯的错误严重影响了交流,就应该予以纠正,但要在合适的时间与场合,以便使学生不会过于注意表达方法是否错误而忽视将语言作为表达意图的工具这一功能。学生在具体语境的学习效果要比反复纠正错误好得多。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的积极反馈对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堂上敢于冒险。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外语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冒险的过程,那些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焦虑感过重的同学在公众发言时会感到浑身不自在,这样就阻碍了正常的思维,使学生胆小保守,不能大胆猜想,不敢进行尝试。长此以往,他们永远也突破不了自己,势必导致语言学习的失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冒险,大胆尝试。

(3)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慷慨地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而且要减少课堂内的竞争,尽力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用外语表达的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外语学习的速度和效率。

1.4鼓励学生摆脱“语言自我”意识

与儿童相比,大学生最明显的特点是:自我意识系统已基本成熟,有很强的荣辱感。这就产生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即外语语言水平低,但“语言自我”的意识却很强(文秋芳,2002)。在外语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各种尝试,而且可能犯错误,而错误有时带来批评和嘲讽,这种来自外界的错误和嘲讽对自我形象的打击很大。所以学生为了保护自我可能会采取回避和退缩的行为,这种行为也被称为抑制。自我形象较脆弱的学生往往怕犯错误而不参与语言活动,这就是语言学习中的抑制行为。由于他们过分地注意自己的“面子”,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外语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实践,不怕犯错误,学会做“厚脸皮”。

1.5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自尊就是对自身价值的评价。无论是认知活动,还是情感活动,自尊都起着关键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的认知活动最有效。成功体验能激励进一步的成功;而屡次的失败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从而导致最终的失败。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使自己的言行温和委婉,多用课堂委婉语与学生交流,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另外,还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外语教学。

1.6建立良好的情感型师生关系

Rogers(1983)认为: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师的学问,也不在于教材,而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紧张,学生对他所讲授的一切就会有一种抵触情绪。反之,如果学生喜欢一个教师,往往使他对这个教师所讲授的课发生兴趣。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真诚。教师应创造机会以平等的身份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师生彼此坦诚相待,如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感情,教师不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情感强加给学生。

(2)接受。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情感,欣赏并赞扬学生的优点,同时也宽容学生的缺点,维护学生的尊严与爱好,相信学生能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

(3)移情性理解。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性格倾向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其思想、情感,不要对对方做定性评价,而只需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

外语教学中的言语活动需要学生以广泛的热情和兴趣、积极主动地运用智力进行操练,教师的爱起到了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作用。情感是打动人心灵的秘诀,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它在外语教学中具有推动、调节、强化等功能,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说话的语气,能够起到给学生提供安全感、减少学生焦虑,进而激发学生兴趣的功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有坚实的业务基础和娴熟的教学技巧,还必须要有爱心、耐心与诚心,要懂得欣赏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只有建立起情感型师生关系,才能创造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

总之,认知和情感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效果。即教学中既重视认知因素,同时又不忽视情感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外语课堂教学才有可能摆脱目前这种师生缺乏情感交流与沟通、机械传授语言知识的沉闷的课堂气氛,出现一种学生积极参与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崭新的课堂气氛。

2小结

总之,焦虑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虽然有些研究者发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因为(下转第91页)(上接第89页)焦虑可以使学生保持警觉,但大多数学者对焦虑的正面影响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使学生保持警觉的是紧张或集中注意力,不是焦虑。早期研究表明:焦虑与学业成绩、水平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自信心、自尊心之间都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且,焦虑给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因为焦虑导致紧张和害怕,紧张和害怕浪费精力和注意力。这样用于思考和记忆的能量就相对减少,语言储存和输出效果降低,从而进一步增加导致焦虑的可能性。只有克服这些情感障碍,语言学习才会更加有效地进行(孟凡茂&于秀金,2010)。

前人研究表明,学生外语学习中焦虑水平越低,学习越有成效。因此,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除了熟悉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以外,还应积极钻研并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内在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善于缩短师生距离;鼓励学生培养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营造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的课堂氛围,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感,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Arnold,J.2000.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 Brown,H.D.2001.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 Corder,S.P.1967.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5):161-170.

[4] Rogers,T.B.1983.Emotion,Imagery,and Verbal Codes: A Closer Look at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Interaction.In J.Yuille (Ed.) Imagery,Memory and Cognition.Hillsdale,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5] Underhill,A.2000.Facilit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In Arnold,J.(e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6] 文秋芳.外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 孟凡茂,于秀金.英语网络阅读、焦虑及模糊容忍度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8):46-50.

猜你喜欢
课堂环境情感因素
浅析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浅析品牌设计中体验营销的情感因素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探索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