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6-07-18 17:42覃艳妮何彦妮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诚信大学生

覃艳妮+何彦妮

摘 要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军和接班人,诚信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诚信现状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在校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倡导自律精神,提高大学生个人修养;建立健全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和完善奖惩体制;高校与社会有机结合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将诚信上升至法律层面以规范大学生言行的建议。

关键词 诚信 大学生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诚信依然是人们在交往和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有良好知识储备的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力军,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着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拜金主义滋长,诚信在消退,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也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为了及时发现大学生出现的诚信问题,遏制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影响,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完善大学生道德培养,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开展了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的500份问卷调查,从大学生学业、生活、经济等角度进行调查研究。

1大学生诚信存在的问题

1.1对诚信的认知与具体行动的不一致性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3%的同学认为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仍然适用于社会;约65%的同学鄙视那些毕业找工作时写假履历、假证书及奖状的行为,认为那是不诚信的行为;对作弊行为的看法,69%的同学感到深恶痛绝,自己也决不会作弊。这反映出在大多数的大学生眼中,诚信是一个人理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但是,结合文献和访谈,我们发现大学生不乏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篡改简历、见利忘义等不诚信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他们认同诚信价值理念,明确诚信学习的重要意义,但却对作业抄袭习以为常,对考试作弊熟视无睹;认同诚信是人们相互交往的前提,但失信寡诺行为仍时有发生;清楚经济活动中诚信的地位与作用,却又因情理不可兼达而陷入矛盾;了解诚实就业,择业守信的意义,但却因种种因素失信于人。”可见,有些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与具体行动不一致。

1.2就业压力下诚信有走向滑坡的趋势

当问到“对于毕业生求职简历中的修饰现象,你的看法是?”66%的被调查者回答“适当修饰可以理解”,3%的被调查者选“允许,大家都明白有很多水分,没什么大不了的。”从数据可以看出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学生认为毕业生求职简历“适当修饰可以理解”。这说明大学生潜意识不认同这种失信行为,但为了能够取得好工作,还是会尽量“美化”自己的求职简历。我们发现越高年级的大学生选择“适当修饰可以理解”的概率越高。其中大一占20%,大二占22%,大三占27%,大四及以上占到了31%。这说明越高年级的大学生越意识到就业的压力,人才济济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大学生对就业产生恐惧感,为了找到好工作,不惜铤而走险伪造简历。这说明大学生诚信在就业压力下有走向滑坡的趋势。

1.3在个人利益面前存在摈弃诚信现象

当问及“下雨天在教室自习,你发现的你的雨伞被人拿走了,你会?”5%的被调查者选择“随便拿走一把”,11%的选择“看情况,雨大的话就随手拿走一把伞”,84%的答“自认倒霉,再买一把”。调查结果显示,当诚信与自己的个人利益有冲突时,有些大学生的诚信天平开始倾斜。在问及“如果你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特困生补助时,你会对家境情况?”85%的被调查者回答“如实填写”,3%的选择“夸大经济困难的程度,不惜出具假的家庭证明”,11%的回答“基本上照实说,稍微有点隐瞒”。可见,极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利益面前选择诚信,但是有些大学生在诚信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会倾向于个人利益,甚至有大学生受到利益的驱使时不惜抛弃诚信道德出具假证明。

2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2.1大学生自身局限引发诚信问题

当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具有“责任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没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甚至有很多都是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的特点。在面对诚信问题时缺乏判断力,意志不坚定,极易随波逐流,见利忘义。大学生在学习上依然存有应试教育和被动学习的心理,过分依赖老师教学,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另外,有些大学生想获得奖学金和各种评优资格,却又不肯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为之努力,而是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认为考试作弊便能获得好成绩,平时没必要努力。这使得大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风懒散,不能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导致学生出现旷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

2.2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道德培养受抑制

高校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水平竞争的加剧,常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上,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没有把诚信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同时,因为高校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为了能考试及格,不免有人试图通过作弊蒙骗过关。并且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生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另外,目前大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学习成绩,在各类奖学金评定、学生就业等主要活动中,学习成绩占了评价体系的70%,这导致大学生在就业的压力下,为了在就业中享有更多优势,过于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2.3错综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

