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辉
1.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如运动会、拔河比赛、足球比赛等。通过比赛的形式,学生增强自己的锻炼意识。体育竞赛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任意性,比较容易举办,而且通过举办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大大受益。这种体育竞赛方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培养自身的体育意识。总体来说,竞赛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视。
2.教学内容不宜过于宽泛
一个学期的体育教学内容选择过多,必然会造成学生学得过杂、学得不精。体育课是每周二节,每节课45分钟,每节课减去热身活动、组织课堂、整理放松等时间,也就剩下30至35分钟,也就是说,每周体育课上教学知识技能的时间就是一个半小时。因此,为了保证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好知识,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不宜安排过多。体育课堂每个学期以一至两个教学内容为好。这样学生学起来才能保证知识的连贯,教师依照安排好的内容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的体育技能才能掌握得更扎实。
3.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正确的视动表象的建立,确保运动技能的提高
体育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教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与技巧。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熟练掌握,然后加以创新或是灵活应用,这才是体育教学的目的所在。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不仅要靠教师的讲解及对具体动作进行示范与演示,还需要学生认真地观察、感知一个新的动作的学习,尽快领会其要领。这就需要通过听和看等感觉器官对动作进行具体的感知,从而了解动作的形成过程,其中尤以看作为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方式。因此,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确保学生在运动技能上的有效提升。在体育运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面临一些比较复杂的动作,有时候甚至需要学生在一瞬间内完成成套的动作,并且这个运动过程是连续、不能间断的。比如田径中的投掷项目,排球扣球的连续动作、转体动作及救球时需要翻滚的一些动作,教师在做示范的时候通常都是比较随意的,并且由于教师在身体状况及年龄方面和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限制,同时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受到观察角度及时机的制约,这就导致学生对教师的示范动作把握不清,不利于他们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视动表象的建立,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4.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特别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习,关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无疑这是十分重要的。但有的人把两者割裂开来,用“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的口号鄙薄“学会”,这是不可取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只能在教会学生知识技能中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如果学生什么都没有“学会”,“会学”是无从谈起的,或是只能纸上谈兵,关键在于如何结合知识技能教学教会学生学习。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教会学生“会学”,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内容。其次,要把“学会”与“会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课堂学习评价中,运用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不要单纯从“学会”的视角考虑,而要从教会学生“会学”的需要出发,指导学生分析比较自评、互评与师评的内容、重点与方法有哪些异同?为什么?又如,如何看同学的技能演示?绝不是简单地看同学的动作做得好不好,鼓鼓掌,给予激励,还要从教会学生“会学”的高度,指导学生“看什么”、“怎么看”,引导学生分析演示的优缺点,特别是产生的原因,共同探讨克服缺点与进一步提高的办法。总之,教师要树立教会学生学习的强烈意识。
5.关于教学评价与指导的规范性与灵活性
运动技术学习与评价是学生体育课堂学习最重要的内容,由于班级学生众多,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在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对于这些运动表现立显的差异性,我们实施教学规范性的依据是学生的共性问题,也就是说,这些同一层次的学生在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共同性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集中指导的方式进行运动技术方面的辅导、纠正。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的“关照”,并采用特殊的方法与手段指导,即对不同的学生问题进行差异性教学、分层次教学。这样才能以教学的规范性确保大部分学生的共性利益,又以教学的灵活性兼顾小部分学生对运动技术的诉求。因此,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与指导既包含对全体学生的评价与指导,又体现对部分学生、个别学生的评价与指导。其中对大部分学生的体育评价与指导体现教学规范性,而对小部分学生、个别学生的评价与指导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6.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应明确、可评估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师们课务较多,在编写教案时往往不能够花费较多的时间仔细打磨,常会出现课的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不贴切,也就是形式主义现象,有的教学目标写的过于笼统,放之四海而皆准,似乎其所写的教学目标放在任何一个运动项目教学中都是适用的,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就是不明确的。要制订出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体育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水平目标;要考虑学校场地器材实际情况、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要研究教材、课型等因素。
7.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不要成为指导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能够在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地区的不同教师间发挥应有的教学指导性作用,但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特点不同,对教材的理解及把握不同,所面对的学生心智水平不同,教学的进度情况不同等特点,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结构安排就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在“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单元计划制订中,不具有教学的顺序性与递进性,即便是在同一维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不具有先后性。在教学实际中,根据教师对教学的把握,在“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出现不同的教学组合形式。