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未能建立诚信的保障机制,很多不法商家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利用此漏洞进行违背诚实守信、公平互利的经济法则的经营行为,导致失信的不良风气滋长。又由于社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还存在欠缺,不能对失信行为做出可行的对应处罚。另外,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很多人出现“见利忘义为荣,诚实守信为耻”的思想,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道德的天平开始倾斜。这些不良现象给大学生造成错觉,认为只要不讲诚信,便可以实现自身理想,谋取美好的人生。这样的错觉往往会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因阅历不足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而以失信为荣,诚信为耻,以至于养成失信的习惯。

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建议与意见

3.1倡导自律精神,提高大学生个人修养

对于大学生诚信问题,虽然外部的环境、制度、教育等都能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一定影响,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靠的是大学生以自律和内在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大学丰富的资源和环境培养自律精神,不管是考试有老师监考时独立完成考卷;也应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作业、论文等。与此同时,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学会自我管理以增强自我约束力,才能在是非面前具有正确的判断。另外,我国正在施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应严格要求自己,修身养性,明确使命,以饱满的热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建立健全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和完善奖惩体制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各项才能的重要基地,担负起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重大职责。近年来高校存在的诚信问题一直没有被彻底铲除,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未建立健全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和完善奖惩体制来约束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得很多大学生认为诚信与否都无关痛痒。如果“建立健全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将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成绩、信用状况以及在学校的奖惩状况详细记录,以此作为奖助学金、勤工俭学、考察入党、就业推荐的重要评定依据,对诚信状况差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进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能很好的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另外,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很大比例出于担心考试不及格和影响奖助学金评定,学校可以把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科学的融入学科教育之中,例如规定每一学科都包含固定的诚信分数,该科目老师根据学生的诚信表现在固定的诚信分数上加减分,该科目的期末评定成绩=该科目理论成绩+平时成绩+诚信分数。这样设置分数更能使大学生在面对诚信问题时三思而后行,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3.3高校与社会有机结合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人才市场的需求脱节。一方面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学以致用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招不到适合的专业人才。原因主要在于很多高校只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理论基础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导致的后果是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创新,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与用人单位沟通合作,使大学生早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仅见识社会上积极的一面,也了解不好的一面,对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如此一来,大学生伪造履历、篡改证书的失信行为自会减少。

3.4将诚信上升至法律层面以规范大学生言行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提到,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非法出售相关试题和答案等的作弊行为将以刑法处理。这说明我国打击考试作弊的力度越来越大,然而从另一方面也揭示我国考试作弊问题极其突出。据相关调查显示:43.30%的被调查者认为诚信只是属于个人道德范畴的问题,5.19%的被调查者认为诚信只是属于经济层面的问题。6.26%的被调查者认为诚信只是属于法律行为规范的问题,在所有被调查者中,11.4%的被调查者认为诚信是一个既属于道德范畴、又属于经济范畴和法律范畴的概念。这说明在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意识里“诚信被列为道德规范的范围,但却少法律强制性,注重人们做事要符合道德要求,凭良心办事,而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利益的驱使下完全不在乎不痛不痒的道德谴责,而是最大程度的追求个人的利益,不惜出卖诚信。但是,如果将诸如借贷不还、论文抄袭、履历做假等像考试作弊的处理列入刑法,利用法律的强制性约束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当对那些背信弃义、功利主义者的处罚不再是道德上无力的批评教育,而是依刑法处理,让失信者在身心上切实感受失信给自己带来的得不偿失的时候,自然能使其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达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让更多人一想到失信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就闻风丧胆,有利于建立有效的诚信氛围。

4结论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经济上存在失信的行为,若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在以后的人生中陷入迷途。大学生肩负着祖国伟大的历史使命,寄托着整个国家未来的希望,而道德的培养是大学生完成使命的基础,是一切力量的源头。因此,我们从自身、学校、社会等方面一起营造诚信氛围意义重大。

基金项目:右江民族医学院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立项项目“大一新生诚信问题的调查研究”编号:201510599018。

参考文献

[1] 乔梅英.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6):75-77.

[2] 陈泓君.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

[3] 张子晶.浅谈大学生诚信缺失与相应教育机制建设问题[J].品牌(下半月),2015(06):348.

[4] 冯冠,刘钰鹏,张稳.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研究——基于锦州部分高校的调查结果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92-94.

[5] 高韩锋,姚乐.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及思考[J].智富时代,2015(S1):227-229.

[6] 毛娟,陈秀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透视[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78-79.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诚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